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論語十講」第6講:三思而後行?想兩次就夠了,想太多反為所惑

「論語十講」第6講:三思而後行?想兩次就夠了,想太多反為所惑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曰:再,斯可矣。”

三思而後行,這是現代人最大的誤解。原文大意是,季文子凡事都三思而後行,孔子說,想兩次就夠了,想太多,反為所惑。

想好就去做,別優柔寡斷,想太多,反而把明白的事想糊塗了。

“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

他能堅持三個月,其他人有的能做到一天,最多也只能做到一個月而已。萬事難在堅持,把最平凡的事情堅持做,徹底做,做到極致,就是聖人。

正如陽明心學所言,知行合一,把你知道的道理,常用在日常行為中,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由也果,賜也達,求也藝。”

魯國大夫季康子問孔子,什麼樣的人可以提拔?孔子分別給出了“果”“達”“藝”的鑑定。果,是有決斷。達,是通事理。藝,是多才藝。提拔的三條標準:果決能斷,通達事理,多才多藝。

「論語十講」第6講:三思而後行?想兩次就夠了,想太多反為所惑

“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

廢,人廢了,死了。女,即汝,你。畫,畫地為牢。

孔子說,你力有不足嗎?你如果死在半路上,那叫力有不足。你如果沒死,你休息好了繼續前進,哪有什麼力有不足?你是選擇不做而已。給自己畫了一條界限。什麼事沒做到,你不要辯解。你如果真是力有不足,大家都看得見,不用你解釋。

“女為君子儒”

女,汝,你。專心在自己身上下功夫,不求讓人知道。如“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關於名氣和實力的關係,原則是不要讓自己的名氣超過了自己的實力。名氣超過實力,就是虛名,容易招辱。

知道一點道理,就趕緊要別人曉得,有一點本事,就急於賣弄、炒作,不務實。名氣低於實力,就比較踏實。

“行不由徑”

走路不抄小道,不另闢蹊徑。成功者,都是遵循了最基本的原則,練最基礎的功夫,沒有什麼捷徑。

我們不能偉大,因為我們不肯平凡。我們總把事情弄得很複雜,因為我們不相信簡單。

「論語十講」第6講:三思而後行?想兩次就夠了,想太多反為所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