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你弟才6歲,你不養誰養”,女兒這樣做,坐實了“不孝”罪名

以往,我們在涉及婚姻與家庭的話題中,屢屢提到責任與義務,呼籲有矛盾的家庭能用平等的態度和尊敬的心對待家庭成員。

但是,當空口說教已然無用時,只好用批判來發洩心中的不滿。

我接觸到的老一輩人家,雖然家境貧寒,一生生好幾個,但從未出現過“只生不養”的情況,他們認為生孩子養孩子是連帶關係,生與育不能拆分。

如今隨著社會進步,思想進步,竟然遇到不少“只生不養”,將養育責任轉嫁給別人的家庭,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尤其二胎政策開放以後,有些父母一聲不吭就生了老二,老大作為家庭成員,連最基本的知情權都沒有,更甚者,還會莫名其妙被父母拉著幫忙帶孩子。

如果老大推脫,甚至表現出不滿,那罪過可就大了。父母會覺得老大不懂事,覺得老大自私,沒有兄弟/姊妹情誼。

他們從不會考慮過老大的感受,家裡平白無故多一個人,為何就要無條件接受並且付出呢?

“你弟才6歲,你不養誰養”,女兒這樣做,坐實了“不孝”罪名

前幾天有朋友接觸到同城的相親群,發現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因為是相親,參與者的相貌身高經濟條件不能隱瞞,入群成員要將以上條件清晰明白的寫出來,經過群主認可審批後,才可以進群。

一般人大差不差寫一寫,基本都能進群成功,但是有兩類人,可能連進群的資格都沒有。

一類,是杜絕“扶弟魔”,一般遇到在家庭成員上寫有弟弟的,或者是有兄弟姐妹的,群主基本通不過。二類,是“鳳凰男”,既然是同城相親,肯定要將外地的排除。

至於“人人喊打”的媽寶男,則不在討論範圍內,因為光憑文字無法判斷。

不過也這間接說明,在相親市場上,婚姻就相當於菜場買菜,挑挑揀揀是必須的,同時也能看到,“扶弟魔”與“媽寶男”遭人嫌棄,連入場資格都沒有。

說實在話,這些人也真是冤,原生家庭跟有沒有兄弟姐妹又不是他們能控制的,誰曾想到頭來竟然還能阻了他們的姻緣。

經過進一步瞭解,原來群主自己就是個“扶弟魔”,因為不想禍害別人,或者不想令別的男人遭受禍害,才建了相親群,給別人當紅娘。

群主曉文,今年24歲,工作一年,業餘時間組建相親群,當紅娘拉紅線,收入很可觀。

說起來,曉文也是個苦命的女孩,從小在家裡不受父母待見,父親一喝酒,就會打她,母親也三天兩頭對她冷著臉,爺爺奶奶更不用說,對她也不好。

無他,原因只因為她是個女孩。

農村重男輕女是一貫的事兒,沒什麼好奇怪的,曉文從小就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在上學的時候拼命學習,以求以後考個好學校,離開這個家。

曉文說,她跟《都挺好》中的蘇明玉很相像,都是“重男輕女”的犧牲品,只不過她比較幸運,小時候沒有蘇明成一樣的兄弟針鋒相對,但沒想到冤家只是遲到,卻不會缺席。

該來的,總會來的。

“你弟才6歲,你不養誰養”,女兒這樣做,坐實了“不孝”罪名


曉文上大學那年,是她最快樂的一年,因為她終於可以離開父母看看外面的世界。

她勤工儉學,學費自己掙,不願花家裡的錢。

雖然她與父母血脈相連,有親情牽扯,可多年來冷言冷語足夠澆滅其中的溫情,曉文對那個家,實在沒半點留戀。

當然,父母對曉文也沒絲毫留戀,因為他們正忙著孕育二胎。

曉文假期回家,便看到母親凸起的肚子,她只愣了一下,就明白是怎麼一回事,父母苦苦求兒許久,到了中老年還未如願,備孕的事早就明裡暗裡在做,只是從來沒跟她說過而已。

如今父母終於可以藉著二胎政策完成心願,懷孕也在意料之中。

沒過多久,曉文就多了一個弟弟,弟弟是全家的掌上寶,被家人捧在手心,含在嘴裡,當真是如寶一般供起來。

曉文有時候不解,自己究竟比弟弟差在哪兒,難道只是因為性別不同便享受的待遇不同?她與弟弟之間到底差距多大,思來想去都得不到答案,最後索性不想了,老老實實工作上學。

自曉文在市裡工作後,父母開始隔三差五給她打電話,目的就是要錢。

母親生了弟弟以後身體不好,父親一人照顧孩子難以為繼,曉文既然能掙錢,看父母看來,自然應該貼補家裡。

母親打電話說:“你一個女孩掙這麼多錢給誰花?把你工資卡交出來。”

曉文說:“掙這麼多錢當然給自己花,你們沒經過我的同意就生孩子,如今養不起、養不動了又來找我,算盤打這麼響?”

母親氣極:“你弟弟才6歲,你不養誰養,你們可是血親啊!打斷骨頭還連著筋呢。”

曉文說:“以後每月給你跟爸一千塊錢,其他的一分沒有,不行就告我,告贏了再說。

話畢,曉文猛的將手機摔出去,忍不住哭了起來。

她知道電話那頭,父母得罵她“不孝”,正所謂“父慈子孝”,父母對她除了苛責就是所求,她乾脆將“不孝”的罪名坐實。

“你弟才6歲,你不養誰養”,女兒這樣做,坐實了“不孝”罪名

《奇葩說》中有一期,討論到生育二胎要不要跟大寶商量,傅首爾的辯詞被贊上熱搜:

“那些想生二胎的父母,你有沒有想過,如果老大堅決不同意,說明你根本不配生二胎。

這堅決的背後,是因為父母給的不夠。

所以當一個孩子表達,我不想要弟弟妹妹,我不想要分享愛,我只想爸媽只愛我的時候,我們能不能不要簡單粗暴的認為,這個孩子可真自私啊。

當一個孩子手裡有一百顆糖,他怎麼會介意分享,當他手裡只有兩顆糖,你又憑什麼要求他大方?”

很顯然,曉文自小,連兩顆糖的關愛都沒有,好不容易工作後可以自己攢糖甜自己了,又要被父母強行索要。

曉文想,這個世界上最可悲人就是還未過好自己人生,卻要負擔別人人生,而這些人,多數是大家深惡痛絕的“扶弟魔”。

曉文說母親給她打過無數次電話,哭喊每月一千塊錢真的太少,尤其孩子太能花錢,6歲的孩子上一年級,學校隔三差五搞活動,不花錢都不行。

每次曉文都平靜的接電話,堅決的表示:“只有一千,多了沒有”,偶爾,曉文心情好的時候,也會跟電話那頭的母親談談心:“媽,你們過去但凡對我好一丁點,我都不至於每月只給你一千,從小你們說,自己做事自己負責,所以我連上學都沒花過你們多少錢,如今你們自己的生的孩子,怎麼就不養了呢,我又憑什麼為你們兜底……”

只是話說得再多,母親也沒有悔意,她只在電話那頭訓曉文不孝、沒人性,連一句最基本的“對不起”,都沒有。

“你弟才6歲,你不養誰養”,女兒這樣做,坐實了“不孝”罪名


今日話題:你認為父母做什麼最令你傷心?

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