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3 共享經驗04期:為什麼畢業三四年之後,同學之間的差距會越拉越大

剛參加完一個大學同學聚會,往日的同學們一個個全都變了樣子。當年彼此之間相差並不大,但是現在再看大家簡直天差地別,有的連續三年公務員沒考上,有的卻當了小老闆,有的自己創業,有的升任部門總監。大家說話的語氣,動作和神態都已經完全跟讀書時判若兩人,我突然都覺得不認識他們了。怎麼會這樣?

這是知乎上一個高贊並且回答人數超三千的問題,想必也是大家也會有同樣的感受。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我們來從不同角度解讀一下。

共享經驗04期:為什麼畢業三四年之後,同學之間的差距會越拉越大

【HR語錄】

作為一名hr,基本上是見了一批又一批的畢業生,同時也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畢業生,看多了就自然有一些心得。這些學生裡有非常優秀的,也有非常普通的,還有非常讓我恨鐵不成鋼的。我只能說平臺和眼界決定了一個人的高度。去年有個畢業生過來當儲幹,我安排他去了生產部輪崗,半年後生產經理和我說這個小夥子很不錯,英文好能操作所有進口設備,工作也認真,打算過了年就升他當班組長。如果沒有意外,生產主管的位置就培養他來做。我聽了很高興,說那過完年工作也漲一點吧?人才就該好好培養。畢竟儲幹工資也就3000-4000,雖然包吃包住。

可是過完年,我收到了他的離職申請。我問為什麼,原來他回老家過年,家裡人問他工資,他說一個月只拿3,4千,父母覺得太丟人,大學生畢業只拿這麼一點。還不如在老家當個保安,工資也不低,至少兒子還每天看得到。我和他的領導勸了他很久,他還是執意要回老家,說是媽媽非要讓他回家工作。我不知道他後來找了什麼樣的工作,但也真的為他可惜。希望他一切皆好吧?

還有一名員工,在公司很多年一直當銷售部的內勤,但工資獎金因為是按部門業績來算的,所以她的工資很多時候比其他部門的主管經理還高。有一天我也收到了她的離職報告,我很震驚。她說想離開舒適區。我說你去的那家公司給了你一個主管的崗位,可是你的工資可能比現在還少很多。她說她還年輕,不想被眼前的利益框死。後來她發展的很好。

我做hr很多年,可以說自己就有自己的一個人才庫,有時候也會當箇中間人幫朋友推薦一些合適的人才,一個人能走多遠,想走多遠,都刻在性格里呢!

共享經驗04期:為什麼畢業三四年之後,同學之間的差距會越拉越大

【匿名作者】

最近,近二十年未見的高中同窗好友私信給我:我一直覺得你是我們班上天份最高的人。這句話在我沉淪已久、麻木不仁的大腦裡一石激起千層浪——哦,原來高中的我在別人心目中期望值曾經那麼高啊。享受恭維之餘,我當然清楚老同學志得意滿之後對當年對手如今失意者的惺惺相惜之情,因為這句話的潛臺詞就是:你天份比我們都高,現在混得也不過如此。但我還是情不自禁進入了鬱郁不得志的盧瑟們典型的“想當年”模式。

一轉念到現實,就是無盡落寞。我碩士畢業後就進了一所中規中矩的國企,過著按部就班朝九晚五的白領生活,十幾年來沒有接受任何挑戰,我甚至連一本英文原著都沒好好讀過,甚至都沒有機會開口講英文。每天不思進取,浸淫在瑣碎生活的雞毛蒜皮中,打卡上班、接送孩子、買菜燒菜,言談必離不開學區房、股市這樣的民生話題,過著魔都幾千萬普羅大眾千篇一律的小市民生活。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我正站在從而立到不惑的交叉口。我知道此時我人生的戰場上唯一的敵人就是自己。人生最大的遺憾是你本可以。也許我當初更努力一點,就不會與本該就不會與本該更優秀的自己擦肩而過。也許我更有遠見一點,就不會變成一個庸俗的小市民。

但是,已經錯過的就錯過了。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如何悅納如今已然平庸的自己。不去跟過去的自己較勁,也不去跟周圍的人比較。當我開始觸及事業的天花板,屢屢碰壁,我才開始意識到,我其實不必一直努力向上生長,跟自己較勁,我可以開始“橫向發展”,讓自己活得豐富。我不一定要像鑽天的白楊樹,想要努力站在人生的至高點,無論初衷是想讓全世界看見自己還是想讓自己看見全世界。我只需要做一棵努力繁盛的榕樹,樹冠蔥蘢,給需要的人遮蔭擋雨,給小鳥小松鼠小動物提供棲息地,讓自己枝繁葉茂,鳥語花香。

共享經驗04期:為什麼畢業三四年之後,同學之間的差距會越拉越大

【匿名作者】

學生這種制式模板,讓我們看起來都很接近。但等到大學畢業真正走向社會後,那就是這些同學顯露差異化的時候了。有背景的利用背景,有才智的利用才智,還有一些有異能但在學校不得顯山露水的也各顯神通。而三五年的時間,足以帶來很大的改變。有人覺得別人怎麼變化那麼大?那是因為沒有看到原先就有本質不同。像某個化名王某雲的,上學的時候有幾個同學知道人傢什麼來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