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不管国家面子,去韩国旅游被歧视:“只坑中国人,他们人傻钱多”

有关数据统计,2017年中国游客的境外消费,再一次超越了其他所有国家,排在了第一位。中国人出国旅游除了看世界风景之外,剩下的就是买买买了,不仅要自己买,还要给七大姑八大姨、许久未联系的同学、同事等人肉代购。买奶粉、买手表、买护肤品、买香水、马桶盖、电饭煲等等。

不管国家面子,去韩国旅游被歧视:“只坑中国人,他们人傻钱多”

以至于每到国庆春节等长假,外国商家都会展开具有中国特色的营销活动、专设普通话讲解服务、供应中式粥、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等,而国人也不负众望,出国通常都是这样的画风:

“中国大妈3分钟买空一家店,在场所有人真的吓到了,店员原地尖叫!”

不管国家面子,去韩国旅游被歧视:“只坑中国人,他们人傻钱多”

“'血拼'的中国游客已经疯了!”

不管国家面子,去韩国旅游被歧视:“只坑中国人,他们人傻钱多”

“中国游客撑起奢侈品产业一片天,排队的人比全年购买人数都多!”

不管国家面子,去韩国旅游被歧视:“只坑中国人,他们人傻钱多”

因为去年“乐天事件”“萨德问题”等种种原因,中韩旅游业在3月份叫停,在那之后赴韩大量航班大量削减,中国多家韩国免税店关门,韩国旅游业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逗哥儿以为韩国旅游业以此完了?看了新闻才发现,真是太小看某些国人了。

近期有媒体报道韩国又重现中国游客排长队的情形,无论是乐天免税店或者是别的免税店,在韩国首尔,中国的游客甚至比之前还多,甚至有些店铺没有开门外面就排起了长队。

不管国家面子,去韩国旅游被歧视:“只坑中国人,他们人傻钱多”

这样的情形其实作为一个中国人看到还是有些心痛的,之前的事情还没有完全翻篇,甚至还有些余热,就又出现了大肆购买使用韩国产品的景象。主要是因为北京一家公司“海涛旅行社”给国人起了一个头,因为这家公司主要是针对日本、韩国旅游为核心,所以他们就打着“破冰韩国”的旗号赴韩旅游,对于之前的事件他们似乎并不关心,由于这一举动引起了国人的大大不满,因为此事发酵后他们也知道自己错了,默默回国把韩国有关的旅游产品相继下架了。

不管国家面子,去韩国旅游被歧视:“只坑中国人,他们人傻钱多”

不过国人超级能买,能购物却是真真的。

看到中国人如此心态,老外也没辜负这份厚望。开始为中国人“量身定制”。

只不过,这些“特别”的商品,只卖给中国人,本国人想买都买不到。

本国人勿进 专供中国人

新闻报道显示,大规模坑害中国人的现象,往往出现在中国游客扎堆的国家。

中国人招谁惹谁了?

今年4月,西班牙查封了一家假奶粉工厂,当场缴获8吨假奶粉。

这些假奶粉套用知名包装,没有任何卫生保障。虽没有毒,但也没有营养。食用后轻则导致营养不良,重则危害儿童的正常发育。

而最可怕的是,这些假奶粉,专门指向中国人。很可能通过华人代购,大量流向中国。

越南一些针对中国游客的旅游购物店中,将产自国内的乳胶产品次品、玻璃制成的“假玉石”,高价出售给赴越南旅游的中国游客。

不管国家面子,去韩国旅游被歧视:“只坑中国人,他们人傻钱多”

这些购物店也是同样的旅游团套路,首先和国内的低价组团社、包机商合作并分成,其次会聘用中文导购,从销售额中提成,一辆车的游客购买珠宝等消费多则十多万元人民币,而这样的大巴平均每天能接待10辆左右。而这些购物店的所号称的玉石,则是广东四会出产的最新款玻璃。

越南做乳胶购物店和翡翠购物店,分别能实现10倍和30倍的利润。购物店只允许中国游客进入。

不管国家面子,去韩国旅游被歧视:“只坑中国人,他们人傻钱多”

黑心商家专门为导购提供“话术培训”

不管国家面子,去韩国旅游被歧视:“只坑中国人,他们人傻钱多”

中国人去的最多的国家:泰国。去年8月,泰国曾查出一桩特大假燕窝案。黑心厂家用树胶和椰子,熬制成假燕窝,提供给芭提雅一些接待中国旅行团的餐厅。

这些餐厅和导游勾结,将假燕窝以每份3000泰铢(约600元人民币)的价格卖给中国游客。每卖出一份,导游可以从中拿到2600泰铢(约520元人民币)的回扣。

泰国皇家珠宝中心,这地方是专门针对中国游客的,室内不让拍照,拍照要罚款五千铢,而且宝石的所谓证书,看上去像那么回事,他们的证书都是自己公司开的,都经过人工处理过的,泰国的珠宝基本没有收藏价值,不值钱。

不管国家面子,去韩国旅游被歧视:“只坑中国人,他们人傻钱多”

网上一搜也有好多网友晒出自己的被骗经历。

皮具展示中心,去的路上导游会告诉你,泰国最出名的就是鳄鱼皮、大象皮、鱼皮,去里边一定要买一个鳄鱼皮带,但大多价格虚高,而且牛皮通过压花可以做成假鳄鱼皮,外观和手感都差不多,非专业人士一般看不出来。

不管国家面子,去韩国旅游被歧视:“只坑中国人,他们人傻钱多”

乳胶中心进去的时候还有讲解师介绍床垫和枕头,在介绍的时候会说是天然乳胶制作,上面全都有中文。其实乳胶床垫和枕头的要看清楚里面含乳胶是多少,等级是多少。

价格低廉的乳胶枕头、床垫还会危害身体健康!

