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從四牌樓到九龍湖:土潤萬物,木參九天

隨著九龍湖校區土木交通新大樓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即將從四牌樓校區,整體搬遷至九龍湖。

自1923年茅以升先生創辦國立東南大學土木工程系,已是九十五載春華秋實,土木工程學院在四牌樓校區留下了太多的歷史印跡和光輝記憶。在這一歷史性的時刻,我們在此總結整理推出“從四牌樓到九龍湖”的歷史特輯,回首東南土木輝煌的辦學歷史和先輩們不懈奮鬥的偉大曆程,以此激勵我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面向新的時代背景: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从四牌楼到九龙湖:土润万物,木参九天

新土木交通教學科研樓

从四牌楼到九龙湖:土润万物,木参九天
从四牌楼到九龙湖:土润万物,木参九天从四牌楼到九龙湖:土润万物,木参九天

四牌樓的“搬家”場面

九龍湖的“新家”

从四牌楼到九龙湖:土润万物,木参九天从四牌楼到九龙湖:土润万物,木参九天

這兩天,正是土木工程學院“搬家”的日子。四牌樓的搬家大軍緊張有序地忙碌著,打包好的辦公用品和資料書籍即將離開它們待了一百年的“老家”。

在這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讓我們回憶過去的近百年所發生的故事。故事很長,但不僅僅是從四牌樓到九龍湖的搬遷這麼簡單。

傾聽歷史的故事

初生

从四牌楼到九龙湖:土润万物,木参九天

東南大學前身是創建於1902年的三江師範學堂。1921年6月6日,經近代著名教育家郭秉文先生竭力倡導,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為基礎正式建立國立東南大學,成為繼北京大學之後的第二所國立綜合大學。

國立東南大學創立之初,學校工科只有一個機械工程系。在學生們的熱忱期盼中,1922年,郭秉文校長聘請茅以升教授擔任首屆工科主任。

从四牌楼到九龙湖:土润万物,木参九天

茅以升(1896-1989)

國立東南大學土木工程系創始人

著名土木橋樑工程專家

中國工程教育的一代宗師

茅以升教授當時年僅26歲,但已是學富五車的博士。在這之前,他曾經擔任過唐山交通大學教授、系主任的職務,經驗十分豐富。他上任不久,即發覺工科必須發展和壯大,僅有一個機械系不能適應需要。經過教授會評議,國立東南大學土木工程系於1923年3月正式成立。

从四牌楼到九龙湖:土润万物,木参九天

在當時,為適應社會發展與工程建沒對人才的需求,土木系在高年級即分設土木建築門、營造門、道路門和市政門。由於畢業人才為社會所急需。故學生人數逐年增多。至1928年更名為國立中央大學時,工學院下設五系,學生達229人,其中土木系學生就有138人,佔全院學生總數的一半以上。

从四牌楼到九龙湖:土润万物,木参九天

國立中央大學院系設置(1930年)

國立東南大學土木工程系自成立之日起,即以培養國內急需之高級土建工程技術人才為已任,以嚴謹求實、樸質奮進的學風稱著於海內外,為國家和民族的崛起與復興作出了卓越貢獻。

砥礪

从四牌楼到九龙湖:土润万物,木参九天

由於中央大學佔有地緣環境之利,故能廣延四方人才。當時國內土木界知名教授、學者,有近60位曾在土木系執教過。

其中如力學專家盧恩緒、徐芝倫(學部委員、原華東水利學院副院長)、金寶楨、梁治明,水利專家嚴愷(學部委員,原華東水利學院院長)、沈百先(原水利部次長)、須愷(導淮委員會總工程師、原河海大學校長)、張書農,結構工程專家

劉樹勳、徐百川、陳昌賢、許心武(抗戰前曾任教育部司長),道路工程專家方福森、方左英、曾威(曾任交通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與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測量專家方俊(學部委員)、陳永令、夏堅白、白李眉,土力學專家黃文熙(學部委員),材料學專家陸志鴻,市政工程專家康時振、胡家駿等國內外知名人士,均先後在土木系工作過。在二三十年內能延攬如此多國內一流的學者,這足以說明中大土木系的學術地位。

