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深夜無滴滴出行成難題,但我們離不開的並不是滴滴

幾天前,滴滴在微博上發佈了啟動安全整治、暫停深夜服務的公告。大致內容是在2018年9月8日至9月15日23:00~5:00期間停止滴滴快車、優步、優享、拼車、專車、豪華車服務。

深夜無滴滴出行成難題,但我們離不開的並不是滴滴

上個週末正是該措施實行的開端,結果在北京等大城市,一群深夜出行的人們好像一下子回到了幾年前。等了半天打不著車,只好和路邊漫天要價的黑車司機砍價。還有人迫不得已乘坐“摩的”、“三蹦子”這種危險的交通工具。也有人用其他的打車軟件叫車,但效果並不好。黑車司機們甚至在路邊大喊“今晚沒有滴滴!早上車早回家!”。

在《滴滴消失的第一夜》一文中這樣描寫到:“沒人能想到網約車消失會是什麼樣子,但就在這一夜之間,滴滴的停止營運,讓所有人似乎都聽到了‘咔嚓’一聲脆響--滴滴這臺大機器因故宕機,夜間出門遊蕩的紅男綠女,險些成為無家可歸的孩子。”

深夜無滴滴出行成難題,但我們離不開的並不是滴滴

此種現象迅速引發了熱烈討論。有觀點認為,滴滴“暫停深夜服務”的一刀切整改措施造成的後果在一定程度上會對民意形成裹挾。由於深夜打車難,就出現了許多報道給人以一種滴滴不可缺少的感覺。

這些觀點有意無意地形成了一種輿論力量,但這種沒了滴滴就不行的現象恰恰反應了出行市場的不正常現象。在幾年前出行市場的燒錢大戰中,滴滴合併快的、Uber,在出行市場的佔有率達到了90%。所以滴滴夜間服務的暫停,必然會導致出租車司機重新掌握議價權,並且促使一部分滴滴司機加入黑車隊伍,市場對此是有一定預期的。

然而想要從根本上解決這種離了滴滴就沒車的現象,正確的做法並不是呼喚滴滴儘快歸來。關於滴滴是否該一刀切,或者滴滴如何整改的問題都可以進一步討論。但是百日內連發命案,企業對此必須承擔應有的責任,不能因為打車難的現象就忽略滴滴該負的責任,或者降低整改標準。

深夜無滴滴出行成難題,但我們離不開的並不是滴滴

實際上,這種現象反應的是壟斷嚴重的問題。雖說打車平臺不只滴滴一家,但基本上都無法承接滴滴空缺後市場的旺盛需求。一家平臺只是暫時整改就暴露出諸多問題,反應了市場競爭扭曲的現象。

對此,相關部門應該出臺應對措施。黑車漫天要價、出租車拒載等問題,是數年前就存在的,相關部門應加以管束與協調,使運力得到合理調配,緩解市場供不應求的局面。對於違規車輛應該加大處罰力度,避免更多的消費者受害。

深夜無滴滴出行成難題,但我們離不開的並不是滴滴

基於網約車業務的整體收縮,即使滴滴整改結束,打車難的問題也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但即使如此,也不意味著我們離不開滴滴,而是應該發現問題,整頓行業,提升服務水平,改革管理體制。只有從行業層面改善,才能根治出行市場出現的一系列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