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孩子太自我為中心怎麼辦


孩子太自我為中心怎麼辦

現在的家庭以獨生子女居多,雖然已經出現了一些二孩家庭,但是整體上二孩家庭還不是很多,經常會聽到我們的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非常自私自利。

也收到不少父母的留言,講述小王子和小公主在家的嬌縱行為:

一位媽媽說道,3歲的兒子每次晚飯時,都把自己喜歡的菜拿到面前,不許其他家庭成員來夾菜,有時候還會把自己不喜歡吃的菜“很大方地孝順給爸爸媽媽”。

一位爸爸則抱怒自己2歲的女兒完全不願意和其他孩子分享玩具,甚至不願意鄰居的小朋友來串門,讓他覺得非常不好意思。

一個由爺爺奶奶帶大的小朋友丁丁,一直是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就要家長買,上了小學後,經常拿別的小朋友的東西,老師隔三差五地把家長叫到學校。

不僅幼兒的這種以自我為中心讓家長隱隱的焦慮,孩子上了小學甚至是大學的一些表現更是讓家長擔憂、操心或者無力了。

一位8歲的男孩的媽媽說:

“最近半年我感覺非常吃力,孩子逆反,最近放假和他5個同學一起出去旅遊,發現他不會和別人相處,很沒有禮貌,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希望別的同學都聽他的,玩他想玩的活動。把同學們叫到房間裡玩,因為同學們也有各自想玩的活動,不聽從他,不一會兒他就把人家全部趕出來,自己一個人待著。我感到無助,會耐心地告訴他,可以和同學商量一下,先參與別人的活動,再讓他們參與你的活動,即便自己不想參加,可以不參加,但是要有禮貌地告訴別人不想參加,但不能抬腿就走,或者趕走別人。這樣會沒有朋友,他卻振振有詞,說不稀罕,不聽他的就不玩。該如何引導孩子呢?”

其實有這樣煩惱的爸爸媽媽可能不在少數。因為自我為中心的表現和性格的確會給孩子的成長和未來的生活造成許多惡果。

現在很多僱主或者管理者也在抱怨當下的一些大學畢業生或者年輕的上班族太以自我為中心了,主要表現為自負、自滿、自私。例如有的人過高評價自己,在行為上不管不顧別人怎麼看自己,怎麼評價自己,堅持自說白話、強詞奪理 、固執己見;有的人在性格上表現為驕傲,看不起別人;有的人計較個人得失 ,有私心雜念 ,不講公德 ,嚴重的則表現為為達到個人的私慾不擇手段,在性格上多表現為任性 ,對自己的要求 、願望毫不剋制 ,聽憑秉性行事。

這些人不僅在學業、事業上發展不順,甚至誤入歧途,最終害人害己。例如曾經在網絡上沸沸揚揚的大學生投毒事件,至少造成了兩個家庭的悲劇。

孩子太自我為中心怎麼辦


面對孩子自我為中心的行為,家長應如何培養和引導呢?


除了這兩個特殊階段之外,如果想避免面對孩子認知發展的兩個自我中心期,幼兒期家長要更多的包容孩子,不貼負面標籤,因為這個時候的自我中心並不是主觀和意識上的,而只是認知的侷限性所制,這個時候斥責和指責也沒有作用,反而會讓孩子形成自卑或真的以為自己的自私的。

青春期時,家長需要對孩子更多的尊重,初中生內心的獨立要求很強烈,但父母如果沒有這種思想準備或尚未來得及適應這種情況的話,仍以過去十分關懷的方式對待初中生的孩子話,可能會導致親子衝突。只有在良好的親子關係下,我們家庭教育所做的引導和培養才會起到好的作用。孩子主觀上的自我為中心或者自私,其實本質上就是要培養孩子以下的幾個關鍵能力:

關鍵能力

1、考慮和尊重別人的感受及意圖(其實這就是去自我中心化)

