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近來一些互聯網公司在裁人,很不幸我也被裁了,作為35歲的老it人該怎麼破,真是很迷茫?

螞蟻科技資訊


都說35歲是一道坎,是一個人的分水嶺,而目前在很多招聘簡章中明確表示,不招35歲以上的人,為何35歲的職場老人這麼不受待見,那麼到達或者即將到達35歲的人該如何選擇之後的路呢?

這裡根據我自己多年的經驗來說一下:

雖然從表面上看,目前的眾多公司不待見35歲以上的求職者,甚至很多公司開始清退35歲或者即將35歲的職場老人,讓很多人以為人到中年就沒有利用價值了,就不值錢了。

電影裡面經常演著,人到中年,有著穩定的工作,不錯的收入,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 而現實中往往不是,到了一定時間,單位就開始清退到達歲數的員工,讓好多人心寒,年輕時候為了公司每日每夜打拼,公司走上正軌,並且自己到了歲數,公司就開始卸磨殺驢。

我個人認為,這個結果恰恰是個機會,因為35歲是一個開始,是一個起點。原因如下:經過多年的職場打拼,自己已經積累的足夠的經歷與經驗,並且已經有了一定的人脈以及資源,是時候試著自己進行創業了。

每個人年輕的時候都有著自己的夢想,因為種種的原因,沒有得到實現,有句電影臺詞說的特別的好:人沒有夢想,跟鹹魚有什麼區別?在夢想的面前我們不能忘記自己的初心。

經過多年的職場生活,到了中年的我們已經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穩定生活,是時候開始去為自己的夢想而奮鬥了。

子木予

人到中年的你,如果已經具備了創業的條件,那麼就去嘗試去追逐自己的夢想吧。

如果還沒有具備條件,那就要發現自身的不足,繼續去充實自己,根據自己的情況可以選擇繼續在自己熟悉的行業奮鬥或者是轉行去繼續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經歷與閱歷。


我是科技領域創作者【子木予】。如果我的觀點對您有啟發、有幫助,勞煩您點贊並關注我,我會把科技領域的乾貨與您分享到底,最後再次謝謝朋友們耐心閱讀,歡迎關注、評論等,發表看法,一起互動交流!


子木予


【信息走進生活】與您分享觀點!

很湊巧,我也是35歲那年離開了某運營商,感覺我們的經歷有很大的相識之處,相信我的分享能產生更大的共鳴。

之前,我一直在某運營商從事技術管理與工程建設工作,由於技術能力較強,工作態度也算端正吧,在加上機遇也不錯,在28歲那年就獲得了提拔。在當時看來,在央企也算混得不錯啦!

然而,這樣日子持續了5、6年吧,我就坐不住了!

  • 一是習慣了做技術,卻又不得不幹管理,很多工作都不太習慣。比如各種會議、各種協調、各種應酬,可以說是強顏歡笑啊,其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 二是崗位提升了,責任也就更大了,沒日沒夜的加班、不分節假週末的出差,叫人完全喘不過氣來。好在業績還不錯,也算是沒有虛度年華!
  • 三是工作壓力大,一心撲在工作上,自己的私人圈子越來越小,家庭也沒有關注多少,關鍵是白髮卻悄悄爬上了額頭!
  • 四是行業競爭加大,後生可畏,縱為IT老兵也不敢懈怠。然而現實依然殘酷,事業發展遇到瓶頸,人到中年的我,心中實在迷茫!

經過無數次思想鬥爭,在35歲生日前夕,我選擇了辭職!理由如下:

一、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

信息社會,瞬息萬變!近二十年來,科技的迅猛發展推動了社會的深刻變革,信息浪潮打翻了一批人,也成就了一批人。社會在進步、科技在更新、觀念在改變,我們也需要做出抉擇!俗話說,良禽擇木而棲,對於當前的工作感到困惑、看不到希望,就應該勇於淘汰自己,我深信:廣闊天地必有我們IT人的容身之所。況且,當前雲技術、大數據、物聯網及AI產業正是用人之際,我們只要有信心,照樣可以重頭再來!