(向上滑動啟閱)

東南土木·歷史人物:

無論是在戰火紛飛的崢嶸歲月,艱苦奮鬥的建國初期,改革開放的火紅年代,還是如今民族復興的偉大時代,歷代東大土木人始終能夠潔身奮進、潛心耕耘,取得了輝煌的成績。

從這裡走出了13位中國科學院、工程院或美國工程院院士;為國家培養了包括院士、勘察設計大師、魯班獎獲得者、企業董事長/總經理/總工程師、國家和省部級領導等在內的各類高級人才2萬餘名。

在此,我們隨著時間的印跡,回顧東南土木95年歲月中的26位代表性歷史人物,其中一些先輩在這裡求學畢業,一些先輩在這裡工作數年乃至數十年時間,還有一些先輩將他們的畢生都奉獻給了東南土木。

讓我們用最濃的思念,向逝去的先輩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从四牌楼到九龙湖:土润万物,木参九天

茅以升(1896~1989)

著名土木工程學家、橋樑專家、工程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上世紀30年代,主持設計並組織修建了錢塘江公路鐵路兩用大橋,成為中國鐵路橋樑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主持我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工作30餘年,為鐵道科學技術進步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工程教育中,始創啟發式教育法,堅持理論聯繫實際,致力於教育改革,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科學技術人才。作為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的主要創建者,長期擔任學會領導工作,是我國工程學術團體的創建人之一,是東南大學土木工程系創始人。

从四牌楼到九龙湖:土润万物,木参九天

沈百先(1896~1990)

著名水利工程專家、教育家和學者型官員,我國河工專業和中國水利工程學會的創始人之一。1915年考入河海工程專門學校,畢業後赴美國衣阿華大學攻讀防洪工程和水工設計,獲得碩士學位後又赴英國、法國、比利時、荷蘭、德國、前蘇聯等國考察多項水利工程,回國後任教於河海工科大學。1928年~1930年任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系主任。後歷任國民政府導淮委員會委員、中國水利工程學會一至六屆董事、七至九屆會長和國民政府水利部政務次長,抗戰勝利後被派往臺灣接收水利事業,並受聘任臺灣大學教授。

从四牌楼到九龙湖:土润万物,木参九天

陸志鴻(1897-1973)

著名金相學家、教育家。1915年中學畢業即赴日留學,1924年回國後在中央大學任土木系教授,主要講授工程材料、材料力學及金相學等課;率先籌建材料學及金相學試驗室,經十年努力,使試驗室的儀器設備冠於全國。治學嚴謹,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抗戰勝利後奉命去臺灣協助接收臺灣大學,1946年春重返中央大學將材料試驗室遷回南京,1946年7月出任臺灣大學第二任校長。歷時兩年,臺大校政初具規模後,乃辭去校長職務,專心於材料學科的教學與研究工作。著有《材料強度學》、《建築材料學》、《材料力學》、《工程力學》等多部教材與著作。

从四牌楼到九龙湖:土润万物,木参九天

劉樹勳(1902-1986)

著名土木工程專家。1929年畢業於東北大學,後留學美國。解放前,先後任中央大學土木系教授、系主任,東北大學土木系教授。建國後歷任南京大學土木系教授,南京工學院土木系教授、副院長,江蘇省土木建築學會副理事長、名譽理事長,為我國培養了大批土木工程專家,其中有許多學生已成為著名的學者、教授、工程師。三十多年來,參與國家制定武漢長江大橋、南京長江大橋、淮海戰役紀念碑等設計施工方案,聯繫水文地質實際,提出了具有重要價值的建議。曾任第二、三、五、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江蘇省政協第四屆委員會副主席、南京市副市長。

从四牌楼到九龙湖:土润万物,木参九天

方俊(1904-1998)

著名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1926年畢業於唐山交通大學土木系。1937年~1938年,在德國耶那地震研究所學習,師從著名的重力測量學家邁塞爾。1941年~1943年,任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講授大地測量學。解放後歷任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員、測量製圖研究所所長、中國土地測量與地球物理委員會副主席、中國測量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副理事長、國際地潮常設委員會委員等職。30年代初和曾世英編纂的《中華民國地形掛圖》是中國第一幅較完整的地形圖。創建了中國科學院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開創了我國地球形狀學和大地重力學的新體系。

