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農村的土地和親戚交換耕種,用寫合同嗎?

maoyoujiutiaoming


農村的土地和親戚交換耕種,用寫合同嗎?

現在全國農村的土地基本上都已經確權了,你那裡還沒有確權,應該也是快了。

農村土地不成片,比較零散,這是老一輩遺留下來的問題,因為農村的土地肥力不一樣,所以分一二三級,一級就是土地比較肥沃,莊稼長勢好,二級就是土地比較一般,莊稼長勢一般,三級就是土地比較貧瘠,莊稼長勢不好,為了公平,所以一二三級地都是平均分配,這樣就造成土地比較零散,很難耕種。

現在人們對於土地都比較看重,所以為了省時,省力,就採取了親戚朋友之間相互交換耕種,這樣既節省時間,又能節省很多勞動力,減少了投入,也就意味著增加了收入。

不過這裡也會純在一些隱患,所謂親兄弟明算賬,不管什麼事都要把醜話說在前面,就算不籤合同,也要擬個協議,因為你那裡土地還沒有確權,相互交換的土地也不可能一樣多,一旦出現土地確權或者土地流轉,到那個時候就算有口頭協議,也是不算數的,如果起了爭議,到時候無憑無據,很難辦。

身邊這種情況還真有,都是到最後鬧得不可開交,所以奉勸一句,如果非換不可,最好是白紙黑字,誰也別佔便宜,誰也別吃虧,大家還是好親戚。


快樂在農村


我家的地就是叫叔公家的哥哥種的 ,種了二十二年了,沒寫合同,土地確權時也是我們自己去的,土地證也在我自己家裡放的。哥哥好好種著別叫地荒著就行了。要是租出去就得寫合同,沒租的大多數都是口頭,我們這邊的農民大多都是樸實的沒有什麼講究,不管怎麼種土地權還是本家的。本家有證大隊裡也有公賬的。是誰也說謊不了的。


用戶6869837466927張


正好我鄰居跟租地者發生的一件事來回答這個問題。

現在農村好多農戶外出打工或做買賣者,把土地租給他人種,一般都不立合同,只是口頭說租一年多少錢,這不成文的規定就這麼延續著,誰也沒有大的矛盾,就是遇到自然災害,如冰雹,雨澇特殊年頭,租戶要減租金這些小事,爭執不大。

去年秋天,我鄰居租給別人這塊地,國家要徵用通地下電纜,接照當時種植作物賠賞,租地這戶種植是大姜,根據畝數和種植作物當時市行情,共賠10多元,其實兩家租地款,每年只是2000元,這個我鄰居不幹了,跟租地者鬧上了法庭,判決結果我鄰居只得1萬,其餘有承包者所得。

通過這個事例,不管親戚,還是朋友,在經濟交往事件過程中,一定要制定合同,按法律行事,免得傷了和氣鬧上法廳。


王連軍20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承包法》第二條規定:“以自願為基礎,對其享有的土地承包權可以通過轉包、出租、互換、互讓等方式進行。”也就是說只要不違反當事人的意願就是有效的。

農村有種現象,比如張某有8畝地,李某隻有6畝地,但李某的地要比張某的要好些,並且就靠近張某家,李某便找張某協商後雙方同意並簽訂書面合同,但沒有辦理變更手續,以及找相關人員備案,後因李某修建的新房離換給張畝的6畝地近,於是向李某提出調回自己換給張某的6畝地,協商未果,告上法院,但法院也無能為力,因為這件事對於農村村民之間互換土地的口頭或書面協議,應確認其效力,除非雙方自願。

因此要交換土地使用權的時候,不光要籤合同,最好是書面合同,(雖然口頭協議一樣具有法律效益,但更多的是麻煩)別忘了通過村委,最重要的是還要辦理土地變更手續。





廣元風情


土地和親信交換耕種應該有合同解釋,這樣可以保證沒有矛盾糾紛,我們村就有這樣的例子:2000年李某有5分土地沒有耕種,因為李某開著一個小工廠一時不願意去花費太大的精力去管理一個半畝的土地,地裡面雜草叢生,比人都高。

張某是個農民看到這個情況以後,找到李某希望讓他來種這個小地塊,李某便爽快地答應了張某:說以後這個地你就種了吧。因此張某一直在料理該地塊,2017年這裡要修路佔用該地塊,有一定的土地賠償費,李某想要回該地塊,張某不給並說:這個地塊是你給了我,當年裡面雜草叢生是我一直在管理,是你不想要這個地塊了,是你主動拋棄的,為了這個地塊兩家還打了官司


給您運氣888


土地資源更換,如果你們兩家摯交,人品沒問題,應該可以不用寫,其中的問題,土地畝數,地質等作為前提了解清楚,相互告知做到無話不說,問題應該不大,但是如果土地用於經濟作物,養殖,等等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支持的,那就有一說一,有個憑證保障,以防萬一。


黑哥的小日子


這個最好寫一下以後省的反悔,在村幹部的見證下



山裡人管家婆


現在土地都進行了確權,也下發了確權證,就是為了解決土地交換,流轉,出租等三農問題!單單只是交換種植應該不用簽到合同!


水哥95488


對言而無信的人應訂下合同、而起碼經村組級監證方能有法律效益。對一言具出駟馬難追的忠厚人可不訂合同、根據一個人的性能決定罷了。


用戶2352548687119693


農村的土地和親戚交換耕種,用寫合同嗎?

雖然是親戚關係交換耕種,但也要白紙黑字寫一份合同雙方按上手印,各拿一份,這樣起到相互監督和制約的作用。

這以後的日子,如果政策有的變動,可以雙方拿出事先寫好的合同來合理的解決出現的狀況,讓雙方沒有多大損失,又不傷了親戚之間的親情,都笑呵呵的解決,僅供參考,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