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季節轉換,高血壓患者可用中藥“穩壓”

季節轉換,高血壓患者可用中藥“穩壓”

季節轉換,高血壓患者可用中藥“穩壓”

季節轉換,高血壓患者可用中藥“穩壓”

季節轉換血壓易波動,高血壓患者除了按醫囑吃西藥外,還可以用中藥“穩壓”。高血壓,中醫稱為“風眩”,病位在心、肝、脾、腎,病性有實有虛,也有虛實夾雜。風眩分為肝火上炎,痰溼內阻,瘀血內阻,陰虛陽亢,腎精不足,氣血兩虛,陰陽兩虛等證型。

中醫藥療法早期干預可以發揮穩定血壓、改善症狀、延緩靶器官損傷的作用,對於高血壓前期患者還可發揮“治未病”的作用,在改善臨床症狀及預防其併發症上有一定的療效。

肝陽上亢型高血壓患者常伴有頭暈脹痛、面紅目赤、煩躁易怒,可服用天麻鉤藤飲改善體內陽亢的症狀;若患者伴有頭暈目眩如坐舟船,有中風先兆的情況,可在常規西藥治療如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壓基礎上,配合服用鎮肝熄風湯類方藥以平肝熄風,達到改善中風前兆的作用。

痰溼內阻型高血壓患者常因不良的飲食習慣、工作過勞,身體出現困重、乏力、肥胖等亞健康症狀,可在常規辨證的基礎上加用利溼瀉濁藥物,如荷葉、決明子等;葛根、菊花、夏枯草、天麻等被證明可以降壓,也是藥食兩用的中藥。

除了藥物治療高血壓外,針灸也有降壓效果。例如針刺太沖穴可降壓,常規西藥治療配合針刺可有效降壓,針刺雙側太沖穴用瀉法可治高血壓危象。此外,傳統耳穴壓豆、穴位敷貼也有輔助降壓的作用,高血壓患者還可常按足底湧泉穴自我保健。

微信用戶可關注中國家庭報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