从四牌楼到九龙湖:土润万物,木参九天

沙玉清(1907-1966)

著名農田水利學家和教育家,我國現代農田水利學科的創始人。1935年出版了我國第一本《農田水利學》。1935年赴德國留學,在德國漢諾威工科大學跟隨世界著名河工專家恩格斯教授學習河工泥沙問題。1937年主持建立了我國第一個農業水利教育機構—西北農學院農業水利系。1947年~1953年先後任中央大學土木系教授兼系主任,南京工學院土木系教授,在此期間曾成立混凝土研究室。長期從事泥沙問題研究,是我國早期研究泥沙問題的專家。1965年出版了另一本專著《泥沙運動學引論》,為我國農田水利教育和泥沙問題研究奠定了基礎。

从四牌楼到九龙湖:土润万物,木参九天

金寶楨(1907-1968)

著名力學教育家。1932年畢業於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1934年9月到美國留學,先後在IOWA大學和密歇根大學攻讀研究生,1935年獲碩士學位,後又在Illinois大學和密歇根大學就讀,1937年獲理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曾任東北大學、西北工學院教授、土木系主任,寶天鐵路總工程師。1945年到中央大學土木系任教。建國後,歷任南京工學院教授、土木系主任、副院長,中國力學學會理事和江蘇省力學學會第一屆理事長。專於結構力學,著有《靜定結構學》、《超靜定結構學》、《應用力學》等十餘種著作,在此後的數十年間被奉為經典。

从四牌楼到九龙湖:土润万物,木参九天

徐百川(1909-2005)

著名結構工程專家。1931年畢業於中央大學土木系,後去美國密歇根大學留學。1946年回中央大學土木系任教,歷任南京大學、南京工學院教授、土木系主任,任教時間長達50年之久,亦是土木系任期最長的系主任,對東大土木系的發展貢獻至鉅。多年從事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教學與科研工作,於1964年建成了當時國內同類專業中堪稱一流的結構實驗室;在其倡導下於90年代初成立了全國第一個預應力工程研究所;著有《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鋼筋混凝土學》等,為當時許多高校採用,在教育界、工程界影響很大。

从四牌楼到九龙湖:土润万物,木参九天

黃文熙(1909-2001)

著名水工結構和岩土工程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我國土力學學科的奠基人之一,新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事業的開拓者。1929年畢業於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系,並留校任教一年半。1936年~1937年在美國密歇根大學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先後擔任過中國水利學會副理事長、名譽理事,併兼任所屬的岩土力學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榮譽會員,中國力學學會名譽理事,中國土力學及基礎工程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在水利水電工程、結構工程和岩土工程幾個領域中都取得了傑出的成就。

从四牌楼到九龙湖:土润万物,木参九天

方福森(1910-1997)

著名公路工程專家。193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1935年考取波蘭政府獎學金留學波蘭,是中國第一位赴波蘭的留學生,1938年獲華沙工業大學技術科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擔任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建國後,歷任南京大學、南京工學院、東南大學教授,中國公路學會、江蘇省公路學會第一屆副理事長和交通部路橋專業教材編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獲波蘭交通部授予的道路建築科學研究院榮譽學術委員稱號。在高速公路及路面工程技術方面有較深研究,享受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著有《高等公路工程學》、《道路建築技術及組織計劃》、《路面工程》。

从四牌楼到九龙湖:土润万物,木参九天

徐芝綸(1911-1999)

著名力學家、力學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193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36年獲麻省理工學院土木工程碩士學位。1937年獲哈佛大學工程科學碩士學位。回國後1944年~1946年任國立中央大學教授。解放後歷任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水利系主任,華東水利學院教授、教務長、副院長,中國力學學會第一、第二屆理事等職。長期致力於工程力學的教學與結構數值分析的研究,為中國工科力學教材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他編著的《彈性力學》教材在國內被廣泛採用;曾積極推動了有限元法在中國的普及與推廣;編寫及翻譯工程力學方面的教科書10餘部,為我國工科基礎理論教育做出了突出貢獻。

