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家长与异地就读大学子女沟通问题的探讨

第二稿(第一稿曾发表由于百度文库,收到读者的喜欢,经个别修改后发表于此)


家长与异地就读大学子女沟通问题的探讨

目前家长与异地就读大学子女沟通的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比较关心关注的社会层面问题,它关系到家庭关系的稳定,也关系到就读大学子女的成长进步,进而上升到一个社会问题.这种沟通的顺利实现和质量与否,既是家庭关系研究课题,也是一个社会层面的研究课题,截止目前,还没有发现有人专题讨论和研究这个课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的经历,参考一部分家长与异地就读大学子女沟通的经验教训,对一定范围内各个类型近百名名家长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家长与异地就读子女沟通课题有着比较明显的现实意义.但也存在误区和问题,下面仅从家长与异地就读大学子女沟通的现状分析、重要意义、关注沟通课题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家长与异地就读大学子女沟通的现状分析

子女上了大学,到外地去读书,客观上就产生了一个家长与在外地上学子女联系、交流信息,互通情况的现象,我们把这种现象归纳为家长与异地就读大学子女沟通的概念。在这个概念的基础上我们探讨和研究家长与异地就读大学子女沟通的现状,加以分类并进行分析。

1、沟通的分类

一是从沟通的次数和程度上分类,大致可以分为:

经常沟通类。这类的情况多是在子女上大学初期,家长不放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孩子想家,有很多事情需要沟通而发生。也有少数家长坚持几年经常性和孩子沟通。还有孩子涉及就业选择、出国深造,择偶等重要问题时发生的阶段性经常沟通。这些沟通对孩子的成长进步是很关键的,对家庭关系至关重要。

一般沟通类。这类情况是大多数,一般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沟通,保证家庭成员之间的一般联系,对巩固家庭关系有着积极的意义。

很少沟通类。由于经济、文化、习俗,通信条件诸多原因,也有少数家长和孩子自身性格原因,导致很少沟通,对孩子成长培养独立性有好处,但是对孩子全面进步有负面影响,对巩固家庭关系不利。

基本不沟通类和不沟通类。这类情况对孩子成长进步极为不利,疏远了家庭成员的关系,是急需改进的对象。发生各种问题的学生多发生在这一类当中。

二是从沟通的内容和性质上分类,基本可以分为:

经济支持和保障方面沟通。它对孩子经济保障、科学理财、节约办事、了解家庭经济情况有很大意义。

学习和生活方面沟通。了解和掌握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是每一个家长的愿望,向家长汇报学习生活是大学生应当做的事,但由于家长文化差异、性格、沟通基础的不同往往在一部分家庭中做的有差距。

对遇到问题解决方式决策类问题的沟通。遇到困难需要商讨、在是否就业和读研、出国等问题,家庭发生某种变故,家庭成员有重要情况发生的沟通。这类沟通对孩子有深刻的影响力,是沟通的重点之一。

各种新信息情况的沟通。这是目前沟通发展的方向,主要是学生学习的知识和家乡经济发展、家庭经营上的结合,新技术、各领域发展变化动向、外地经济发展的模式、经验等。我们积极倡导这一类沟通。

三是从沟通的形式、方式上分类,目前可以分为:

微信、 电话沟通。是最常见的形式,方便快捷,亲切感人,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沟通手段,调查中发现90%以上家庭把它做为主要沟通手段。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和手机微信、已是最受欢迎的方式。

书信沟通。它是传统意义上的沟通形式,但也不可忽视。有不便用语言沟通的内容时在表达祝贺、问候等时候可发挥书信沟通的作用,在书信沟通不发达地区还沿用至今,仍有重要作用。缺点是时效性差。

网络沟通。是新潮而发展迅速的的沟通形式,是将来发展的重点内容。电子邮件、qq等聊天形式,为家长和大学生沟通开辟了新天地,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缺点是不发达地区目前还难以普及。

见面沟通。假期回家和家长到院校看望孩子,是最好的沟通形式,但毕竟次数较少,它的作用最大。

间接沟通。托人看望或捎东西、通过第三人代为问候、快递邮包寄东西、同学捎信捎东西也是沟通必不可少的内容。现在有些家长还沿用,收到好的效果。

2、现代通信科学技术发展对家长与异地就读大学子女沟通产生积极影响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通信手段发展日新月异,传统意义上的书信沟通交流在某种意义上说已经不是主要手段。手机、微信、qq网上通信、特快专递的开展等等,已经把家长与异地就读大学子女沟通的手段提高一个很大的层次,也可以说发生了质的变化。无论从时间的方便快捷,还是沟通的内容都是既快又丰富多彩,首先认识到这个问题并付诸实施的家长和大学生都会有经验可谈。掌握和运用这些通信手段的程度如何,会直接影响到沟通的质量,每一位家长都应当认识和重视这个问题。当然,运用各种通信手段要建立在相应的经济条件之上。

