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中醫小故事——溫病學家吳鞠通

吳鞠通,名吳瑭,字配珩,號鞠通,生於1758-1836年,江蘇淮陰人,著作比較多,《溫病條辨》,《醫醫病書》,《吳鞠通醫案》,他本來不是學醫的,讀孔孟之書,考科舉的,是一位儒者,他為什麼學醫呢?

他在《溫病條辨自序》中說:“瑭十九歲,父病年餘,至於不起”,他十九歲的時候,他父親病了一年多,最後病故了,“瑭愧恨難名,哀痛欲絕”,“以為父病而不知醫”,“尚復何顏立於天地間”,“遂慨然棄舉子業,專事方術”,從此棄文從醫,所以吳鞠通是一個自學成才的溫病學家,而且是個大家。

又過了四年,他侄子,“猶子巧官病溫”,開始是喉痺,外科就給吹冰硼散治療,吹完以後,“喉遂閉”,就完全閉住了,然後“遍延諸時醫治療”,請了很多醫生治療,都是用雙解散,人參敗毒散這一類的,最後發黃而死,吳鞠通也認為這個治療方法不對,但是他自己也不知道怎麼治療,因為當時對溫病的治療,大家都不熟悉,也不瞭解,所以更激勵他發奮讀書,又過了三年,他來到北京,參加了《四庫全書》的校對,看到了明末吳又可的《瘟疫論》,又更加博覽群書,為他出書立著奠定了基礎。

他在《溫病條辨自序》中說:“歷取諸賢精妙,考之《內經》,參以心得”,他還打了個比方,他說:“諸賢如木工鑽眼,以至九分,瑭特透此一分,作圓滿耳”,歷代的醫賢就像是木工鑽眼,鑽到九分,他把剩下的一分他打通透了,這樣才圓滿了。

吳鞠通的代表作《溫病條辨》,其理論基礎來自於《內經》,《傷寒論》,然後繼承了葉天士的學術思想,還有其自身幾十年的臨床實踐和心得體會。

銀翹散來自《溫病條辨》,實際上是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裡邊的一個案列,吳鞠通把這個病例的方劑加以整理,確定下來,在方論裡面他說此方謹遵《內經》,“風淫於內,治以辛涼,佐以苦甘”,“熱淫於內,治以鹹寒,佐以苦甘之訓”。

《溫病條辨》共六卷,前三卷講溫病,從上、中、下三焦論治,有愛好中醫者可閱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