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心理学|"不合适"就分手背后:认清感情"过渡期"的这三点是关键

心理学|

引言

一个月来,工作室接收到十多例以"不合适"为由"分手"的咨询,我将代表性的咨询整合如下:

"刚开始恋爱的时候,觉得对方挺好的,彼此笃定要携手一生,但是通过大半年的相处,发现彼此间差异蛮大的,感觉对方不是自己理想的伴侣,想分手,又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

"我感觉伴侣和我在追求与价值观上差异很大,我认为趁着年轻应该多赚点钱,经济好转后再结婚,但对方觉得先成家才有安全感。我觉得女人应该有自己的事业,对方认为做个全职太太也挺好……彼此各执一词,矛盾越来越多,觉得两人不合适,分开最好。"

"说好宠我一辈子的男朋友,不到一年就变了。我的期待得不到对方的及时回应,我心里不高兴,情绪自然不稳定,对方却认为我在无理取闹,以'不合适'为由提出分手,我该怎么办?"

相信,上述困惑也是不少恋爱者亲历的心态。

一段关系,面临诸如上述的"不合适",除了分手,还能怎么拯救?

本文将立足于心理学与咨询经验,探寻"不合适"背后的心理机制,分析感情"过渡期"的三大挑战,找到维持稳定和谐亲密关系的两个途径。

心理学|

一、成熟感情必经的三个阶段:"热恋期","过渡期"和"稳定期"

每一段成熟的感情,大抵都会经历热恋期、过渡期和稳定期三个阶段。

热恋期,伴侣双方都对感情抱有很高的热情,恨不得一天24小时粘着对方,迫切深入了解对方,亲密度直线上升,双方对关系的投入水平与彼此的满意度也越来越高。

过渡期,热恋期过后,伴侣双方开始更加理智地对待这段感情,对关系重新定义和评估,并调整自己的付出,注意在关系中的投入产出比,一旦关系的天平失衡,伴侣间争吵、抱怨等的不悦情绪也随之而来。

正如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过渡期,伴侣间的亲密度依然增加,但关系满意度、关系投入水平都会较热恋期有所下降,伴侣双方熟悉和亲密的同时,伴随着更少的付出与更多的不满。

稳定期,如果伴侣双方能够处理好过渡期的矛盾,感情就会进入稳定期,彼此对关系的投入水平和满意度也会再次上升,亲密度也会持续增加,关系越来越和谐。

由此可知,伴侣双方能否挺过"过渡期",是感情能否延续的关键。

关系的破裂大都因为未能很好地应对"过渡期"的挑战。

具体有哪些挑战呢?

心理学|

二、"过渡期"的三大挑战:亲密关系破裂的诱因

01 "不合适"的潜台词:伴侣间的差异性显著增强

很多人都会拿"不合适"为由,结束一段关系,但是忽视了,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人生经历都不相同,伴侣间的差异必然存在。

伴侣双方,一方外向主动,一方内向被动;

一方倾向于付出讨好,一方更喜欢索取接受;

