06.04 如何提升縣域醫療服務能力,把慢病患者留在基層?

如何提升縣域醫療服務能力,把慢病患者留在基層?

很多人認為縣級醫院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其實,縣級醫院有著特殊的“身份”與“地位”。

數據顯示,縣級醫院覆蓋區域之廣,全國5370多家醫院分佈在2000多個縣市區;服務人數之多,服務覆蓋了9億人,佔全國居民總數70%以上。

在我國醫療體系中,縣級醫療機構承上啟下,處於“樞紐”位置,是公立醫院三級網的網底,農村三級網的龍頭。分級診療背景下,縣級醫院連接著基層醫療服務和城市優質醫療資源,是實現“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重要橋樑。

早在2012年,《“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方案》中就明確指出,公立醫院改革要以縣級醫院為重點,力爭使縣域內就診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實現大病不出縣。

2014年,中央印發的《關於印發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意見的通知》中,要求採取政策支持、授予榮譽等措施,引導城市大醫院在職學科帶頭人、醫療骨幹全職或兼職到縣級公立醫院工作,併為其長期在縣級公立醫院工作創造條件。

2015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關於全面推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實施意見》,指出縣級公立醫院(含中醫醫院)是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的龍頭和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紐帶,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切實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關鍵環節”。

2016年發改委印發的《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建設規劃》中規定,2017年起,不再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項目建設,相關建設資金由地方政府負責籌集。並全面加強縣級醫院業務用房建設,確保每個縣(市、區)建好1-2所縣級公立醫院(含中醫院)。

2018年2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強調,把縣級醫療機構和基層醫療機構從人財物的管理制度上整合成一個醫療集團,這樣,他們由過去的無序競爭、各自為政變成了“一家人”,成為一個系統性的服務體系。作為醫聯體的模式之一,縣域醫共體是推動基層醫療衛生髮展的重要抓手。縣級公立醫院要通過醫共體對醫共體內部的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提供管理和支援,帶動和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能力。

在一系列政府利好政策支持下,當前,縣域醫療改革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縣域衛生體系在整個服務體系當中仍處於比較薄弱的環節,怎樣才能讓縣域醫療服務能力提升、專業醫療人才診療水平提高,基本實現“大病不出縣”,把慢病患者留在基層,這些都是我們要思考和探索的。

如何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把慢病患者留在基层?

6月13-15日,在無錫召開的第九屆中國慢病管理大會上,特意設立了“ 縣域慢病防治策略與模式論壇 ”。

四川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吳先萍、南京鼓樓醫院心臟科主任徐標、南京鼓樓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畢豔、 四川省綿陽市遊仙區衛計局信息中心主任鄒銳、北京潞河醫院院長紀智禮、萊州市人民醫院院長馬德年、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趙弘卿等專家領導,將共同探討縣域醫療及慢病防治的相關問題。敬請關注!

如何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把慢病患者留在基层?如何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把慢病患者留在基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