2、培養孩子的分享意識

3、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

4、培養孩子的規則感

5、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

孩子太自我為中心怎麼辦


那麼,針對孩子的自我為中心甚至是自私行為,有哪些家庭教育的策略和方法呢?在這裡,我拋磚引玉,給各位爸爸媽媽來分享幾點。

第一、在兒童自我意識發展的同時要給孩子奠定一定的道德認識基礎

由於自我意識的發展 ,兒童在兩 、三歲左右表現出的對物質的佔有意識和行為 ,一種自我的擴展感表現出來的時候,家庭教育要用這個時期兒童能夠聽得懂的語言形象生動地對兒童進行道德認知的教育,讓兒童知道對於屬於自己的物品自己擁有的支配的權利,但不等於物品只能獨享;相反,要學會主動與人共享,體驗分享的快樂,並且 這才符合社會的道德需要。另外,別人的物品別人有支配權,自己不能在不經過別人允許的情況下私自去拿等。

孩子太自我為中心怎麼辦


第二、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解除孩子的自我中心

在皮亞傑的心理發展 階段理論中,兒童在前運算階段(二至七歲)時期會表現出明顯的自我中心,即認為“我即世界”。自我中心本身還並不是自私自利 ,只是兒童受認知水平的限制 ,還不能從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 。但是 ,如果不及時幫助兒童解除自我中心 ,就會逐漸演變為只能從自己的角度思考和行為的性格缺陷 。

所以這個時候不要因為孩子小就讓孩子在家中有“特殊地位”。作為家長,不要給孩子特殊對待,讓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與其他成員是平等的,不讓孩子建立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對孩子自私,霸道的行為要堅決制止。對孩子獨霸的物品,該動的一定要動,而且還要煞有其事地動,這樣才不會讓孩子認為自己獨佔好東西是理所應當的。

心要“狠”一點。孩子自私往往會提出無理的要求,家長必須堅決而明確地加以拒絕、並說明拒絕的理由,如果孩子因為自私損害別人的利益就要及時懲罰。孩子之間發生矛盾時寧肯教訓自己的孩子,也不能錯怪別人的孩子。即使孩子不服,家長也要把正確堅持到底,不給他的自私留有任何餘地,在這個問題上家長要“狠心”,要有堅持到底的決心。

孩子太自我為中心怎麼辦


第三、讓孩子在同學和鄰里中交朋友,培養同理心

“皮亞傑指出:社會互動是促使兒童去自我中心的方法之一。”因此,在認知發展的關鍵時期,提供同伴交往的機會,讓兒童在同伴交往過程中,逐漸接納他人和減少利己行為,逐漸體會對方的感受 ,理解對方的不同觀點 ,培養同理心。

從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看,5-6歲以上的孩子是需要友情、需要夥伴的,但是目前由於孩子在家中沒有兄弟姐妹、學校功課任務重及鄰里之間交往少等原因,許多孩子終日是一個人學習、一個人玩耍,這樣,他的心裡自然也就很難考慮別人,孤獨的環境帶來自我中心是必然的。改良這種狀況,除了家長平時要有意識地與孩子ー起交談和娛樂之外,還要鼓勵和指導孩子與同學與鄰里發展友誼。比如,歡迎孩子的同學星期天到自己家裡來玩要和吃飯,也鼓勵孩子到同學家裡玩耍,讓孩子幫助鄰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到鄰居家借還物品。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就會體驗到人與人之間的溫情,逐漸學會關心他人。

孩子在交往、玩耍時,家長可以讓他和較大的孩子在一起,這樣,可以制止孩子的“獨佔”、“掠奪”行為,因為大點的孩子往往不容許他這樣做,這對於控制孩子的自私、霸道有一定作用。