从四牌楼到九龙湖:土润万物,木参九天

胡乾善(1911-2004)

著名振動專家和工程力學教育家。193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1937年獲英國倫敦大學博克伯學院哲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歷任東北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中央大學教授;建國後歷任南京工學院機械系教授、系主任、院務委員、基礎科學系教授,中國力學學會第一、第二屆理事。早期從事宇宙射線研究工作,後致力於機械振動研究。他長期從事工程力學教育,於1978年組建南京工學院力學研究室並親自擔任主任(後與土木工程系、環境工程系合併成立土木工程學院),講授理論力學、機械振動、非線性振動、隨機振動、工程中的數學方法等,所著工科教材《理論力學》被國內廣泛採用,發行百萬餘冊。

从四牌楼到九龙湖:土润万物,木参九天

嚴愷(1912-2006)

著名水利專家、海岸工程專家和工程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1933年畢業於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1938年獲荷蘭德爾夫特(Delft)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師學位。1940年~1943年任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是河海大學創始人,歷任河海大學校長、名譽校長,江蘇省水利廳廳長,水利部交通部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國水利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海洋學會名譽理事長等。一直致力於我國大江大河的治理和海岸帶的綜合開發利用,長期從事河流和海岸泥沙問題的研究,開創了我國淤泥質海岸研究事業,為建立海岸動力學、海岸動力地貌學新學科打下了基礎。

从四牌楼到九龙湖:土润万物,木参九天

方左英(1913-2000)

著名公路專家。193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1939年美國密歇根大學研究院畢業,獲科學碩士學位,並獲選美國Lota Alpha研究生榮譽學會會員,後在美國公路總局從事研究工作及去南部各州考察公路。1943年回國後在中央大學土木系任教。建國後歷任南京大學、南京工學院、東南大學教授,南京市政府專門委員,交通部教材編審委員等職,長期從事土木工程及道路工程的教學及研究工作,享受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著有《公路工程學》、《公路路線設計概要》、《土壤力學》等,研究成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加速朝鮮前線鐵路搶修發揮重要作用,受到志願軍的表彰。

从四牌楼到九龙湖:土润万物,木参九天

曾威(1913-2007)

著名公路及橋樑專家,我國公路科學研究工作的開拓者。1935年畢業於北洋工學院土木系。1936年獲美國康奈爾大學土木工程碩士學位。1938年回國任湖南大學土木系教員。1940年~1942年任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解放後曾任交通部公路總局副總工程師、公路科學研究院副院長、交通部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交通部科技局總工程師、公路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學位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務。提出微彎板橋組合梁、雙曲拱、剛架拱的設計施工技術並得到推廣應用。大力推廣高速公路及大橋建設,擔任設計、施工顧問並參加大橋的科研工作,為公路建設的現代化做出了突出貢獻。

从四牌楼到九龙湖:土润万物,木参九天

梁治明(1914-1990)

著名力學家、教育家。中國當代大學者、教育家、散文家梁實秋先生之弟。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土木系,1945年在美國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博士學位後,立即回國。1946年起任國立中央大學土木系教授、系主任。建國後歷任南京大學土木系教授、系主任,南京工學院力學教研組主任、教務部主任、基礎課部主任、基礎科學系主任。主講過“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等10餘門課程,為國家培養了數千名工程技術人才。1958年主編出版全國統編教材《材料力學》,之後一印再印,一版再版,沿用了數十年,為我國基礎力學教學貢獻甚偉。

从四牌楼到九龙湖:土润万物,木参九天

黃玉珊(1917-1987)

