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種地不掙錢或者賠錢,以後種地的人會越來越少嗎?

手機用戶69031353043


國家一系列的耕地政策,就是為了順應歷史的發展潮流來制定,為了農業生產集約化管理種植創造有利條件,降低成本增產增收從而為農民增加收益。當農民的收入大了,富裕了。農業在人力資源的競爭中就不會處於下風,從而降低農村人口的流失,種地的人就會越來越多。


三農的高度


也正是這些原因才使我們現在的農民朋友們十分的困惑和迷茫!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家裡只剩下年邁體弱的老人和需要照顧的留守兒童,每看到那些老人們在地裡艱難地幹農活和留守兒童們那思念父母的眼神時,我都萬分心痛。記得小時候,那時候雖然窮但是一家老小朝夕相伴也是其樂融融,農民們也都起早貪黑乾得很起勁兒!


但是現在不行了,一切都是高消費,農民們已經受不住這個沉重的壓力了。60、70後不願意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談種地!我不知道現在掙扎在農村的老人們還能堅持多久,但我知道現在真的到了土地種植面臨後繼無人的危險時刻了!

當然,我們普通老農民都看到的問題國家不可能看不到,所以新年一始就出臺了關乎今後農業、農村、農民興衰的一號文件,從政策上確定了農業要走集約化、城鎮化、生態化、科技化振興之路!

所以一系列慧農支農政策相繼出臺,比如土地確權、養老補貼、農業補貼、新農合等,而且還會逐年加大補貼力度。

所以,在我看來將來種地的人不會少,而是那些新一代新型職業農民取代了老一輩靠傳統單一種植的老一代農民。非但如此,還會有更多的有才能的人加入到新農村建設中,那時的農業也不是單一的種糧食,而是富有活力和持續性的一二、三全產業鏈諧調發展的新型大農業!
我是“來自黑土地”,喜歡就關注留言加點贊!

本文純屬個人看法,歡迎大家留言討論,但要非誠勿擾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不妥請私信刪除。

我是來自黑土地


這種情況種地的以後肯定會少,就是有種的也是一些上了年紀的,就像我父親那一代,他們會捨不得土地!像我們這一代80後,現在地都不種,何況以後呢!小的時候,看到父母在地裡忙活,好奇的我們總會學大人幹活的樣子,笨笨的感覺!收麥的時候,那時候那種老式脫粒機,我們也會像大人那樣,的端著簸箕收麥粒,玩累了也會在麥垛中睡覺!那時候只是好奇!!!隨著年齡的長大,對於種地,都是那麼的陌生!年前回家,玉米都還沒有賣,價格太低了,都想靠靠看看能不能漲漲價。村裡的地有好多都已閒置,一地的荒草,種地賠錢,農民本來土地就是他們的命,不過現在為了家庭為了生計不得背起行囊,出去打工!糧食價格如果一直這樣,農民將不會再種地,我們也不會期待土地會給我們帶來什麼!!!關注農民關注農民工!





泰安海洋


種地不掙錢,以後種地的會不會少?肯定會少的,現在農村年輕人基本都是在外面打工,剩下的都是看任何留守兒童,所以真正在家能種地的沒幾個人。本身現在單純靠種糧食也不掙錢,有很多農村每個人就是幾畝地或者是山坡,丘陵地段,每家都是分幾個地方,土地分散,大型機戒上不去,也不便管理,我家就是農村的,怕土地撂荒,現在白給別人種都沒人種,還得求人家才肯種,有些零散的基本都不種了,我種了幾畝銀杏樹也沒時間回家管理,只能自己長啥樣算啥樣了。