二、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對於35歲還沒有成就的人來說,即錯過了奮鬥的黃金時期,又遭遇了事業與家庭的危機期,不得不說是人生的一道坎。

而我想說的是,人到中年,不管是碌碌無為還是功成名就,都應該靜下來思考一下!因為,我們需要為人生後半段做個選擇!是要繼續從事本專業還是要換個方向?要不要踏入新技術領域試水?要為事業血戰到底還是要享受生活?要重點經營家庭還是培育孩子?這一系列的問題都值得我們去探索!

在我看來,35歲是個分水嶺,既是個挑戰,也是個機會。

因此,此時失去工作,恰好是一個完美的開始,使得我們有機會重新考量家庭、孩子和事業。

所以,希望題主勿要擔憂,迷茫只是暫時的,找準方向整裝出發吧!

【原創回答】感謝您的關注、評論與鼓勵!

科技漫漫說


我說我的經歷吧,我以前在國企,收入還湊合,當初進國企就是為了求穩定的生活,只要不犯法被拘是不會讓你失業。

可後來發現我的性格不適合呆在這種地方,後來辭職了,辭職時我就知道進入私企將來有一天可能會因為年齡被裁掉,所以提前給自己投資,提前積累人脈,積累技術為的就是在被裁掉時還能很爽的生活下去。

到了幾家私企單位,除了努力工作外還是按照自己的設計努力。可到了私企發現很多年輕人活的比在國企還無憂無慮,花錢無節制,工作之餘玩遊戲,追劇,搞精緻生活,他們可能認為自己永遠都會像現在這樣能拿高薪。

很多時候,我對身邊的85 90後說你們現在不應該這樣生活而是要投資,比如買證券 基金等產品去理財,還要不斷的把工作轉換成自己的資本,他們大多說現在根本就不夠花的,管不了那麼多。可是在消費上大手大腳買好車,買好手機,其實壓根就沒有一個人聽進去,我徹底明白窮人為什麼窮,他們不斷積累負債,而不是去積累資本。沒有危機意識,沒有長遠的規劃。

我從大學每月堅持拿出50元投資基金,工作後剩下的錢買理財,基金,自己的業務知識做兼職,現在已經有一筆可觀的存款了,這筆錢並不是放在銀行,而是流動起來繼續產生複利。現在,我就是不靠工資稍微緊張點也能實現財務自由。

很多80後遇到了職業生涯的瓶頸,其實還不算太晚,難道你就不能擺地攤賣,賣小吃掙錢?人是活的,怎麼都能生存,至少還能幹保安吧,當然這些並非長久之計,停下來先找個落腳的地方 慢慢去思考 規劃下一步的打算。千萬不要認為丟面子,不如以前光鮮亮麗,這都是最底層人的思想。

你最應該注意是,失業後想要再站起來的這個時候,往往是一個人最危險的時候。

一般都會去找項目做,想要掙錢,而鋪天蓋地的騙子廣告穿著能讓你快速發家致富的外衣到處都是,你最容易陷進去!選項目一定要記住一句話,這個項目越是說的有多容易有多掙錢,他的坑就越深,我掉進去過很多次,畢竟我也想多掙錢嘛!但我的最大優點是失敗了找原因,看準的事絕對堅持下去。

咱們不如人家有錢人的思維好,那咱們可以從一點一滴最底層的事做起,只要記住今天干的每一件事都是為將來的目標做準備,那你就不會再有失業的煩惱了。


大程哥交易人生


我90年代後期進的互聯網圈,經過了幾個週期。運氣好,高度上碰到過圖靈獎大拿,廣度上朋友同事也分散在國內外大廠。

年輕膨脹的時候大家談過30歲財富自由退休的問題;類似現在寒冬的週期,大家也會憂慮35歲憂慮50歲。一晃20年過去啦,當年30歲發財退休的朋友不少玩完第二職業後又回來寫代碼,和50歲一直在寫代碼的人,殊途同歸。

