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中国首枚民营商业火箭上天!更大机遇在后头……

↑ 点击上方“国际锐评”关注我们

这枚火箭的成功发射,是中国制造业总体水平,尤其是民营制造业水平“水涨船高”的结果,更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一个缩影。

中国首枚民营商业火箭上天!更大机遇在后头……

5月17日早上7点多,中国首枚由民营公司研制的商业火箭从西北某地成功首飞。该火箭的研制企业零一空间公司,是中国第一家营业执照上写着“运载火箭制造”的民营企业。17日首发成功的火箭被命名为“重庆两江之星”号,意在介绍正在向着航空航天产业布局的重庆两江新区。据悉,零一空间公司在重庆两江新区的火箭制造基地一期工程已于近日开工,占地面积100亩,将具备年产30枚火箭的能力。

此次发射成功的“重庆两江之星”号火箭,具体型号叫做OS-X,是零一空间公司系列化火箭型号谱系当中,专门用于为用户提供大气层内高超音速飞行测试的一种载具。火箭采用固体燃料,长9米,重7吨多,最大飞行高度40公里,最大飞行速度超过5.7倍音速。根据公开报道,火箭的发动机、飞控系统等核心部件,都是由零一空间自主研发。

零一空间的公开资料介绍说,火箭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满足飞行试验所需的各类复杂飞行弹道”。根据媒体公开报道,本次发射的客户是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就在火箭发射前一天,零一空间联合了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内的十家航空航天高等学府,成立了一家名为“先进空天技术验证飞行联盟”的平台。该平台的宗旨,就是依托零一空间的火箭,实现空天飞行试验资源的共享。

以往一些涉及高超音速空气动力学的试验课题,要么需要花费高昂的费用进行风洞试验,要么只能通过计算机来进行模拟。有了零一空间OS-X这样的火箭,就可以将要测试的试验品放到火箭上,飞到空中进行真实飞行环境下的测试,可以说是为航空航天研发多了一种真实可靠的试验手段。

零一空间正是看准了这一市场,循着低成本、可支付的路线,试图打造一种全新的航空航天飞行试验商业收费模式。因此,零一空间的出现,对中国航空航天新技术的研发,客观上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中国首枚民营商业火箭上天!更大机遇在后头……

众所周知,火箭的研制涉及到化工、特种材料、精密加工、仪器仪表、微电子、空气动力学等众多高精尖行业和学科。在过去,只有像研制长征火箭、神舟飞船的“国家队”才有能力和资格将这些高大上的资源进行整合,民营企业对这些高端资源进行整合是难以想象的。

随着近年来中国不断改革开放、提出军民融合战略,打通了少而精的传统军工产业与为数众多、资源和劳动力密集型民营产业之间交流合作的渠道。一些原本只为国防高精尖项目配套的企业,可以将看家本领转化成为经济效益,而有实力的民营企业也可以通过竞标的方式参与到与国防相关的项目中来。这样一方面通过中国军工高品质、高技术的外溢效应,大幅度提升了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也给了那些愿意沉下心来投入资源搞研发、有担当有抱负的民营企业向上发展的机会。

这一次,零一空间公司作为一家民营企业,通过商业模式整合出可以上天的火箭,其背后依托的是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发展。“重庆两江之星”的成功发射,是中国制造业总体水平,尤其是民营制造业水平“水涨船高”的结果,是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成果的具体体现,更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一个缩影。

中国首枚民营商业火箭上天!更大机遇在后头……

值得关注的是,早在零一空间公司成立之初,就有媒体将这家公司与美国马斯克的私营航天企业太空探索公司并提,称零一空间是“中国的太空探索公司”。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太空探索公司研制的火箭,是比固体燃料火箭更加精密复杂的液体燃料火箭,而且具备可回收重复使用的功能。

太空探索公司的终极目标正如其公司名称一样,是登陆火星及其他地外天体,搞商业发射只是为实现终极目标而“努力挣钱”而已。从目前来看,中国的民营航天企业无论在技术实力和资金规模上,都无法与美国太空探索相匹敌。在这种背景下,

更大力度的自主开放,将为民营企业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中不断攻克核心技术瓶颈,提供更大的机遇。

欢迎发表评论,期待您的真知灼见!

【长按点击下图“国际锐评”二维码,存储到手机,然后点击微信扫一扫,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再选中刚刚存下的的二维码,即可瞬间订阅“国际锐评”公众号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