家長還要有意識的讓孩子做設身處地、將心比心的體會他人情緒的活動,以幫助孩子學習體察別人的內心情感世界進而引導兒童從“自我中心”中走出來,培養孩子養成謙讓、合作、同情、友善、分享的良好品質。例如,孩子和好朋友意見不一致時,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去想一想,他的朋友是怎麼看待這件事情的,他的好朋友面對和他的衝突的時候有什麼樣的感受等。例如有的孩子總是不願意把自己的玩具給玩伴玩,媽媽可以問他:如果你去別人家玩,別人不讓你碰他的玩具,你會開心嗎?當媽媽生病需要安靜休息時,媽媽可以問他,寶寶感冒的時候是什麼感覺?是不是也想安靜的睡覺呢?通過這種比較,讓幼兒體會別人的感受。

孩子太自我為中心怎麼辦


第四、讓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扮演合適的角色

自私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差不多都有以下特徵:不關心父母和爺爺奶奶,不做或很少做家務勞動,霸佔好吃好玩的東西,提出生活上過高的要求,總是感到自己得到的好東西太少。改變孩子的以上不良行為,家長就要讓孩子分擔合的家務勞動,就要讓孩子感到家庭每個成員都是相互依存的,應當互相關心、互相愛護,好東西大家都有一份,不允許一個人獨霸。如果孩子不聽,家長就可以讓他嚐嚐別人自私的滋味,今天大人沒有做你的飯,你就沒有吃的東西了,看來還是需要相互關照的。

孩子太自我為中心怎麼辦


第五、利用行為矯正的理論,有效進行家庭矯正

行為矯正指的是根據經典條件反射原理 、操作條件反射原理及認知和社會學習理論行為學習理論或認知學習理論處理問題行為 ,指導個體重新學習,以使問題行為發生改變 。

兒童有自私的行為是因為自私行為給自己帶來好處 ,也就是行為矯正中所說的自私行為獲得 了“強化”。“強化物“的呈現可以提高行為發生的概率。”獲得的強化物有 :第一 ,消費性強化物 , 指糖果 、餅乾 、水果 、飲料等一次性消費物品。如, 因為不分給爺爺奶奶吃西瓜 ,所以,在 炎熱的下午 ,自己痛快地吃完了西瓜 ;第二 ,社會性強化物 , 指個體喜歡接受的語言、身體和表情刺激 ,包括口 頭的讚美、身體的接觸和臉部的表情。如兒童在不想給同伴玩具玩的時候撒謊說玩具壞掉了,家長表情上表現出的欣賞:“我兒子挺聰明”,兒童不願把自己多餘的空白作業本借給同學,同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而讓自己因為按時完成作業得到了老師的表揚 ;因此 ,要矯正兒童的自私行為,就要弄清楚兒童的自私行為獲得了什 麼強化 ,即確定”自私行為“的來源 ,然後控制或消除行為。例如,在前面的案例中,首先就把西瓜按照家庭成員的數量分成幾份,並對兒童把西瓜分給長輩、把空白作業本借給同學用語言、讚許的表情進行肯定,讓兒童體會其他同伴不借玩具給自己的孤獨。這樣通過行為矯正的心理學理論,有效矯正兒童的自私行為,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 。

孩子太自我為中心怎麼辦


第六、讓孩子深刻認識自我為中心、認識到自私的危害

現在許多自私的孩子之所以養成自私的習慣就是不知道自私的害處,反而經常嚐到自私帶來的好處。孩子年紀小,認識問題膚淺,僅僅從直感判斷正誤不足為怪,家長要引導孩子從深處認識問題,比如家裡的好東西孩子多吃多佔,從表面看他佔了光,但從深層看好東西吃得多,差東西吃得少,就會出現營養成份失衡,以致於造成肥胖、貧血等症。再比如擔任班幹部,從表面看花費了自己的力,有時會受氣,但從深層次可以利用這機會向各位同學習,鍛鍊了自己的組織管理能力。家長還可以舉出一些走上犯罪道路的人的典型事件,引導孩子認識自私自利發展下去是非常危險的,及早向孩子敲響警鐘,使孩子在認識上和情感上認識到自我為中心和自私的危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