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農村老俗話說“七十三八十四,不死是兒女眼中刺”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俗話


這老俗語體現出來當時舊社會老人的狀況,當時醫術不好,人的壽命都比較短,所有經常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喚自己去——而現在生活條件好了,都希望自己的父母長壽,所以八十四不能說八十四,只能說八十五。到了這個年齡上已是古稀之年,耳朵聾了,眼神不濟了,手腳不利索了,巴不到鍋頭上了,該是兒女們伺候的時候了,養兒防老,要的就是這一天。也許有的家庭會嫌棄老人家挺累了自己,七十多八十歲基本上都做不了什麼農活了,而且有些身體不好的,會常年服藥,病了需要兒女照顧,這對於本來就不好過的生活可以說是雪上加霜,所有有些老人就變成了兒女的眼中刺。

其實嘛!這句話現在已經過時了,現在老人家都很長壽,我奶奶八十多了,可以種菜,自己去摘茶葉賣,自己煮菜的,一年四季,都一個人生活,很少需要我們去照顧,一年下來,也只是小感冒,自己吃吃藥就行了,從來都不麻煩子女,每次打電話回去,都說她過得很好,去年我生了個兒子,打電話給她,平時打給她,她耳朵不好了,總說聽不清楚,可是去年我打給她說生了兒子,她就說聽得很清楚,馬上下樓拿鴨子來殺,請客叫人來吃飯,高興極了,我們都希望老人家,而不會成眼中釘眼中刺。

現在農村的老人家都很理解自己的子女,都知道他們為了生活常年在外打拼不容易,所有很少和子女說自己病了,有時候老人家病在床上,起不來了,都還是鄰居看著心疼才打電話通知子女回家照顧!孝敬我們父母,希望每個網友的父母都長命百歲!


苗鄉爆哥


人們在生活中,誰家都有老人,如果老人活過七十三,八十四的年齡了,身體還非常的健壯,可能會對在活的子孫們會產生出一些不利的條件出來的。老人就會喪偶失去一個人的,留下單身在過日子的,如果兩夫妻都健全在,年齡又活的大,有時也會對子女產生不利的出現,不是喪子,喪兒媳婦,喪孫子,這些事也會存存的。如果老人單身活的年齡大,身體好也會對子孫產生了威脅的喪身不利的事情出現。因為民間有一則話老人活的年紀那麼的大,是在吃子孫飯的,就要喪死些人在為他活的,把別人的命去短添老人的壽命長,這樣老人再活多少歲也沒有問題,只不過壽命短的人的生命被老人吃了,所以老人才會長壽,就變成了吃子孫飯這一說。在生活中人們仔細的觀察一下看,老人活的命長都有這些的跡象出現,觀察仔細了就觀察出老人的壽命長的原因所在,沒有仔細去觀察出人們就覺的老人真有福氣把命活的這麼的高壽,其實高壽都有原因的存在。


閩藉寫作


農村老俗話“七十三八十四,不死兒女眼中刺。”這句的意思,就是說老人到這個年紀已經遭兒女嫌棄。

我認為,這句話有一定道理,老小、老小,人老了脾氣改變,固執多疑愛嘮叨愛管閒事,而且往往放大身體上衰老退化不適感,粘著兒女要多關心,如兒女經濟情況好又有時間可耐心陪伴還好,如兒女經濟窘迫,每天為生計在辛苦勞作,實在無精力再去顧及老人糾纏。這時就會發生諸多抱怨,老人抱怨兒女不孝順,兒女抱怨老人事多討人嫌。

怎麼辦呢?

人老了,腦子不要糊塗,不要固執不要耐不住寂寞,生活能自理時,多動動儘量自已解決生活起居,不給兒女添麻煩。

到高齡時部分失能,視情況而定,兒女能陪伴最好,如不能找小時工,住家保姆。

唉!老人難,老來難……


陳一222


在我們那些地方是這樣說的:七十三`八十四,如果不死不好意,意思是說一個人到了七十三後最多不過八十四,如果還沒有死,活著沒有什麼意義,可我始終認為父母歲數活得越大,我們作兒女的越高興,因為也有常人說:家中有老,甚如有寶,父母歲數大對自已沒有什麼,又不要你背,又不要你報,我們只能給老人們吃、穿、用有病治病,對比他們撫育我們那麼辛苦,又算得了什麼?還有種說法:就是父母歲數活大了,兒女們不利就死得早,荒唐如此之荒唐,我最反感和痛恨這種說法,讓天下父母好心酸,今天我們也做父母了,心情怎麼去想和看待這些荒唐的說法?。


呂玉樹435


這種情況放在過去的困難時期大約有30%左右的家庭有這種情況。

現在我分析了一些村子,出現嫌棄老人的也就10%左右了。

困難時期連自己都吃不飽,老人的存在更是個累贅,那時候的七十多歲,八十多歲的老人大都不能勞動,全靠子女照顧了。

從家庭內部情況分析,家庭的孝和不孝有很強的遺傳性。往往是孝順的家庭下輩還孝順,不孝的家庭下輩還是不孝順。一旦有變化,鄉親們都說是變了門風。

門風說白了就是一個家庭的文化傳承。

和諧,幸福的家庭往往是父慈子孝,母愛兒親。在這樣家庭長大的孩子多數是三觀正,素質好。他們將來到社會上,即便不能出人頭地。也是社會中的行為模範。過去農村嫁女最看重的還是夫家公婆及其全家的人品和行為。

嫌棄老人的家庭,表面上看是兒女的問題,但往往能追究到父母以至再上輩的責任。

農村老話”一個妒婦毀三代,一個獨夫壞全家”。

附近有一媳婦,嫁過來就指責公婆不好,丈夫無能,兄弟欺侮,鄰居不說正理。後來生了孩子還是自己懶惰,別人全都不對,整天無理取鬧,和鄉親鄰居吵架。孩子們生長在這個環境,性格也變得不好。全家一年到頭沒有幾天和諧日子。連十來歲的小孫子也變的特別內向。鄉親們都在背後說,某婦不死,他家沒好日子過。

附近還有一個老漢,天生妒忌。見不得別人家日子比他好,別人家蓋新房,娶媳婦他心裡就生氣。就千方百計去給人家挑撥是非。日久天長,鄉親們沒人給他的六個兒子介紹對象。六個兒子有四個是光棍,最後兒子們經常吵架,還抱怨他。


朱增林呀


在我們這個地方不是這個說法。

我們這裡是: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

因為在舊社會,由於經濟和醫療水平的限制,人的壽命都是很短的。常言人活七十古來稀。而做為至聖先師的孔子一孔聖人也才活到七十三歲。而做為儒家文化的發揚光大者孟子也就活到了八十四歲。做為中華民族的聖賢的孔子和孟子也只不過才活到了七十三和八十四歲。而做為平頭百姓的老百姓那敢超越聖賢?。所以漸漸的成了一句常掛在老一輩人的嘴邊的口頭彈了。再說在過去舊社會能有幾人活過七十歲?而活到八十歲的人更是少之有少了。


青島西海岸新區為強


七十三,八十四,不死是兒女的眼中刺,你說的是那些不孝的子孫,並非所有人都是那樣,有的兒女對自己年邁的父母看的特別珍貴,精心照顧,想要自己的父母能夠長命百歲,願望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我的母親現在80多歲,我也希望我的母親能夠長命百歲。


健健康康5337


好像農村是有這種說法,就是說人老了沒用了,每個人都有年老的時候,過了七十三也算壽,過了八十四年齡更大了自己不能照顧自己不能自理了,兒女們也自己有自己的事情,照顧起來也會煩了,也會多少有些怨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