3、目前家长与异地就读大学子女沟通的误区和存在的问题

调查发现目前家长与异地就读大学子女沟通的误区和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只管钱不管事。有些家长认为供孩子念大学是自己的责任,掏钱是自己的事,孩子大了,鞭长莫及,让孩子自己闯,自己办,所以从根本上放弃了和孩子的思想交流,长此以往,和孩子渐渐在思想上陌生。

二是大撒手。这种情况有的是家长经济支持能力差,家境贫穷落后,无法与子女沟通,有的是凑够大学报道开学的学费后,一切就靠孩子自己了,是发生在少数家庭;还有的是家长工作、经商等忙、无暇顾及;还有的是个别大学生认为家长思想水平低,没有共同语言,拒绝和家长沟通,导致家长大撒手。

三是只管吃、穿、住,不关心学习和思想。大多数家长在孩子上了大学以后一个阶段,特别关心孩子的生活环境,如吃、穿、住等,各种沟通不断,往往忽视了孩子上大学以后的思想变化。一般地说,一个人上了大学,是一生当中思想变化最大的时期之一。恰恰是在这个时期家长与孩子应当进行有效的沟通。

四是过多沟通的问题。调查中发现有的家长一天之内给孩子打几个电话,发几次微信,事无俱细都管,不管不放心,既影响了孩子的独立思考、办事能力,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和有规律的生活。

近年来发生了大学生多起恶性事件,发人深省。据资料显示:近年来相继有15名大学生自杀和伤人。还有相当数量的被追究刑事责任、开除学籍、纪律处分等等。这些现象是诸多社会原因造成的,但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与家长的沟通,出事大学生多数是在郁闷痛苦、绝望中走向极端。所以说解决家长与异地就读大学子女沟通的误区和存在的问题势在必行。

二、家长与异地就读大学子女沟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是新时期建设学习型家庭的客观需要。快速学习、终身学习、知识便利、倡导创新的社会,使我们逐渐进入学习型家庭,建设学习型家庭有一个深化、提升的过程,其中一个不可忽视要素就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积极的互动学习,家长与异地大学子女沟通是学习,是家庭掌握新知识的重要途径。建设学习型家庭,是以提高家庭成员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为共同目标,符合家长和大学生的需要。建立家庭全员学习、父母带头学习、异地子女互动学习的家庭机制,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形成和谐温馨的家庭关系,营造人人好学的家庭气氛,追求丰富充实的生活内容,就应当充分重视家长与异地大学生家庭关系这一现象,有这种关系的家庭,就要把它纳入建立学习型家庭的内容。

2、是家长和大学生的共同需要。一方面是大学生家长的迫切需要,培养大学生,使子女成材是家长的重要希望,近年来对大学生家庭支出调查显示。大学生家庭用在大学生支出的比例在逐年上升。从理论上讲,投入多应该效果好,但是一部分家庭没达到这样的效果,究其原因与缺乏沟通有一定关系。只在经济上支持,不在思想上沟通,达不到好的效果,部分家长已经醒悟,有强烈的沟通愿望。另一方面大学生远离家庭,在生活、学习、关键问题、重要事情等问题上盼望得到家庭的支持,特别是在作出重要决定时、办事犹豫不决时、高兴需要有人分享时、痛苦需要有人帮助时,都有强烈的与家长沟通要求。

3、是稳定社会、家庭关系的实际需要。首先中国式的家庭形式,家长对大学生的影响力是不可低估的,在稳定社会、稳定家庭关系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种政治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在某种意义上说,还不如家长的一条微信、一个电话、一封家信、甚至是一句话。特别是在大学生守法守纪、遵守纪律方面,家长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试想那些违法大学生、轻生大学生、如果家长能在临界点时及时沟通掌握情况,就会避免大部分不愉快事情的发生。其次要维系和加强家庭关系,稳定家庭关系,也客观上要求保持这种沟通。

