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你弟才6岁,你不养谁养”,女儿这样做,坐实了“不孝”罪名

以往,我们在涉及婚姻与家庭的话题中,屡屡提到责任与义务,呼吁有矛盾的家庭能用平等的态度和尊敬的心对待家庭成员。

但是,当空口说教已然无用时,只好用批判来发泄心中的不满。

我接触到的老一辈人家,虽然家境贫寒,一生生好几个,但从未出现过“只生不养”的情况,他们认为生孩子养孩子是连带关系,生与育不能拆分。

如今随着社会进步,思想进步,竟然遇到不少“只生不养”,将养育责任转嫁给别人的家庭,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尤其二胎政策开放以后,有些父母一声不吭就生了老二,老大作为家庭成员,连最基本的知情权都没有,更甚者,还会莫名其妙被父母拉着帮忙带孩子。

如果老大推脱,甚至表现出不满,那罪过可就大了。父母会觉得老大不懂事,觉得老大自私,没有兄弟/姊妹情谊。

他们从不会考虑过老大的感受,家里平白无故多一个人,为何就要无条件接受并且付出呢?

“你弟才6岁,你不养谁养”,女儿这样做,坐实了“不孝”罪名

前几天有朋友接触到同城的相亲群,发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因为是相亲,参与者的相貌身高经济条件不能隐瞒,入群成员要将以上条件清晰明白的写出来,经过群主认可审批后,才可以进群。

一般人大差不差写一写,基本都能进群成功,但是有两类人,可能连进群的资格都没有。

一类,是杜绝“扶弟魔”,一般遇到在家庭成员上写有弟弟的,或者是有兄弟姐妹的,群主基本通不过。二类,是“凤凰男”,既然是同城相亲,肯定要将外地的排除。

至于“人人喊打”的妈宝男,则不在讨论范围内,因为光凭文字无法判断。

不过也这间接说明,在相亲市场上,婚姻就相当于菜场买菜,挑挑拣拣是必须的,同时也能看到,“扶弟魔”与“妈宝男”遭人嫌弃,连入场资格都没有。

说实在话,这些人也真是冤,原生家庭跟有没有兄弟姐妹又不是他们能控制的,谁曾想到头来竟然还能阻了他们的姻缘。

经过进一步了解,原来群主自己就是个“扶弟魔”,因为不想祸害别人,或者不想令别的男人遭受祸害,才建了相亲群,给别人当红娘。

群主晓文,今年24岁,工作一年,业余时间组建相亲群,当红娘拉红线,收入很可观。

说起来,晓文也是个苦命的女孩,从小在家里不受父母待见,父亲一喝酒,就会打她,母亲也三天两头对她冷着脸,爷爷奶奶更不用说,对她也不好。

无他,原因只因为她是个女孩。

农村重男轻女是一贯的事儿,没什么好奇怪的,晓文从小就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在上学的时候拼命学习,以求以后考个好学校,离开这个家。

晓文说,她跟《都挺好》中的苏明玉很相像,都是“重男轻女”的牺牲品,只不过她比较幸运,小时候没有苏明成一样的兄弟针锋相对,但没想到冤家只是迟到,却不会缺席。

该来的,总会来的。

“你弟才6岁,你不养谁养”,女儿这样做,坐实了“不孝”罪名


晓文上大学那年,是她最快乐的一年,因为她终于可以离开父母看看外面的世界。

她勤工俭学,学费自己挣,不愿花家里的钱。

虽然她与父母血脉相连,有亲情牵扯,可多年来冷言冷语足够浇灭其中的温情,晓文对那个家,实在没半点留恋。

当然,父母对晓文也没丝毫留恋,因为他们正忙着孕育二胎。

晓文假期回家,便看到母亲凸起的肚子,她只愣了一下,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父母苦苦求儿许久,到了中老年还未如愿,备孕的事早就明里暗里在做,只是从来没跟她说过而已。

如今父母终于可以借着二胎政策完成心愿,怀孕也在意料之中。

没过多久,晓文就多了一个弟弟,弟弟是全家的掌上宝,被家人捧在手心,含在嘴里,当真是如宝一般供起来。

晓文有时候不解,自己究竟比弟弟差在哪儿,难道只是因为性别不同便享受的待遇不同?她与弟弟之间到底差距多大,思来想去都得不到答案,最后索性不想了,老老实实工作上学。

自晓文在市里工作后,父母开始隔三差五给她打电话,目的就是要钱。

母亲生了弟弟以后身体不好,父亲一人照顾孩子难以为继,晓文既然能挣钱,看父母看来,自然应该贴补家里。

母亲打电话说:“你一个女孩挣这么多钱给谁花?把你工资卡交出来。”

晓文说:“挣这么多钱当然给自己花,你们没经过我的同意就生孩子,如今养不起、养不动了又来找我,算盘打这么响?”

母亲气极:“你弟弟才6岁,你不养谁养,你们可是血亲啊!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

晓文说:“以后每月给你跟爸一千块钱,其他的一分没有,不行就告我,告赢了再说。

话毕,晓文猛的将手机摔出去,忍不住哭了起来。

她知道电话那头,父母得骂她“不孝”,正所谓“父慈子孝”,父母对她除了苛责就是所求,她干脆将“不孝”的罪名坐实。

“你弟才6岁,你不养谁养”,女儿这样做,坐实了“不孝”罪名

《奇葩说》中有一期,讨论到生育二胎要不要跟大宝商量,傅首尔的辩词被赞上热搜:

“那些想生二胎的父母,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老大坚决不同意,说明你根本不配生二胎。

这坚决的背后,是因为父母给的不够。

所以当一个孩子表达,我不想要弟弟妹妹,我不想要分享爱,我只想爸妈只爱我的时候,我们能不能不要简单粗暴的认为,这个孩子可真自私啊。

当一个孩子手里有一百颗糖,他怎么会介意分享,当他手里只有两颗糖,你又凭什么要求他大方?”

很显然,晓文自小,连两颗糖的关爱都没有,好不容易工作后可以自己攒糖甜自己了,又要被父母强行索要。

晓文想,这个世界上最可悲人就是还未过好自己人生,却要负担别人人生,而这些人,多数是大家深恶痛绝的“扶弟魔”。

晓文说母亲给她打过无数次电话,哭喊每月一千块钱真的太少,尤其孩子太能花钱,6岁的孩子上一年级,学校隔三差五搞活动,不花钱都不行。

每次晓文都平静的接电话,坚决的表示:“只有一千,多了没有”,偶尔,晓文心情好的时候,也会跟电话那头的母亲谈谈心:“妈,你们过去但凡对我好一丁点,我都不至于每月只给你一千,从小你们说,自己做事自己负责,所以我连上学都没花过你们多少钱,如今你们自己的生的孩子,怎么就不养了呢,我又凭什么为你们兜底……”

只是话说得再多,母亲也没有悔意,她只在电话那头训晓文不孝、没人性,连一句最基本的“对不起”,都没有。

“你弟才6岁,你不养谁养”,女儿这样做,坐实了“不孝”罪名


今日话题:你认为父母做什么最令你伤心?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