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德令哈:黨建引領夯實村集體經濟

青海新聞網訊 德令哈市在發展村集體經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抓好黨建破解發展難題,採取組織引領、科學規劃、幫扶措施、“三資”管理四個先行,補充發展後勁,為全市村集體經濟打好基礎提供了有力支撐。

組織引領先行,一張組織網絡兜起村集體經濟協調統一發展的“萬般事”——

德令哈市成立村集體經濟清零工作領導小組,針對村集體經濟發展定位、優勢和問題,採取“一對一”“多對一”聯點方式,充分發揮組織、發改、農牧等職能部門在基層組織建設、產業發展規劃、項目建設實施等領域的優勢,構建起了“黨政主導、部門支持、鎮村主體、群眾參與”的組織網絡。

抱團發展才能集聚合力。今年年初,全市各村先後自發成立扶貧互助協會,設立集體經濟發展基金,鼓勵村民積極入股,參與村集體經濟發展。截至目前,共有23個村的4200餘名村民向扶貧互助協會入股210萬餘元。

科學規劃先行,五種發展模式打造村集體經濟良性循環發展的“閉合圈”——

在廣泛走訪調研,摸準鎮情、村情、民意的基礎上,德令哈市按照“規劃先行、因村制宜、多村聯動”原則,打破地域限制,以形成村集體經濟產業良性循環發展的“閉合圈”為目標,積極謀劃五種集體經濟發展模式。

柯魯柯鎮立足打造微型小城市定位,發揮禽蛋奶養殖產業基礎紮實、農墾文化資源豐富的優勢,發展禽蛋奶產業+鄉村旅遊模式;尕海鎮立足打造工業文化風情小鎮定位,發揮德令哈工業園區“後花園”優勢,發展果蔬種植+鄉村精品旅遊模式;懷頭他拉鎮立足發展“一紅一白一帶”(枸杞、柴達木絨山羊羊絨精深加工、國道沿路經濟帶)特色產業定位,發揮中藏藥種植氣候土壤優勢和旅遊資源豐富優勢,發展中藏藥種植+徒步旅遊模式;蓄集鄉立足聚居牧業村管理發展定位,依託現代商貿流通服務業,大力發展特色牲畜養殖+民族特色演繹模式;城中村充分利用交通便捷、基礎設施完善、城市化進程快等優勢,發展商貿物流+勞務輸出模式。同時,各鎮村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採取統一經營、委託經營、股份經營、共同經營等多種經營形式,推動資源有效盤活、產業發展壯大。

幫扶措施先行,三支幫扶力量升級村集體經濟強勁有力發展的“發動機”——

為確保村集體經濟發展動力充足,從全市選派黨性強、業務好、作風實的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員到貧困村、集體經濟“空殼村”開展工作。同時,積極構建市、鄉、村三級智力支撐體系,鼓勵全市廣大黨員幹部就如何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建言獻策。

各鄉鎮還充分發揮鄉村能人優勢,成立了村集體經濟發展“能人議事會”,通過集體商討,有效避免了各村因“本位思想”造成的“單打獨鬥”,重複建設,資源浪費。同時,加大對相關人員的教育培訓力度,提高他們指導和推動集體經濟發展的能力。

在資金支持方面,自去年年底以來,德令哈市共落實省、州、市委各級專項資金8260萬元,用於發展村集體經濟,為集體經濟的壯大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資”管理先行,三劑良方醫治影響村集體經濟健康陽光發展的“疑難症”——

為有效解決個別村集體開支隨意性大、財務公開不真實、集體資產流失等問題,德令哈市通過開展“三資”清查,探索第三方監管和健全“五議兩公開”決策程序,解決影響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難題。

從今年4月份開始,德令哈市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聘請青海佳寧會計服務有限公司對全市42個村集體所有的資金、資產、資源存量、結構、分佈和使用效益等情況審核、清查,完善“三資”臺賬。同時,積極探索建立鄉鎮財務核算中心,引入第三方財務核算管理專業團隊,對村級賬務、項目招投標、集體資產等相關工作統一管理;探索建立鎮村公有資產監管制度,整合住建、國土、林業、農牧、水利等部門鎮村公有資產監管職能,在摸清“家底”、明晰產權後,實施“臺賬式”管理。

為保證廣大村民的知情權,落實村級重大事項“黨員群眾建議、村黨組織提議、村務聯席會議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會議決議,表決結果公開、實施情況公開”的“五議兩公開”的決策程序,加強了對村級民主理財、民主監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