歸根結底,在什麼行業,年紀大小,大家其實都是差別不大的普通人,現在國內互聯網的35歲危機只是對於之前行業年輕暴富的另類修正。失業有憂慮正常,轉化動力刷leetCode吧。


用戶6977865387153


現在社會壓力那麼大,只有一份工作肯定不是穩妥之舉。所以我們才說夫也是剛需。我養一個娃,沒車貸房貸。我都在打三份工。還做手機兼職。不投資一分錢,每天半小時,也跟工資差不多。這樣就不怕失業後恐慌了,起碼還有一份收入。希望你也能快點找到工作,或者做點手機兼職


縼箻o194590263


40歲單親媽媽,運營商工作了17年後,2017年毅然決然投入互聯網行業做銷售,2019年3月入職一家聯通和互聯網的合資公司,但,但,但2019年9月,因股東不合,宣佈解散清算…這一出,比裁人殘忍很多,不是嗎?!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其實憑我的客戶關係和業務能力,雖然40+,也能找到一份相當薪酬的工作,但,未來呢?再未來呢?!

未雨綢繆,有備無患。

2019年3月心裡埋了一粒種子_轉行,要麼法律要麼財務,就是那種越來越值錢的行業,於是2019年3月備考全國統一的法律職業資格考試,8月客觀10月主觀,一把過。

後來到現在又開始備考註冊會計師的考試了。

當機立斷,時不再來。

疫情期間,更利於思考,所以,下定決心_轉行。

2020年3月,將入職律所,從一名實習律師開始……

所以,無論如何,打造積極努力的人生!


俊芹ApprenticeLawyer


您好,很同情您的經歷,作為35歲+的IT人,確實是一道坎,傳聞都說華為 35歲效應,既然是一道坎,我相信很多IT人都是面臨且都是逃不掉的。我也是一個即將跨入這個坎的IT人,我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看法,希望可以對有同樣困惑的同道中人有些小幫助。

35歲為什麼說一個尷尬的年紀?

35歲,你這時候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時候。

35歲,你身上可能有房貸,車貸的壓力。

35歲,你的創造力已經在衰退了。

35歲,你的工資對公司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負擔。

所以,這個時候壓力有多大,相信很多人比我更有發言權了。

如何面對這種危機呢?

1、互聯網行業是一個技術快速更迭的行業,是一個人員快速更新的行業,每時每刻都有新人來,舊人走的現象。這也是一種常態,一種規律。所以我常說,IT混的是年輕,混的是經驗,三年五年決定短期的分水嶺。10年+的工作經驗,不是轉管理崗就是轉行了,畢竟年齡和學習能力跟小年輕比起來還是差很多的。

2、每個人都要有職業規劃,這樣才能讓自己處於不安分的環境中發展自己。很多人以為進了大公司就可以混到終老,這種想法其實是很不可取的。人只有常常懷著危機感才能讓自己保持戰鬥的精神面貌,溫水煮青蛙式的方式,奈何誰又可以扛得住歲月的磨練。

3、保持一顆活到老,學到老的心態。我認識很多各行業裡的大牛,已經是獨樹一幟的領軍人物了,每天都還不停的學習新東西。看一下日本82歲的奶奶通過自學成為最年長程序員,我們才35歲??心靈雞湯不是光喝不做。新技術,新事物,更新很快,要學會自我提升,我時常堅持的理念就是:投資自己才是最好的投資!

4、在職業生涯中,應該有多重準備,理理財,買買基金,積累一些財富才是王道。跨域學習,提升自己的戰鬥力,老闆沒有看不上有能力的人的,除非都是你在混日子,到頭來終究還是要被日子給混了,常說,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5、IT 可以有很多出路,懂PHP的,懂Java的,都可以再學一下新的語言,如Go,Python等,只要想學,年紀不是問題,看看人家82歲還能自學成才。

6、轉行,PM,做生意,創業等都是出路。

一時失意,不可怕,可怕的是明明知道問題在哪卻沒有勇氣去解決。千千萬萬的人,降低心理預期,耐心,終究可以走出一條路!我們不僅要喝雞湯,我們還要學習養雞啊,雞肉我們也要吃的。