著名力學家、航空航天教育家。1931年考取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系,時年尚不足14週歲,被譽為“神童”。1935年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系,1939年獲英國倫敦大學航空碩士學位,1940年在美國斯坦福大學世界著名力學教授S. P. 鐵木辛柯的指導下獲博士學位,回國後即被聘為國立中央大學教授,時年23歲,成為學校史上最年輕教授。解放後曾任浙江大學、西北工業大學教授、系主任、第七機械工業部結構強度研究所所長、西北工業大學飛機結構強度研究所所長等職。在結構振動、氣動彈性、疲勞定壽、斷裂力學、損傷容限、結構可靠性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果,為我國航空航天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从四牌楼到九龙湖:土润万物,木参九天

吳中偉(1918-2000)

著名建築材料與土木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國際水泥混凝土學術界權威專家,我國首批材料科學博士生導師。1940年畢業於中央大學土木系,1945年入美國丹佛材料研究所進修,1947年到中央大學土木系任教,在中央大學土木系創建了中國第一個混凝土研究室,任研究員,兼副主任。開展了大量混凝土技術的基礎工作,並與工程實際相結合。建國後,歷任建築工程部建築材料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副院長,武漢建築材料工業學院副院長兼清華大學教授、《硅酸鹽學報》主編等。1999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从四牌楼到九龙湖:土润万物,木参九天

易家訓(1918-1997)

著名流體動力學家,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1941年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系。1945年赴美依阿華大學學習,1948年獲博士學位。畢業後後曾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科羅拉多大學、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法國南錫大學等校任教和指導研究。之後一直在密歇根大學任教授。在流體力學領域成就卓著,曾經獨創了“層流和內部波”理論、“穩定性理論”,提出了“重力波”;並把層流理論擴展應用到大氣流動、海洋流動以及科學、環境、工業等方面的流動;發展了應用極其廣泛的非均勻流體力學的總理論。曾獲美國物理學會流體力學獎,於密歇根大學建校150週年被授予傑出教授頭銜。

从四牌楼到九龙湖:土润万物,木参九天

錢寧(1922-1986)

著名泥沙運動及河床演變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1943年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系,1948年獲美國愛荷華大學碩士學位,1951年獲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學位。1955年回國後,歷任中國科學院水工研究室研究員,水利電力部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河渠研究所副所長,清華大學水利系教授。曾當選為中國水利學會名譽理事、國際泥沙研究中心顧問委員會主席。一直倡導將河流動力學和地貌學結合起來研究河床演變,為該學派創始人之一.同時,還開拓與推動高含沙水流運動機理研究,為我國河流動力學與地貌學相結合研究河床演變做出了重要貢獻。

从四牌楼到九龙湖:土润万物,木参九天

唐念慈(1925-2000)

著名岩土工程專家,我國樁基動力學的創始人。1945年畢業於浙江大學土木系。1946年到中央大學工學院土木工程系任助教。建國後,歷任南京工學院土木系講師、副教授、教授、岩石工程研究室主任,從事地基、基礎的教學和研究。先後主持國家科委重點科研項目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研究成果在海洋石油樁基平臺的設計與施工中普遍使用,獲交通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石油部和水利部科技進步二等獎。曾擔任中國土力學和岩土工程學會理事、中國建築學會地基基礎學術委員會常委等,是我國第一部《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範》的主要編制人與審定人之一。

从四牌楼到九龙湖:土润万物,木参九天

丁大鈞(1923-2010)

著名土木工程專家,國際著名混凝土和砌體結構專家、國務院首批博士生導師,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科的主要奠基者和開拓者。1950年調入國立南京大學工學院((1952年改為南京工學院)土木工程系。1953年晉升為講師,1978年破格直接晉升為教授。曾進行世界最長的混凝土構件長期荷載試驗。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個人獎,1982年榮獲東南大學首個國家自然科學獎,2002年獲中國工程院“光華工程科技獎”,曾獲省部級科技獎共10餘次。9所高校名譽教授,江蘇省土建學會顧問,紐約科學院會員,美國高層建築與都市居住小區理事會第26專業委員會主席、剛度裂縫控制委員會編輯,印度國際高層結構聯合會名譽理事,世界教科文衛組織專家組成員,兼職於國內外近20個學術組織。

从四牌楼到九龙湖:土润万物,木参九天

蔣永生(1937-2007)

