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8 政協委員提案:用“岳飛祖籍地”擦亮聊城新名片

政協委員提案:用“岳飛祖籍地”擦亮聊城新名片

岳飛像

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開幕時,市政協委員劉玉華提交了《關於深入發掘岳飛祖籍地新時代價值的建議》的提案,希望打造“岳飛祖籍地”城市品牌,聊城歷史名人事蹟,彰顯聊城文化城市特色,擦亮聊城新的名片。

劉玉華在提案中說,岳飛是南宋時期抗金名將、軍事家、戰略家、書法家、詩人,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抗金英雄事蹟名垂青史,慷慨激昂的名篇《滿江紅》千古傳頌,至今膾炙人口。湯陰縣誌編纂委員會、湯陰岳飛紀念館合編的《岳飛廟志》中,收錄著岳珂(岳飛之孫,南宋文學家、史學家)創修的《岳氏宗譜》,其中的《山東聊城縣世系》顯示岳飛的高祖嶽渙本是山東博州聊城縣人,後遷居湯陰出任“令使”。此外,《岳飛廟志》收錄的今河南省臺前縣孫口鄉西官路村的《岳氏世譜》、河南省偃師市首陽山鎮寺裡碑村的《岳氏宗譜》等另外兩份譜牒,也均詳列了湯陰岳氏先人的原籍為聊城的世系。經上述史料證實和專家多方考證,岳飛的祖籍地為聊城市東昌府區。目前,這一觀點已得到史學家和海內外岳氏後裔的一致公認,中央電視臺百家姓欄目曾就此做過專題報道。

岳飛精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歷近千年而彌新。《滿江紅》所體現的家國情懷,恰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基本內容,具有永不褪色的時代價值。作為岳飛祖籍地的聊城,代代傳承岳飛精神、大力弘揚愛國主義,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挖掘聊城文化底蘊,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近年來,市內外的專家學者和岳氏後裔以傳承和弘揚“精忠報國”愛國主義精神為己任,蒐集、挖掘、整理有關岳飛思想的文化遺產,開展理論研究和學術交流,不斷豐富新時代愛國主義思想內涵。聊城民間對推動這一文化品牌的建設做了很多有益嘗試。但是,僅僅依靠民間力量,岳飛精神在市內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總體上依然有限,文化載體建設嚴重滯後,岳飛祖籍地這一品牌利用的“短板效應”十分突出,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聊城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進一步建設和發展。

為此,建議以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等活動為載體,立足岳飛祖籍地實際,通過多種形式廣泛開展宣傳教育,講好岳飛故事、傳承岳飛精神、弘揚愛國主義,昇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時俱進地體現岳飛精神的時代價值。

結合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通過招商引資、海內外岳氏後裔捐資等形式,規劃建設岳飛文化綜合體項目,作為記錄城市歷史、培育民族精神、激發愛國熱情、展示發展成就的重要平臺。岳飛作為中華民族的知名歷史英雄人物,更具廣泛的影響力和強大的號召力。因此,在“岳飛祖籍地”城市品牌建設中,通過高位推進、綜合實施,並加大對外推介力度,再現聊城歷史名人事蹟,彰顯聊城文化城市特色,擦亮聊城新的名片,進一步提高城市知名度,推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建設。

記者 陳金路 劉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