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學習老子《道德經》之3:使民不爭

第三章 使民不爭

學習老子《道德經》之3:使民不爭

不尚賢①,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②,使民心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③、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註釋

①尚賢:崇尚賢能。

②見:通“現”,顯露。欲:慾望,欲求。

③虛:空,作動詞用,實、弱、強,都是做動詞用。

今譯

不崇尚賢能,使人們不去競爭名位。不看重稀奇貴重的貨物,使人們不去做盜賊。不顯露可以引起貪慾的事情,使人們的心思不被擾亂。

因此,聖人治理天下,總是要人們的心思空虛,使人們的肚子填滿,使人們的心志消弱,使人們的筋骨增強,永遠使人們沒有偽詐的心思,沒有貪婪的慾望。讓那些所謂的智者不敢有所作為。順應自然行無為之事,天下沒有不太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