著名土木工程教育家。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首任院長,東南大學首位國家級教學名師,曾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並兩度獲得寶鋼優秀教師獎。主持教學改革項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曾任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東南大學教學委員會副主任、東南大學九龍湖校區建設指揮部總工程師、全國土木工程專業學科指導委員會副主任等。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出版著作11部。所主持的“工程結構設計課程群”獲江蘇省優秀課程群獎,其中《工程結構設計原理》、《建築結構設計》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

从四牌楼到九龙湖:土润万物,木参九天

程文瀼(1936-2013)

著名結構抗震專家,東南大學防災減災學科以及建築工程抗震與減振研究中心的創立者和領導者。長期從事混凝土結構及多、高層建築抗震減振方面的教學、科研和設計工作;曾主持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內的多項國家級、省部級及國際合作科研項目;主編《混凝土結構》、《混凝土樓蓋設計》、《混凝土和砌體結構》、《混凝土結構設計》等教材;在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100餘篇;主持設計的工程結構項目150多個;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建設部優秀教材一等獎、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工作先進工作者等榮譽。

从四牌楼到九龙湖:土润万物,木参九天

呂志濤(1937-2017)

著名土木工程專家和教育家、我國預應力學科帶頭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956年考入南京工學院(今東南大學)土木工程系,1961年本科畢業,1965年研究生畢業並留校任教,1983年晉升副教授,1986年獲評博士生導師,同年晉升教授,199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江蘇省土木建築學會理事長、東南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等。先後培養了博士、碩士130餘名,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科學技術人才,包括院士、千人計劃專家、長江學者、傑青、全國勘察設計大師以及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範等;《現代預應力結構體系與設計方法》入選國家“三個一百”原創出版工程;2000年獲何梁何利科技獎,2011年組建國家預應力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4年牽頭獲東南大學歷史上首個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為我國土木工程科學技術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

从四牌楼到九龙湖:土润万物,木参九天

陳紹蕃(1919-2017)

著名結構工程專家和教育家,我國鋼結構事業的開拓者,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資深教授。1943年國立中央大學研究院結構工程學部獲碩士學位(工學院第一屆、也是土木系第一批2名研究生之一)。1946-1949年在中國橋樑公司上海分公司任副工程師;1950年轉到教學和科研崗位,先後在東北工學院和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任教授;是我國鋼結構首部以至目前規範的主要起草人;撰寫了我國鋼結構領域首部研究生教材《鋼結構設計原理》;曾獲全國科學大會獎、中國鋼結構終身成就獎等榮譽;在鋼結構穩定基本理論和設計規範方面做出了傑出貢獻,在結構工程領域享有崇高威望。

从四牌楼到九龙湖:土润万物,木参九天

……

从四牌楼到九龙湖:土润万物,木参九天

前行

从四牌楼到九龙湖:土润万物,木参九天

丁大鈞教授(中)、宋啟根教授(左)、呂志濤教授(右)

時間列車滾滾向前,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專業一直保持著強大的生命力。在強大師資的帶領下,從南京工學院到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為祖國的建設貢獻了不計其數的專業人才。無論身處何等環境,土木系教師始終將“教書育人”與“篤實奮進”作為自己的天職,為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默默耕耘,無私奉獻。

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以原中央大學工學院為主體,先後併入復旦大學、交通大學、浙江大學、金陵大學等校的有關係科,在四牌樓原中央大學校址建立了南京工學院。新中國建設初期,土建人才奇缺。當時土木系已建立了“工業與民用建築”、“公路與城市道路”、“工程測量”及“橋樑與隧道”四個專業。

从四牌楼到九龙湖:土润万物,木参九天

南京工學院土木工程系學生在天安門進行標高矯正實習

1956年,教育部開始制訂工科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專業標準教學計劃,土木系徐百川主任出席會議,並負責起草了全國性的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教學計劃。

1962年對該計劃進行了修訂,仍由土木系負責主持。公路與城市道路專業自1954年至1966年的12年中總共進行過10次教學計劃修訂、教學大綱及教材編審會議,方福森、方左英兩位教授出席了歷次會議。