迷茫不能當飯吃,早點醒悟才是真理。


運維技術圈


許多人不相信有中年危機,當然中年危機也不是每個時候都表現出來,如果你在大公司幹到了35+歲,且不換工作,公司也不裁員,這時候你是感覺不到中年危機的,反而因為在職時間長,混成老油條了,工作玩得很溜,只有滿滿的工作成就感和幸福感,哪有什麼中年危機呢。俗話說溫水煮青蛙,哪天公司裁員了,35+的高薪人員,在公司眼裡絕對是性價比低的負資產,是裁員的首選目標,這個時候你失業了重新找工作,中年危機才真正的顯現出來,不過往往面目都比較猙獰,讓人無所適從。這個時候你不管是自投簡歷,還是找熟人推薦,結果基本都一樣,別人都會通過各種方式婉拒你,目的只有一個:它們不考慮35+的候選人!可能你會說,這個年齡還投簡歷找工作那也混得太差了,應該等獵頭主動來找呀。不好意思,獵頭基本不找35+的,主動找你更不可能,因為獵頭是靠推薦的佣金生存的,他們明白找了也沒用,因為沒有企業買單,所以獵頭也不會在你身上浪費時間的。這就是傳說中的中年危機,每個人都會遇到,或早或晚,對每個人基本都是公平的,不管你出身如何,是否名校畢業,都是按年齡一刀切,簡單粗暴的處理。你還在為你的名校身份優越感十足,對自己的能力和技術水平,信心滿滿嗎?如果你是34-的年齡,那麼恭喜你,好好利用現在的事業大好時光,考濾35+之後的出路。如果是35+人員,如果目前工作還穩定,沒有失業,好好珍惜當下的大好時光,儘快安排好將來的出路,因為指不定哪天你可能就失業了,必須未雨綢繆方能臨陣不亂。


571987885845濱海鵬城


我五十幾了,你算什麼老IT人啊,五十歲的時候我還能找到工作,現在我五十三歲,和一些公司合作做軟件開發,依舊是忙得很。


迷城浪子


作為一名從業多年的IT人,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近些年來互聯網行業一直保持一個快速的發展速度,人才需求量也比較大,但是隨著移動互聯網增量紅利逐漸退去,互聯網行業也面臨著結構升級的問題,這個過程中必然會帶來人才結構的升級。對於技術結構陳舊的程序員來說,在產業互聯網時代,自身的競爭力必然會有所下降,被行業淘汰也就成為了一種必然。未來隨著雲計算、人工智能技術的大量採用,很多應用級程序員都面臨較大的崗位競爭壓力。

對於大量的應用級程序員來說,如果自身的知識結構已經不能支撐自己在互聯網行業走得更遠,那麼到傳統行業領域發展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且在當前產業結構升級的大背景下,到傳統行業發展也許會迎來更多的發展機會。

在當前產業互聯網技術的推動下,未來大量的傳統企業都需要產業互聯網來賦能生產運營環節,程序員可以重點關注以下幾個領域:

第一:傳統制造業。當前傳統制造業對於網絡化、智能化的訴求非常明確,對於具備豐富開發經驗的程序員來說,在傳統制造業發展不僅能夠有新的施展空間,同時也能夠累積大量的行業經驗。在產業互聯網階段,行業經驗還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終端服務企業。終端服務行業對於產業互聯網的訴求也非常明確,如何藉助於互聯網來賦能終端服務,是不少終端服務企業進行結構升級的重點內容,所以具有互聯網行業從業經驗的職場人正是他們急需的人才。

第三:金融行業。金融行業目前對於互聯網人才的需求量也比較大,而且未來金融行業與互聯網行業的結合也會越來越緊密。

我從事互聯網行業多年,目前也在帶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領域,我會陸續寫一些關於互聯網技術方面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穫。

如果有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問題,或者是考研方面的問題,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或者私信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