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城中村動遷補償太低,你知道該按人頭補還是房價補嗎?

城中村是城市化發展進程中的歷史產物,也是城市化發展必經的一個過程。然而在城中村改造拆遷中,很多被拆遷人朋友卻面臨著補償過低,遠遠無法彌補拆遷前後生活居住條件落差的困境。

有很多城中村的被拆遷人朋友曾在後臺留言向 詢問,拆遷方告訴自己,補償安置按照人頭算,好好的房子折算後得到承認的面積只有很少一部分,補償款根本不可能在附近地段買到同等面積的新房。

京尚拆遷律師今天要為大家解析的,就是城中村拆遷究竟應該按“人頭”補,還是按“面積”補;到底怎麼補,才能保障被拆遷人的合法權益。

城中村拆遷按照什麼補

城中村動遷補償太低,你知道該按人頭補還是房價補嗎?

實踐中很多城中村拆遷項目的被拆遷人會發現,徵補方案中對補償標準的確定,會以戶口人頭數來計算,對於房屋面積大但人口數少的拆遷戶,按照拆遷方給出的補償計算方式,只能拿到很少一部分面積補償,剩餘面積都被以極低的重置成新價來折算。

實踐中,由於集體土地上房屋拆遷並沒有統一明確的規定,各地政府都會有針對性的規定政策出臺。部分地方相關規定中,也卻有按照戶口人頭數進行拆遷補償的規定。

但需要說明的是,不管按照何種計算方式計算拆遷補償,都要遵守不使被拆遷人原有生活居住水平降低這一基本原則。對於按照戶口人頭數進行補償,實踐中各地更應該將之作為對居住困難家庭在拆遷後的困難補助的輔助手段,而不是藉此壓低被拆遷人補償。

如果被拆遷人的房屋按照人頭補償計算,導致被拆遷人取得的補償明顯過低,被拆遷人有權拒絕不合理的補償,要求對方按照法律規定的原則和標準,給予自己充分的補償。

城中村動遷補償太低,你知道該按人頭補還是房價補嗎?

城中村拆遷究竟應該補多少

目前針對城中村拆遷存在的政策多存在地域性,補償標準也是因村而異一村一策。對於城中村拆遷補償的標準,被拆遷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參考確認:

其一,參考當地地方政府出臺的規定政策,及拆遷項目的具體補償安置方案,確認按照相關規定和方案,自己的房屋能夠取得多少補償;

其二,在以上標準的基礎上,被拆遷人可以確認相關政策和補償方案是否全面合理,依據方案內容計算得到的補償數額是否合理,能否滿足不是被拆遷人原有生活居住水平降低的基本要求;

其三,對於已劃入城市區的城中村,以及土地已經徵收性質轉為國有的城中村,依法應當參照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標準進行補償。也就是說,應當根據合法準確的評估結果,參考同類房地產的市場交易價格,保障被拆遷人在拆遷後能夠維持或提高原有居住條件。

城中村動遷補償太低,你知道該按人頭補還是房價補嗎?

最後,實際上無論按照何種補償方式對被拆遷人進行補償安置,無論按照何種補償公式計算補償數額,都必須保障被拆遷人能夠得到不低於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

如果有被拆遷人認為自己得到的拆遷補償不合理,或對地方規定政策和徵補方案存疑的,可以主動向拆遷方問詢瞭解,被拆遷人有權在確認補償合理前拒籤協議拒絕搬遷。被拆遷人朋友也可以直接聯繫 諮詢,委託律師幫助自己依法維權,爭取合理補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