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說出你的需要,好女孩的成長從變“作”開始

在鼓勵女孩順從的文化裡,敢於表達需要成為一種負面標籤。但越來越多的女孩在精神層面開始甦醒,她們希望成為更真實的自己,心理諮詢師告訴你,“黑化”的第一步是尊重自己的需要,說出自己的願望。

说出你的需要,好女孩的成长从变“作”开始

好女孩的成長不是要指責別人、“手刃”渣男,而是放棄順從,談論和滿足自己的需要,活出真實和鮮活。

心理諮詢師James計劃年底的時候把價格從每小時600元漲到800元,他給來訪們發了一封信。

令James沒有想到的是,除了一位叫安的來訪表示不同意,其他來訪都回信說:“好的,謝謝!”James看著安的抗議,不僅沒有生氣,反而倍感親切:“我覺得她在此刻是一個充滿活力的人,她用抗議的方式展現了自己真實的一面,讓我更容易看見她的需要而不是忽視。如果所有人都回答我好的,謝謝,那麼我可能就失去了和來訪討論她們內心真實想法的機會。”事實上,在接下來的這一週的諮詢中,James和每一位來訪的工作內容都是:當我提出漲價時,你們內心真實的感受是什麼,是什麼阻礙你去表達內心真實的需要和感受?

來找James的來訪大都有著體面的職業,接受過好的教育,她們善良友好溫柔,來諮詢的目的是親子教育和親密關係。“她們從小就被教育要做個好女孩,成年的她們是好員工、好女兒、好妻子、好母親。她們習慣了客氣,不願意隨便傷害別人的情緒。但是現實是,這群好女孩在親密關係中感到痛苦,覺得找不到真實的自己、生命缺乏活力。”

在全世界的文化中,這都不是特例。許多文化不鼓勵人們表達個人需要,對於女性尤其如此。女性的形象和自我犧牲常常聯繫在一起,照顧別人往往比表達自己的需要重要太多。成為好女孩,可以得到別人的誇讚和社會的認同,但是許多好女孩的痛苦來自於不敢講出自己的需要,無法說不,無法承受失去喜愛、被別人孤立的恐懼。

“我希望在我為別人做出犧牲的時候,有人能夠看到我的感受,滿足我的需要。”這是許多好女孩暗藏在內心的想法,她們覺得直接表達自己的需要是很彆扭的,好像自己做錯了什麼。“我媽媽就是這樣,她總是任勞任怨,忙前忙後,如果覺得累,就會數落我不乖,埋怨爸爸不在乎她,可是我幾乎從來沒有聽到過她理直氣壯地說,我真的很累,今天晚上的家務活需要你們做。”James的來訪安說,她在很多年間也重複著母親的行為方式。“在單位,覺得老闆總是把最吃力不討好的活留給我,我不敢拒絕;在家裡,老公就像巨嬰,還喜歡處處貶低我。直到有一天,和心理諮詢師表達憤怒時,他問我,你的需要是什麼?你需要他們為你做什麼?我一下子語塞了,我竟然從來沒有仔細想過這個問題。”

知名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曾經說過,一個人若要發展出自己的真自體,是需要足夠好的母嬰關係的,母親努力去適應孩子,而不是讓孩子來適應自己。她看見了孩子的感受,反饋給孩子,孩子就知道這個感受是屬於自己的;她看見了孩子的需要,去滿足孩子的需要,孩子就知道自己的需要是什麼,並且是值得被重視的。一個好女孩的成長,意味著在這個過程中,她真實的需要不被鼓勵,相反,她被要求去適應別人的需要遠遠超過自己。

“我小時候,家裡經濟比較緊張。爸爸帶我逛街,看見賣冰棍的小攤。他問我想吃雪糕還是冰棍,我其實想吃雪糕,可是還是說冰棍。爸爸眼睛都紅了,回去告訴媽媽,說我是一個懂事的女孩。我知道他們很高興,是在誇我。”安說,很多年來成為懂事的女孩就是她行動的“座右銘”。可是,人到中年,懂事的女孩越來越痛苦,現實不會因為她們懂事,而給予她們想要的一切,她們藏著自己的渴望、忍受別人的忽視,她們用抱怨與世界抗衡,卻用行為迎合著世界。從某種角度上來講,她們或許是最渴望成為爽劇女主的人。

“嘗試著在一個比較好的關係中,比如心理諮詢關係中,去了解自己的需要,表達自己的需要。這會給你帶來很大的信心,因為對方的積極反饋,會讓你卸下心防:哈,原來沒有那麼可怕。如果對方清楚地知道了你的要求和心願,只要對方在乎這段關係,肯定會去考慮如何滿足你的。”心理諮詢師James提醒各位想破繭的好女孩們,表達自己意味著你可能會接收到不太好的評價,也許別人會不那麼喜歡你,給你戴上“事兒媽”、“作女”的稱號,但是,請記住,這是你走向鮮活生命的第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