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王福强:近期大湾区珠江西岸将会是政策关注点

为了直观地向大家展示节目的升级优化,大湾区首款智库型音频产品《南都·粤海 湾区财富3分钟》第83期特别节目,直接把录音室搬到了2019南都“声势”大会的台上。南都大湾区工作室主持“湾姐”黄海珊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王福强、北京量城科技有限公司CEO袁晓辉两位特邀嘉宾一起,共同探讨2020年大湾区的下一个机会。

王福强:近期大湾区珠江西岸将会是政策关注点

《湾区财富3分钟》第83期特别节目现场。

作为参与编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简称《规划纲要》的专家,这一年王福强因工作原因,基本上每周都来大湾区,来得最多的是广州、深圳、珠海这几个城市。对于大湾区最新的变化,他有着最切身的感受。

所以,在现场对话一开始,湾姐黄海珊就直奔主题,向他抛出了湾姐朋友圈粉丝最关注的问题:2019年大湾区密集出台了很多政策,而作为湾区的普通人,2020年湾区下一个机会在哪里?

对此,王福强表示, 今年是澳门回归20周年,中央和广东要解决珠江东西两岸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把珠西做起来,所以预计在珠江西岸会有一个重要的平台诞生。

现在大湾区有三个极点:广佛、港深、澳珠,三足鼎立需要力量均衡才能做到,但是现在澳珠偏弱,怎么把这一极做起来支撑珠西的发展,进而辐射带动粤西的发展,这是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所以相信后续会有相应政策。

“我们前期一直在呼吁把横琴做成中国制度性开放的压力测试区,所谓的制度性开放,就是和国外的规则对接,而不仅仅是商品要素流动的开放,在这种大的判断下,珠西以横琴为主体的区域,大概率会更多地向香港、澳门这种自由港的体系学习。”

王福强:近期大湾区珠江西岸将会是政策关注点

珠海横琴,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规划纲要》作为中央重磅文件,立意高远提纲挈领,内容又高度精炼,很多表述让湾区的普通居民一下子抓不住重点。

王福强认为,《规划纲要》内容确实非常丰富,里面有五大定位、七大重点、九大平台体系。比如要建设一个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像诺贝尔奖获得者工作站、国家实验室,综合性科学中心,这些都要在大湾区落地,推动现有产业的转型升级。

像深圳,提出要建设全球海岸中心城市,从一个陆上科技发达的区域向陆海统筹的方向转化。一个月前的海博会上,中央也提出要构建蓝色伙伴关系,在海洋产业上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合作。这些产业方面的新进展,肯定会赋予湾区居民很多的就业机会。

王福强:近期大湾区珠江西岸将会是政策关注点

深圳北站周边,预留了大片地块作为商务区。南都记者 赵炎雄 摄

另外,大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会大大加强。《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一小时生活圈和半小时的通勤圈,所以会看到:已建好的广深港高铁,加紧建设中的深中通道、即将建设的黄茅海通道,还有广州到湛江、汕头的高铁,还有深茂铁路深江段的建设等。在这些基础设施的带动下,湾区的融合的速度相信会更快。

《规划纲要》提出构建优质生活圈,这意味着会有更好的公共服务,教育、医疗。

“有一个名词叫做国际教育示范区,现在深圳卯足了劲去建这个示范区,落地了好多的高校,像北大和剑桥联合在那边办分校,这就是要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引过来,还要把优质的医疗资源引过来,这也为我们湾区居民提供了切实的机遇。”

王福强:近期大湾区珠江西岸将会是政策关注点

2019年11月27日,深圳技术大学举行成立大会,该校于2018年11月30日获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将打造成与深圳城市地位相匹配、世界一流的应用型技术大学。

基础设施专项规划

有望在春节前公布

在本期节目录制过程中,作为改版内容的一部分,湾姐也请嘉宾回答了两名湾区朋友圈粉丝的现场提问。在回答粉丝提问时,王福强还透露了一个重要消息。

王福强认为,构建高水平的交通设施是大湾区率先落地的任务,目前相关部门已审议通过了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有望在春节前公布,这里面包括构建“三网一中心”,包括通道网、航空航线网、轨道交通网络,构建一个国际交通枢纽。

但关于大湾区高铁、城轨的规划,现在还没有具体时间表。因为这更多依托广东省编制,而不是国家,所以基础设施的专项规划会很快落地,而高铁、轨道交通会后置,但不影响具体线路的立项、推进。比如深圳、江门、肇庆会修建高铁,包括广深第二条高铁落地。

王福强:近期大湾区珠江西岸将会是政策关注点

中山市重点建设的翠亨新区,远处就是在建中的深中通道。南都记者 吴进 摄

作为规划大数据研究专家,今年8月份,北京量城科技有限公司的CEO袁晓辉把公司从北京迁到了深圳。

她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里一张张直观的大数据图表让湾姐印象非常深刻。“在大数据视角下,目前湾区重点城市有何新变化?”

对此,袁晓辉分享了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结论。

“很多人都会关心广州和佛山的同城化目前发展到了一个怎样的阶段?我们通过大数据热力图就发现,其实广佛边界的地方实密度是一样高的,也就是说佛山在跟广州的连接上已经完全实现了同城化,虽然从产业方面看会有继续提升空间,但是从居民的联系角度看,同城化已经实现了。”

而从深莞惠一体化的方面看,现在深圳的制造业正在往东莞转移,这从东莞近三年的中小企业注册数量大幅增长就可以看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东莞也给制造业企业提供了非常好的园区环境,“但是有一点,东莞还不如深圳的地方就是酒吧和咖啡厅的数量,这个差距还是很明显的,也就是说东莞在创新环境的营造方面,相比深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另外,从产业园区人力、土地、水电、污水的成本可以看到,中山珠海澳门这些珠江西岸城市目前还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在大湾区整个交通加强联通的背景之下,成本低的地方无疑更能吸引企业,所以西岸的发展前景也值得看好。

对于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大数据中的广州又会如何表现?

对此,袁晓辉也透露,在一般人看来,广州的珠江新城CBD就是全市的中心,但在整个城市的热力图上看,多年来的南拓发展战略,已经让广州呈现出多中心发展的趋势,像番禺万博商圈一带已经集聚了很多的人才和企业。

另外,南沙科学城区域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专利产出数量也是非常的高,“这也让我挺意外的,原来觉得这里离中心城区还挺远,但是没想到发展得这么好”。

她表示,如果广州能继续延续这种多中心、多点的网状发展形态,对未来发展前景和整个经济体量的增长肯定是非常好的。

在对话环节的最后,湾姐请嘉宾点评了2020年湾区的看点。王福强的一番话,令现场观众不禁鼓掌。

王福强表示,今年广东已经公布贯彻落实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是最关键的一年。王福强认为,只要三年行动计划能落实,大湾区就能行稳致远,就能有效地牵引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就能在改革再出发的背景下成为领头羊。

出品:南都大湾区工作室

采写:南都记者 魏凯 实习生 彭晓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