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另一種視角看武威

涼州八景剪紙


另一種視角看武威

另一種視角看武威

武威南城門

武威南城門樓,又名昭武樓;始建於隋代,完善於明代。城門樓有"夜雨打瓦"之傳說,每在寂靜晴朗之夜,樓內可聞雨打頂瓦之聲;是為涼州著名內八景之一。


另一種視角看武威

另一種視角看武威

鳩摩羅什寺

鳩摩羅什寺位於武威市涼州區北大街大什字北側,始建於東晉南北朝(公元386~403年),後涼建國初年,太祖呂光為安頓古代著名的西域高僧、佛經翻譯家鳩摩羅什大師的身和心,下令召募各地能工巧匠,大興土木修建的寺院,建好後命名為鳩摩羅什寺,是其初入內地安身弘法演教之處,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寺內雄立的羅什寺塔是為紀念鳩摩羅什而建,塔內供奉鳩摩羅什的舌舍利。


另一種視角看武威

另一種視角看武威

最美的拾光

涼州白塔寺是公元1247年,西涼王闊端與西藏地方宗教領袖薩班舉行了“涼州會談”的紀念地。其後,薩班在涼州講經說法,宣傳佛教。他先後改擴建了涼州四部寺(藏傳佛教寺院),其中白塔寺是他主持擴建的最宏偉的藏傳佛教寺院。


另一種視角看武威

另一種視角看武威

大雲寺

武威大雲寺,原名宏藏寺,宋、西夏時期稱為護國寺。歷史悠久,規模宏偉,是聞名遐邇的佛教古剎,為東晉十六國時的前涼張天錫所建造。明、清時期大雲寺香火不斷,遊人眾多,是涼州有名的遊覽勝地。


另一種視角看武威

另一種視角看武威

天梯山石窟

天梯山石窟也稱大佛寺,位於甘肅省武威市城南50公里處的中路鄉燈山村,始建於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北涼,距今約有1600年曆史。天梯山石窟是我國開鑿最早的石窟之一開鑿於北涼沮渠蒙遜時期,也是我國早期石窟藝術的代表,是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的源頭,在我國佛教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被北京大學原考古系主任、中國著名石窟專家宿白教授喻為"石窟鼻祖"。


另一種視角看武威

另一種視角看武威

海藏寺

海藏寺始建於晉,距今已有1700多年曆史。明、清又擴建翻修,殿宇宏偉,佛像莊嚴,成為絲綢之路上一處重要的寺院。是古涼州梵宮之冠,時至今日仍然是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的佛教寺院之一。海藏寺周圍林泉茂密,寺院建在水中小島靈均臺上,猶如海中藏寺,故取此名。


另一種視角看武威

另一種視角看武威

武威雷臺漢墓

武威雷臺漢墓是舉世聞名的稀世珍寶、中國旅遊標誌"馬踏飛燕"的出土地,位於甘肅武威城區北關中路,佔地面積12.4萬平方米,距今已經有1700多年的歷史。


另一種視角看武威

另一種視角看武威

武威文廟

武威文廟位於涼州城區東南隅,坐北向南,由三部分組成,東為文昌官,中為文廟,西屬涼州府儒學院。整個建築佈局對稱,結構嚴謹,是一組造型雄偉的宮闕式建築群,規模宏大,氣勢雄壯,明清之際被謄為“隴右學宮之冠”,是涼州文人墨客的祭祀孔子的聖地,是目前西北地區建築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廟,屬全國三大孔廟之一。


另一種視角看武威

惠國平,男、漢族、1983年生。古浪縣第六中學美術教師,武威市美協會員,古浪縣美協秘書長。剪紙、工筆畫作品曾多次入選各級展覽並獲獎。

2015年工筆畫“仕女圖”在古浪縣“達華杯”書畫攝影作品展中榮獲青年組繪畫“一等獎”。

2016年7月參加西北民族大學“甘肅省2016年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培訓班”,並被評為“優秀學員”。

2017年6月剪紙作品《美麗民勤》榮獲“美麗民勤”剪紙大賽暨展覽“優秀獎”。

2018年剪紙作品“新涼州八景”榮獲首屆“天馬故鄉·絲路大觀”武威文化旅遊商品創意設計大賽“優秀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