一方遇事果断,一方优柔寡断;一方小鸟依人,一方大男子主义……

根据心理学家的案例研究,伴侣双方在稳定期,随着交往的频繁与深入,二人间的差异性会越发凸显,继而引发矛盾,如果彼此不能容忍对方的差异性,感情就会破裂。

02 "追求不同"的本质:伴侣双方对感情的期待不一致

随着关系的深入,伴侣会发现彼此的追求存在差异,本质在于伴侣双方对感情期待的不一致。

比如,一方认为先谋好生,才能谋好爱,先打拼事业要紧,结婚推迟;一方则认为,"成家而后立业"更稳妥。

一方认为结婚后女人应该以家庭为重,做个全职太太就挺好;一方则认为即便在婚后,献身事业的女人更有底气,也更值得爱。

一方想要独立的空间透透气,一方却认为距离感会使两人疏离,彼此依赖才是安全的婚恋模式。

诸如上述,对感情期待的种种不一致,都会影响关系的健康推进,如果不能协调解决,关系就会破裂。

心理学|

03 对伴侣的过度"理想化"幻灭后:陷入"偏执化"的极端

为了更好地理解,以近期的咨询者赵姑娘为例展开。

赵姑娘说,恋爱初期,自己与男友关系好的时候,认为对方是宇宙最完美的恋人。随着两人关系的发展,分歧越来越多,觉得他不解风情,糟糕透顶,恨不得立马分手。

恋爱之初,赵姑娘和男朋友处于"热恋期",这一时期,伴侣往往会将对方过度"理想化",认为对方是最完美,最爱自己的人。

而到了"过渡期",随着分歧、矛盾的增加,伴侣又特别容易陷入"偏执化"的极端。

一方偏执地认为,对方冷酷无情,甚至是会毫不客气地欺骗、伤害自己,尽管事实并非如此。

赵姑娘在热恋期与过渡期的反差,正是过度"理想化"幻灭后,陷入"偏执化"的例证。

心理学家Clarkin通过大量研究得出,过度"理想化"和过分"偏执化"是一种扭曲,是人们应对内心负面感受的防御机制。

过度"理想化"的心理诉求:期待完美伴侣,一心一意爱着自己,从而证明自己"值得爱"。

过分"偏执化"的心理诉求:那个曾经全情投入的完美伴侣去哪里了?我不能接受当下对方恋爱态度的转变,对方的系列"伤害"行为,是不是说明我"不值得爱"?

心理学|

三、如何平稳度过"过渡期",这两点是关键

心理学研究者Solomon和D.H指出:"过渡期"之所以特殊,是因为我们的亲密感还在持续增加,却反而使得关系有动荡的可能。

也就是说,随着我们越来越爱对方,关系中潜在的危险也越来越多。

关系中的风险需要在关系中防控,要想平稳度过"过渡期",就得找到应对的策略,结合心理学研究与亲历的案例规整,可以试试如下两个方法。

心理学|

01 重新审视伴侣间的差异性与情感期待

第一,提前明确伴侣间的差异与不一致。

世间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同理也没有绝对契合的灵魂。

伴侣双方应该坦诚,就相处中的差异性与彼此的情感期待深入交流,通过列清单的方式,让对方提前明确差异与不一致,尽可能避免矛盾发生后,愈演愈烈的状况发生。

第二,找出差异中的破坏分子,划界限,亮底线。

周国平在《人和永恒》中说过: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界限,一切麻烦和冲突都起源于无意中突破了这界限。

心理学上的"个人边界"也指出,人们应该借助一定的准则、限度,来分辨什么样的行为是合理、安全的。

在与伴侣的相处过程中也一样,伴侣双方需要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与爱情期待,列出自己不能忍受的观念与做法,并告诉伴侣,这些是感情中的破坏分子,是不能触碰的底线,一旦逾越,你将会毫不犹豫的结束关系。

第三,适度妥协,稳定差异。

伴侣双方对照清单,就可能调和的差异与不一致进行"求同存异"。

制造更多的情感链接,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制造一致的爱情预期。

性格上注重互补,情感期待上适当妥协,稳定差异,进而促使感情的进一步升温。

心理学|

02 培养过渡期亲密关系中的"主动控制力",对关系进行"积极预设"

心理学上来讲,主动控制力指的是,人们能够在面对一些情境时,有意识地克制自己的"首选"反应,而选择做出"次选"反应的能力。

研究表明,在亲密关系中,伴侣如果具备"主动控制力"的特质,会避免陷入"理想化",与"偏执化"极端,对关系进行"积极预设",亲密关系也会更加稳定和谐。

因此,过渡期"主动控制力"的培养十分关键。

具体怎么培养呢?

第一,伴侣双方要跳出个人推测,立足客观事实看待对方的想法与行为,不过分解读与敏感。

如,当伴侣与对方存在不一致的意见时,不作出"伴侣不体谅、不关照自己的"首选"反应,而是认为伴侣也有表达自己意愿与想法的权利的"次选反应"。

心理学|

第二,抓住过渡期的关键,由"知觉情感"向"理性考量"转变

从心理学层面来看,热恋期,"知觉情感"占主导,人们会带着"玫瑰色"眼镜,理想化对方;过渡期则需要剔除知觉情感的感性,理性正视关系中的优势与不足。

你的小心思,TA会尽量满足;TA的小缺点,你也要懂得包容。

能欣赏彼此的优点,也能接受双方存在差异。

对伴侣积极期待,同时也理解伴侣的无力感与妥协。

面对关系的冲突与差异,首先应当立足事实,协商、沟通,而非抱怨、指责。然后,合力博弈,共同承担关系中的不和谐责任,以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对抗冲突。

真正意义上懂得,冲突不是感情的绊脚石,经营才是毕生的修为。

心理学|

结语

一段成熟和谐的亲密关系,必然会经历过渡期的考验。

伴侣间差异性的突出,双方感情期待的不一致以及"理想化"幻灭后,"偏执化"的极端就是过渡期有待解决的三大挑战。

恒久稳定、没有任何冲突的关系可遇而不可求,充分理解过渡期关系背后的机制,与差异与不一致和解,才是塑造稳定和谐亲密关系的关键。

—END.

作者简介:慕小七,青云计划获奖者,多家平台签约作者,心理学研究者。用心码字,热忱生活,以走心文字与您一路相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