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 豬價平穩上漲,最高突破37元

  全國外三元均價為34.84元/公斤,價格較昨日上漲了0.02元/公斤。上週全國外三元均價為32.18元/公斤,今日較上週上漲了2.66元/公斤。


  根據豬價近期走勢來看,總體呈現穩定狀態,但較上月出現了明顯的上漲態勢。從區域來看,一方面南方地區隨氣溫下降,臘肉等習俗逐漸“步入正軌”,隨著後期高峰期來臨,豬價必然會“升溫”;另一方面北方地區由於之前拋售行為,價格一度降低至谷底,但近期豬價出現好轉跡象,因生豬交易活動較為頻繁,北方灌腸“習俗”也將開展,加之雨雪天氣較多,生豬調運較為困難,豬價也迴歸平穩略漲態勢,尤其是東北三省和華北地區連續幾天出現小漲。從豬價行情來看,南北地區豬價依舊存在顯著差異。


  今日全國玉米均價為1985元/噸,較昨日上漲5元/噸,較上週下跌2元/噸。


  從當前行情分析,一方面玉米上市量增加,近來玉米進入一個上量逐漸增加的時期,從山東、華北、東北等各個企業門前送糧的車輛即可看出,近幾天明顯增多,受上市量增加的影響,一些企業已連續下調收購價格;


另一方面玉米需求低迷,雖從10月份生豬存欄情況看,較上月環比下跌有所收窄,存欄量環比仍下降0.6%,同比下降仍然高居41.4%,對飼料玉米的消費量仍然處於較低水平。預計隨著主產區新玉米規模上市量增加,玉米供應獲得適度改善後,屆時玉米行情回調幾率將逐步抬升。


豬價平穩上漲,最高突破37元/公斤


生豬價格後期或有小幅波動

  12月4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了2019年11月下旬流通領域重要生產資料市場價格變動情況,其中生豬(外三元)市場價格持續回落,價格為32.8元/千克,跌幅由11月上旬的3.4%擴大到5.2%。


  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近日在多項政策穩定下,豬肉價格開始回落,但受即將到來的春節等節假日影響,需求量會大增,帶動豬肉價格還將有一定幅度的上漲,但從整體來看,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不大。


  減緩價格上漲有利因素仍存


  今年以來,受非洲豬瘟等多種因素影響,豬肉價格上漲幅度較大,拉動CPI上漲加快。因此,自8月下旬以來,各部委連續實施多項穩定豬肉價格的政策,以促進生豬產能儘快恢復,增加市場供應。從10月開始,穩定效果逐步顯現。特別是最近一個月以來,豬肉價格明顯下降。據農業農村部對200個批發市場監測調度,全國豬肉價格連續4週迴落,降幅超過20%。


  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陳豔麗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自8月30日開始,農業農村部會同相關部門出臺了17條政策措施,包括規範禁養區劃定和管理、縮短非洲豬瘟撲殺補助發放時間,明確生豬及其產品綠色通道政策、保障生豬養殖用地、支持新建改擴建豬場等扶持生豬生產的措施,對促進生豬生產加快恢復起到了很大的支撐作用。


  她認為,11月份豬肉價格回落是政策調控、供需矛盾有所緩解等多方面因素所致,但是從最新數據看,12月初的豬肉價格又有小幅上漲。年底將至,節日密集來臨,傳統消費旺季到來,豬肉價格仍有季節性上漲空間,或將保持高位震盪調整態勢。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副研究員王立剛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春節即將來臨,豬肉需求增加,會對價格起到一定的支撐甚至拉動作用。但他認為,目前也有一些因素會對價格上漲有減緩作用。一是數據顯示,目前生豬存欄已基本見底,未來生豬供應量會穩中有升。二是禽肉、牛羊肉等替代肉類的產能在增加,對豬肉需求有一定替代作用。三是從前三季度的數據來看,進口量在增加,可部分滿足需求。四是屠宰和冷鏈批發商還有一部分庫存沒有釋放,有可能會部分彌補生豬出欄下降帶來的供應量減少問題。


  因此,他認為大漲或者大跌的信號不明顯,即使是春節需求較大,也可能不會有特別大的波動。對於豬肉價格明年的走勢,王立剛認為,從10月份的數據看,能繁母豬的存欄量已經回升。母豬的存欄量反映到商品豬需要9—10個月的時間,預計到明年下半年開始,生豬供給量會逐步增加。


  因地制宜制定政策


  未來要穩定豬肉價格,王立剛認為,針對地方養豬產業特點,因地制宜制定政策,效果才能更明顯。從2018年統計數據看出,我國養豬巨頭20強的出欄量只佔全國總出欄量的10%左右,預計經過今年的調整,以後佔比會快速增加,但同時不能忽視散戶養殖對於我國豬肉產量的重要作用。


  王立剛提出,目前雖然對母豬和生豬存欄等數據有統計,但凍肉庫存等監測數據相對欠缺,希望國家今後加強這些數據的監測並公開,有利於幫助生產者分析市場需求。


  對此,陳豔麗有相同看法。她認為,政府要加強對生豬生產和市場、飼料生產等情況的跟蹤監測,強化信息發佈,通報生豬生產和市場供應走勢,加強政策措施解讀,回應社會關切,更好地引導市場預期。


  對於明年豬肉價格走勢,陳豔麗表示,以往每年豬肉產量大概是5400萬噸,相關數據顯示今年下降了1000萬噸左右,從整個供給來看,豬肉整體供需偏緊的局面仍然存在,缺口不小,恢復生豬生產仍迫在眉睫。


  陳豔麗建議,一是隨著寒冬到來,消費旺季來臨,生豬調運增多,防疫是關鍵,政府要進一步加大對非洲豬瘟疫情的防範防控和信息通報,穩定養殖端信心。二是加大政策性生豬保險推廣力度,生豬保險能夠幫助養殖戶應對突發災害、疫情等突發事件,從長遠看有利於生豬養殖的可持續發展。三是要重視小散戶,幫助中小養殖戶加快恢復生豬生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