去年8月,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也曾爆出,在俄罗斯当地,有大量专供中国人的首饰店。这些店平时大门紧闭,保安严防死守,禁止俄罗斯人进入。

而里面首饰的价格,普通的琥珀手链要25万卢布(约合人民币27767元),一把梳子要10万卢布(约合人民币11111元),是正常价格的30倍还不止!

而在韩国,中国游客蜂拥买韩妆的地方,假面膜,假化妆品的新闻也屡见不鲜。

据《东亚日报》报道,首尔某知名化妆品店,售卖价格仅为市价五分之一的“马油”。当然这是假货,而针对的客户,也是中国人。

韩国广播公司也曾报道,在东大门、明洞等中国游客多的地方,有大量假面膜在兜售。价格低到韩国民众自己也被吸引。

商家却禁止韩国人购买,并暗示这些假货,都是专供中国游客。

不管国家面子,去韩国旅游被歧视:“只坑中国人,他们人傻钱多”

去年7月,山东海关在一名刚从韩国回来的游客的行李中,检查出了一个放射性严重超标的保健垫,超过标准值255倍。

如果连续使用这个垫一年,受到的辐射,相当于接受了上千次胸透检查。

即便是在以文明著称的日本,也有不少假冒化妆品,专供中国游客。

有台湾游客爆料,在日本知名的“大国药妆”购物时,买回的产品在拆包后,发现竟然有空盒子以假乱真。

还有一位游客表示,在该店买了2包梅片,但结算时却被算成63包。由于发现时已经离开日本,最终投诉无门。

不管国家面子,去韩国旅游被歧视:“只坑中国人,他们人傻钱多”

即便是在正规的机场免税店,也难逃被宰的命运。

去年年底,有人爆出,伦敦希思罗机场免税店对中国顾客差别对待。原本消费满250磅就能得到的折扣券,到了中国顾客这里,门槛就变成了1000磅。

为什么被“坑”的总是中国人?

一到逢年过节的,国人就常常搞出些“横扫外国卖场”的新闻。

据商务部2018年估算,中国居民一年的境外购物,大约在2000亿美元。而2017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约为82万亿元。

而在麦肯锡的《2017中国奢侈品报告中》,中国土豪,贡献了全球奢侈品消费的1/3。

不管国家面子,去韩国旅游被歧视:“只坑中国人,他们人傻钱多”

有些国外商家,就利用了国人对“高价”的偏爱,专向中国人高价卖货。

日本《富士晚报》曾刊登过文章,名字就叫《如何向中国人高价销售日本产品》。文章专教日本人,如何通过电商,向中国人高价兜售。

直接点说,就是在教日本人,如何坑到中国人更多的钱。

不管国家面子,去韩国旅游被歧视:“只坑中国人,他们人傻钱多”

中国游客日本哄抢福袋,最贵的一只袋子,要卖到52万元人民币。福袋15分钟内被抢空。

此外,无论是海淘,还是出国扫货,中国人怕麻烦的心态,也使“假洋货”有了可乘之机。

韩国有些地下作坊,专门针对中国游客生产假货。可多数国人,对此毫无抵御能力。

不管国家面子,去韩国旅游被歧视:“只坑中国人,他们人傻钱多”

据中国之声报道“很多中国游客,并不认为自己在韩国会买到假货。加上语言不通,一般不会投诉。”

一些韩国销售员表示:“中国人往往一买就买很多。”有些商家甚至直接说,“只把假货卖给中国人,反正中国游客也不会去投诉”。

这些假货的外包装,和正品一模一样。但里面的成分,往往重金属严重超标。

但人们往往宁可认为是自己过敏,也不愿相信,千里迢迢从韩国背回的东西是假的。

不管国家面子,去韩国旅游被歧视:“只坑中国人,他们人傻钱多”

韩国明洞,免税店窗口贴着标签:谢绝韩国人入内

毫无疑问,比起国货,中国人更信任洋货。

据调查,57%的中国网民,更信任海外品牌。从包包到化妆品,从电饭锅到马桶盖,只要是外国的,质量总不会差。

包装上只要印着洋文,看不懂也没关系,这东西在国人心中,地位就直线上升。

可哪个国家都避免不了奸商。国人盲目购买洋货的心态,不知养活了多少外国黑心作坊。

不管国家面子,去韩国旅游被歧视:“只坑中国人,他们人傻钱多”

除此之外,中国怕麻烦,不懂外语也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被套购傻乎乎的忽悠了几句就要准备掏钱了,其实心里想继续问几句的,毕竟咱们在国内买东西也是要聊个三五句的,可是无奈外语不好,不好意思说出口,怕说错了,结果。。。。。。所以出国旅游准备一个能翻译10国外语的逸豆智能翻译机很有必要,问材质,问价格,问优惠,购物明明白白,不怕被坑。

不管国家面子,去韩国旅游被歧视:“只坑中国人,他们人傻钱多”

除了购物,美食同样很重要,有了逸豆智能翻译机,你可以享受当地特色美食,只需轻轻一按,0.2秒自动翻译成外语,点餐更畅通。

不管国家面子,去韩国旅游被歧视:“只坑中国人,他们人傻钱多”

近年来,“土豪”成了中国人的新标签。我们的钱包鼓了,满世界购物,却没有买到尊重。

一些外国奸商,做中国人的生意,赚了钱还要骂一句:人傻钱多。

中国人贡献了全世界最高的购买力,可我们“人傻钱多”的印象,不知还会存在多少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