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3 共享经验04期:为什么毕业三四年之后,同学之间的差距会越拉越大

刚参加完一个大学同学聚会,往日的同学们一个个全都变了样子。当年彼此之间相差并不大,但是现在再看大家简直天差地别,有的连续三年公务员没考上,有的却当了小老板,有的自己创业,有的升任部门总监。大家说话的语气,动作和神态都已经完全跟读书时判若两人,我突然都觉得不认识他们了。怎么会这样?

这是知乎上一个高赞并且回答人数超三千的问题,想必也是大家也会有同样的感受。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我们来从不同角度解读一下。

共享经验04期:为什么毕业三四年之后,同学之间的差距会越拉越大

【HR语录】

作为一名hr,基本上是见了一批又一批的毕业生,同时也送走了一批又一批毕业生,看多了就自然有一些心得。这些学生里有非常优秀的,也有非常普通的,还有非常让我恨铁不成钢的。我只能说平台和眼界决定了一个人的高度。去年有个毕业生过来当储干,我安排他去了生产部轮岗,半年后生产经理和我说这个小伙子很不错,英文好能操作所有进口设备,工作也认真,打算过了年就升他当班组长。如果没有意外,生产主管的位置就培养他来做。我听了很高兴,说那过完年工作也涨一点吧?人才就该好好培养。毕竟储干工资也就3000-4000,虽然包吃包住。

可是过完年,我收到了他的离职申请。我问为什么,原来他回老家过年,家里人问他工资,他说一个月只拿3,4千,父母觉得太丢人,大学生毕业只拿这么一点。还不如在老家当个保安,工资也不低,至少儿子还每天看得到。我和他的领导劝了他很久,他还是执意要回老家,说是妈妈非要让他回家工作。我不知道他后来找了什么样的工作,但也真的为他可惜。希望他一切皆好吧?

还有一名员工,在公司很多年一直当销售部的内勤,但工资奖金因为是按部门业绩来算的,所以她的工资很多时候比其他部门的主管经理还高。有一天我也收到了她的离职报告,我很震惊。她说想离开舒适区。我说你去的那家公司给了你一个主管的岗位,可是你的工资可能比现在还少很多。她说她还年轻,不想被眼前的利益框死。后来她发展的很好。

我做hr很多年,可以说自己就有自己的一个人才库,有时候也会当个中间人帮朋友推荐一些合适的人才,一个人能走多远,想走多远,都刻在性格里呢!

共享经验04期:为什么毕业三四年之后,同学之间的差距会越拉越大

【匿名作者】

最近,近二十年未见的高中同窗好友私信给我:我一直觉得你是我们班上天份最高的人。这句话在我沉沦已久、麻木不仁的大脑里一石激起千层浪——哦,原来高中的我在别人心目中期望值曾经那么高啊。享受恭维之余,我当然清楚老同学志得意满之后对当年对手如今失意者的惺惺相惜之情,因为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你天份比我们都高,现在混得也不过如此。但我还是情不自禁进入了郁郁不得志的卢瑟们典型的“想当年”模式。

一转念到现实,就是无尽落寞。我硕士毕业后就进了一所中规中矩的国企,过着按部就班朝九晚五的白领生活,十几年来没有接受任何挑战,我甚至连一本英文原著都没好好读过,甚至都没有机会开口讲英文。每天不思进取,浸淫在琐碎生活的鸡毛蒜皮中,打卡上班、接送孩子、买菜烧菜,言谈必离不开学区房、股市这样的民生话题,过着魔都几千万普罗大众千篇一律的小市民生活。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我正站在从而立到不惑的交叉口。我知道此时我人生的战场上唯一的敌人就是自己。人生最大的遗憾是你本可以。也许我当初更努力一点,就不会与本该就不会与本该更优秀的自己擦肩而过。也许我更有远见一点,就不会变成一个庸俗的小市民。

但是,已经错过的就错过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如何悦纳如今已然平庸的自己。不去跟过去的自己较劲,也不去跟周围的人比较。当我开始触及事业的天花板,屡屡碰壁,我才开始意识到,我其实不必一直努力向上生长,跟自己较劲,我可以开始“横向发展”,让自己活得丰富。我不一定要像钻天的白杨树,想要努力站在人生的至高点,无论初衷是想让全世界看见自己还是想让自己看见全世界。我只需要做一棵努力繁盛的榕树,树冠葱茏,给需要的人遮荫挡雨,给小鸟小松鼠小动物提供栖息地,让自己枝繁叶茂,鸟语花香。

共享经验04期:为什么毕业三四年之后,同学之间的差距会越拉越大

【匿名作者】

学生这种制式模板,让我们看起来都很接近。但等到大学毕业真正走向社会后,那就是这些同学显露差异化的时候了。有背景的利用背景,有才智的利用才智,还有一些有异能但在学校不得显山露水的也各显神通。而三五年的时间,足以带来很大的改变。有人觉得别人怎么变化那么大?那是因为没有看到原先就有本质不同。像某个化名王某云的,上学的时候有几个同学知道人家什么来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