現在就算在家種地的都是搞特色種植,我們這裡就有好多扣大棚種植大櫻桃,和蔬菜的,還有搞養殖的,根本就沒有靠種糧食維持生活的。

我想以後發展方向還是特色種植養殖把土地集中起來包給哪個大戶,類似與國外的農場,發展成觀光 旅遊。採摘,休閒為一體的,讓有能力的新農村人來種地,種地大戶靠國家補貼和特色經營也能賺到錢,普通農民就收地租和出去打工,或者做點別的賺錢,還像現在這樣肯定地是沒有人種了。






農村陳老根的家裡家外


以後會不會少,這我不知道,但是肯定還會有人種。

我老叔年年種地能掙十幾二十萬,我一直以為他家很有錢,我特納悶,這麼有錢為啥不在市裡買一套房,就算不住,也可以投資啊。

直到我弟要結婚,他管我們借錢我才知道,他根本沒錢,他家每年貸款種地,秋天賣完糧食,在還貸款,就剩下不多了,年年如此,外加他們家人情往來多,還蓋磚房,這麼多年也就讚了10萬。

這我才知道根本種地不掙錢但是他家年年種,也沒說乾點別的,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不掙錢還種地,很詫異。


柳花的糖


隨著黨對“三農”的重視和不斷加大投入,農業還是很有誘惑力的。科技的進步、機械化程度的提高、經營規模的改革必然給農業帶來利好,吸引那些有志之士大顯身手;還有那些難以融入城市的打工族,必然會返回農業。因此,我的結論是,種地的減少了,但是有人種。而且越種越精,越種技術含量越高,越種越能實現農業現代化!


用戶765318xx虹






大美西域胡楊57312731


這個種地是看種什麼,怎麼種。拿新疆的種棉花來說吧,去年在棉花采摘銷售的時候,問了一些種植戶,今年種地怎麼樣,他們都說種地不掙錢,明年都不打算種了,其實這幾年國家對新疆棉花種植有很多好政策,有棉花目標價格補貼,從政策上來說能切實保障棉農的收益,一般種棉花正常情況下,一畝地能保證600-800的收益,新疆都是大塊棉田,一般種棉花少則一二百畝,多則上千畝,從規模上要效益,一年收益也很可觀,至少比一般上班拿工資的人要強不少,每年都有聽說種地不掙錢,不想種,但第二年還是有大批人搶著承包土地種棉花,在新疆種地都是機械化規模化,種一二百畝和種三四百畝需要的人工都差不多,種的地多,反而單畝的成本少了,這個農業就是在這樣的不掙錢與掙錢中不斷髮展的,小農經濟註定要慢慢從歷史舞中淡去,取而代之的都是規模化現代化高科技的農業種植,農業還是大有可為的,畢竟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離開了什麼都可以,就是離不開農業!不可能靠網紅靠房產來當飯吃!



西域暖陽之棉被哥






布衣s蔬食


不一定。

如果按現在農業和農民種地的情況看,說不上種地的農民越來越少呢?為啥?

一,農民種地收入低。

二,老農民只是這幾年。

三,收入低年輕人不划算。

但是,隨著國家對農業,農村和農民的不斷重視,對農業不斷加大投入,農業領域將迎來空前的發展,新的種植模式也在不斷試驗和探索中逐漸成熟,農業現代化,農業機械化,農業智能化也隨著新的模式得到長足的發展,新型的農業生產經營主體也將應運而生,現階段的這種小打小鬧的責任田肯定是一種更先進,更新穎,更讓廣大農民所接受的新的耕種模式所代替,有知識,懂科技,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將在國家惠農政策的鼓舞下異軍突起,所以,我們大家擔心以後沒人種地可以說是多餘的一種想法,為啥?

一,國家不可能坐視不管。

二,農業機械化會大大改善農業生產經營條件。

三,新型的農業經營主體讓農業生產具備智能化和現代化,必將吸引大部分打工族返鄉從農。

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肯定讓一大批農村更加美麗,大大地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從而改變了農民的生活質量,會使中青年在外打工者更加嚮往農村生活。

我的看法是這樣,至於有人種地或者沒人種地,關鍵看農村如何發展,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