4、是解决人们普遍关注而又忽视问题的迫切需要。家长与异地大学生交流沟通的事情,常常是同事、同学、朋友、亲属等议论最多的话题,其社会关注程度较高,但缺乏系统性的总结交流,更缺乏整个社会层面的关注,所以说是一个被忽视的问题。我们现在往往只认识它是个性家庭的事、一个大学生的事,没有认识到它是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如果从社会系统工程去考虑。需要有人去研究和探讨。

5、是正确解决子女急、难、重要问题的需要。解决异地就读子女急、难、重要问题就需要有畅通的沟通渠道,还要有坚固的沟通基础,有共同语言,有较为相近思维能力和形式。这些都靠平时的积累,培养,只有这样,有了事情才能统一意见,顺利地去解决问题。有了平时的沟通,家长才能知道孩子想什么、需要什么、怎么做才能给孩子以帮助。从大学生的角度说,只有平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才能让家长了解自己,从而使家长恰到好处地帮助自己。

6、是家长接受新思想转变自己思维方式的需要。家长在大学生面前,既是教育者,又是被教育者。在教育子女的同时,应当受到新知识、新思维的教育。放下架子,虚心向子女学习,会有无穷的乐趣和独到的意义。大学生的思想对家长的影响力也不可小视,家长和大学生的教育互动行为,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家庭建设有十分积极的影响。我接触的不少大学生家长正是通过子女的启发,焕发了精神,有了良好的精神面貌,促进了工作和家庭建设。需要更多的家长这样做。

三、共同关心关注家长与异地就读大学子女沟通新课题

1、家长与异地就读大学子女沟通课题是一个社会层面的问题,需要整个社会来关注。家长与异地就读大学子女沟通新课题的提出,就是呼吁整个社会关注这一问题,把这一社会层面的问题,好的经验和应汲取的教训归纳整理,上升到理论高度,变一部分家长的感情沟通为有目的、有科学手段的理性沟通、变被动的遇到问题沟通为有计划、有提前意识的主动性沟通,变单向的家长教育为学习型的家长、大学生双向教育,为培养家长满意、社会需要的人才,全社会为之努力。

2、家长与异地就读大学子女沟通是家长与子女两方面的事情,需要正确理解和配合。研究家长与异地就读大学子女沟通,是解决一部分家长和大学生目前沟通存在“代沟”现象,沟通渠道不畅通的问题。一部分家长反映孩子不听话、难以深层次沟通的情况,很少有家长查找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而实际生活当中家长对沟通难是负有责任的,只有站在与孩子平等的角度,不断提高自己的沟通水平和艺术,才会有好的沟通效果。研究家长与异地就读大学子女沟通,也是解决一部分大学生不与、或很少与家长沟通问题。大学生在承认家长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落后、知识面窄、文化层次低等现实的基础上,应当承认家长的社会经验和丰富的阅历、对自己认识问题有启发和引导作用,主动与家长配合好,举全家之力、集全家之智慧,促进自己的成长进步。

3、充分发挥大专院校在家长与异地就读大学子女沟通中的辅助作用。很少有院校从家长与异地就读大学子女沟通的问题上进行辅导和教育、目前还很少有把这一课题与学校教育、文明建设、法制教育联系起来,特别是大学生事故、问题频出的院校,在这一点上更显得苍白无力,所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级妇联组织、社会各界人士要行动起来,推动大专院校把家长与异地就读大学子女沟通问题纳入院校的教育轨道,近年来大专院校由于家长与大学生沟通不畅、不及时而没有及时阻止事故发生的事实,足以使大专院校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和采取相应措施。

4、沟通主体应选择适合自己家庭特点的沟通形式和方法积极进行沟通。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特点、每个家长和大学生有他们的自己的特殊性。要做好沟通,即要学习人家好的经验和做法,也要符合自己的家庭实际,切不可照搬人家的做法。以上我介绍了一部分沟通的形式和方法,在实际生活当中,沟通主体要结合自己家庭的经济情况、地理环境、家长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自己经济上能够承受的、家长和学生喜欢的沟通方式进行沟通,不必和其他家庭进行不必要的攀比。

5、以沟通为纽带建立新型的家长与异地就读大学子女特殊家庭关系。随着独生子女进入高校的日益增多、家庭和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新的家庭概念中应当不以户口户籍而分,我们应当承认和看到,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未婚大学生子女实际仍在家庭成员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甚至是首要位置。这就要求我们以沟通为纽带建立新型的家长与异地就读大学子女特殊家庭关系,从而通过这种特殊家庭关系的成员之间沟通,促进所有大学生家庭的文明家庭建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