1959年12月由土木系主持修訂了公路與城市道路專業的全國指導性教學計劃,會後由各校分工編寫統一教材,土木系分工編寫了《道路建築技術及組織計劃》(共分四冊)和《道路養護與管理》兩本教材,由方福森、餘立基、莊海濤、周憲華四位同志編寫完成,於1961年正式出版。此外,混凝土及鋼筋混凝土製品及預製構件生產專業的全國性教學計劃,也是由土木系負責制訂和修訂的。由此可見,當時土木系在國內之影響力甚大。

从四牌楼到九龙湖:土润万物,木参九天

1961年,教育部結構力學教材第一次編審會議在南京工學院召開。以南工金寶楨教授為主編,邀請清華楊式德教授、同濟朱寶華教授共同編寫作為全國統一教材出版的《結構力學》

1981年,我國正式建立首批碩士、博士授予點。土木工程系結構工程博士點成為我校首批7個博士點之一。同年,除結構工程外,土木工程系首批建立的碩士點還包括無機非金屬材料以及公路、城市道路與機場工程等。後又陸續增加了建築經濟與管理、岩土工程、環境工程及土木、水利工程施工等。

从四牌楼到九龙湖:土润万物,木参九天

1984年在五五樓一樓進行力學專業碩士生答辯

从四牌楼到九龙湖:土润万物,木参九天

1992年丁大鈞教授參加第二屆高層建築國際會議

1997年10月,在原土木工程系、交通學院的環境工程系和原數學力學系的力學教研室基礎上成立了土木工程學院,蔣永生教授任第一任院長。

从四牌楼到九龙湖:土润万物,木参九天

1997年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成立典禮

同年呂志濤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从四牌楼到九龙湖:土润万物,木参九天

2000年,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獲批(2012年評估優秀)。

从四牌楼到九龙湖:土润万物,木参九天

2005年,以蔣永生教授為代表的教師團隊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从四牌楼到九龙湖:土润万物,木参九天

……

這些年,土木工程學院取得了一系列教改成果:領銜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和二等獎各1項;土木工程專業和工程管理專業先後被批准為國家級特色專業;6門課程入選國家精品課程

;學院教師主編國家“十五”規劃教材11本、“十一五”規劃教材14本,“十二五”規劃教材7種;並有2本書被評為國家精品教材;呂志濤院士的一部專著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三個一百”原創出版工程;創立了定位於培養國際視野學術大師的“丁大鈞班”

从四牌楼到九龙湖:土润万物,木参九天从四牌楼到九龙湖:土润万物,木参九天

2010年,結構競賽大滿貫:來自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的本科生連續摘得全國結構競賽、華東地區結構競賽和江蘇省結構競賽總分第一名,在東南大學掀起結構競賽熱潮。

2011年,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丁大鈞班成立。

2011年,“國家預應力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獲科技部批准建設(2015年評估優秀)。

2015年1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2014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呂志濤院士領銜的項目“現代預應力混凝土結構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徐趙東教授領銜的項目“高穩定高耗散減振材料製備關鍵技術與裝置開發及工程應用”獲得了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2017年,吳智深教授領銜的項目“土木工程結構區域分佈光纖傳感與健康監測關鍵技術”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2017年9月,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科入選教育部“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

2017年12月,在全國第四次學科評估中,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科的評估結果為A+,與同濟大學並列全國高校第一(因學校代碼次序原因列於後)。

……

土木工程學院的百年崢嶸,正是整個東大一路走來的歷史縮影。站在時代的此岸,回首向來之路,先輩們披肝瀝膽、百折不撓的精神猶似松柏長青,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後來人。從北平房到建築館,從四牌樓到九龍湖,時間若白駒過隙,不變的是東大土木人的矢志。

土潤萬物,木參九天。走過風雨滄桑的一百年,走過雄姿英發的一百年,東南大學這方熱土之上誕生了多少傳奇,又將誕生多少屬於下一個一百年的驕傲?我們站在新時代的起點,站在一代代巨人的肩上,讓青春煥發光彩,讓歷史成為自傳,必將牢記使命,秉持初心,風雨兼程,砥礪前行!

內容由土木工程學院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