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首博《錦繡中華—古代絲織品文化展》之一:無極齋分享

首博《錦繡中華—古代絲織品文化展》之一:無極齋分享

首都博物館

《錦繡中華—古代絲織品文化展》系列之一

無極齋分享

前 言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在體察民情、歌詠勞動的田園詩中,桑麻,已經成為經典的話題。植桑養蠶、績麻織布……中國古代的種種織造活動之於生活,既是溫飽所必需,又是美感之源泉。而布帛,作為技術與靈感結合的產物,更是一個時代衣冠儀禮、時尚潮流的文化載體。因此,相較於其他工藝美術門類,織繡能更直接、更及時地反映歷朝歷代的工藝水平、經濟狀況和審美取向。如今的我們,不妨循著那抹歷久仍新的絲光錦色,去追溯凝聚在經緯交錯間的民族文脈。

第一單元 禮儀之備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絲麻棉毛等材料織造出最初的布帛,進而又被勞動者的巧手裁剪成幅 、連綴為衣,使其在滿足遮體保暖和裝飾身體的實用功能之外,更具有約束個體行為、標識身份階級、鞏固文化認同的社會功能。先秦時代的織繡和服飾,輔助了社會禮制和審美規範的建立,從日常生活的角度參與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民族融合的進程。

首博《錦繡中華—古代絲織品文化展》之一:無極齋分享

韓回之,字無極,韓天衡美術館藝術總監。愛好收藏,對古代武備、漆器、茶具、香具、印珠、玉器都有涉獵。博涉而深究,視野開闊,頗有心得,樂藝會特開設專欄《無極遊》,陸續刊登各系列藏品,與各位同好分享。本篇是古歡齋主韓回之帶大家欣賞“首都博物館《錦繡中華—古代絲織品文化展》”

首博《錦繡中華—古代絲織品文化展》之一:無極齋分享

首博《錦繡中華—古代絲織品文化展》之一:無極齋分享

首博《錦繡中華—古代絲織品文化展》之一:無極齋分享

首博《錦繡中華—古代絲織品文化展》之一:無極齋分享

最早的對襟——䋺(qiū)衣

戰國

湖北省荊州市馬山1號墓出土

荊州博物館

䋺衣,屬於陪葬明器,無實際穿著功能,出土時附有墨書“䋺衣”的標籤,是迄今為止我國考古發現最早的對襟服裝。雖然是非實用的模型,但仍然有“衣作繡,錦為緣”的基本特徵。衣服兩肩及背後刺繡鳳鳥逐蛇紋樣。

首博《錦繡中華—古代絲織品文化展》之一:無極齋分享

首博《錦繡中華—古代絲織品文化展》之一:無極齋分享

刺繡龍鳳虎紋衣袖

戰國

湖北省荊州市馬山1號墓出土

荊州博物館

此衣袖為羅地,邊緣為大菱紋錦,以鎖繡繡法表現龍、鳳、虎三種動物,在菱形四方連續的構圖骨架內以中心對稱的構圖描繪三種動物相互纏繞的排列,龍身、虎尾、鳳鳥均呈現S形曲線。中心對稱、骨架構圖和S形動感的曲線,使繡出的紋樣富有動感和韻律。

首博《錦繡中華—古代絲織品文化展》之一:無極齋分享

首博《錦繡中華—古代絲織品文化展》之一:無極齋分享

首博《錦繡中華—古代絲織品文化展》之一:無極齋分享

首博《錦繡中華—古代絲織品文化展》之一:無極齋分享

首博《錦繡中華—古代絲織品文化展》之一:無極齋分享

第二單元 漢韻胡風

“若揮錦布繡,望芒兮無幅。”

秦王掃六合,江山歸一統。秦漢形成的“大一統”局面,進一步促進了民族融合、經濟發展和工藝生產的繁榮,而統一文字、度量衡和一系列政治制度的實施使各地工藝美術面貌趨向一體。漢通絲路,加強了中原與西域的密切聯繫,深化了二者之間的經濟文化往來。漫漫絲路上,東西文化雙向交流的訊息在布帛絲縷之中留痕,使今天的我們仍能望見兩千年前的漢韻胡風。

西漢 絳紅絹地“長壽繡”殘片

湖南長沙馬王堆1號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館

首博《錦繡中華—古代絲織品文化展》之一:無極齋分享

首博《錦繡中華—古代絲織品文化展》之一:無極齋分享

首博《錦繡中華—古代絲織品文化展》之一:無極齋分享

首博《錦繡中華—古代絲織品文化展》之一:無極齋分享

首博《錦繡中華—古代絲織品文化展》之一:無極齋分享

首博《錦繡中華—古代絲織品文化展》之一:無極齋分享

首博《錦繡中華—古代絲織品文化展》之一:無極齋分享

首博《錦繡中華—古代絲織品文化展》之一:無極齋分享

首博《錦繡中華—古代絲織品文化展》之一:無極齋分享

黃褐對鳥菱紋綺“乘雲繡”殘片

西漢

湖南省長沙市馬王堆1號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館

與長壽繡類似的還有乘雲繡,即將鳥身分割打散,在雲氣紋中露出鳥頭,形成乘風飛鳥的形象。而穗狀雲紋本身,可能與鳳鳥羽翅有一定的聯繫。長壽繡與乘雲繡,在流動的雲氣中穿插龍與飛鳥,應是對楚文化中龍鳳形象的繼承與發展。

首博《錦繡中華—古代絲織品文化展》之一:無極齋分享

首博《錦繡中華—古代絲織品文化展》之一:無極齋分享

首博《錦繡中華—古代絲織品文化展》之一:無極齋分享

首博《錦繡中華—古代絲織品文化展》之一:無極齋分享

首博《錦繡中華—古代絲織品文化展》之一:無極齋分享

首博《錦繡中華—古代絲織品文化展》之一:無極齋分享

首博《錦繡中華—古代絲織品文化展》之一:無極齋分享

首博《錦繡中華—古代絲織品文化展》之一:無極齋分享

首博《錦繡中華—古代絲織品文化展》之一:無極齋分享

首博《錦繡中華—古代絲織品文化展》之一:無極齋分享

首博《錦繡中華—古代絲織品文化展》之一:無極齋分享

首博《錦繡中華—古代絲織品文化展》之一:無極齋分享

首博《錦繡中華—古代絲織品文化展》之一:無極齋分享

首博《錦繡中華—古代絲織品文化展》之一:無極齋分享

首博《錦繡中華—古代絲織品文化展》之一:無極齋分享

首博《錦繡中華—古代絲織品文化展》之一:無極齋分享

首博《錦繡中華—古代絲織品文化展》之一:無極齋分享

首博《錦繡中華—古代絲織品文化展》之一:無極齋分享

首博《錦繡中華—古代絲織品文化展》之一:無極齋分享

首博《錦繡中華—古代絲織品文化展》之一:無極齋分享

圖文由作者提供

歡迎訂閱轉發

謝絕不經同意擅自拷貝圖文至自己公微號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