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 「杭州黨史上的今天」1979年9月5日,杭州市溝通運河和錢塘江工程指揮部成立

1979年9月5日,杭州市溝通運河和錢塘江工程指揮部成立。

「杭州黨史上的今天」1979年9月5日,杭州市溝通運河和錢塘江工程指揮部成立

大運河要延長了(京杭運河與錢塘江溝通工程開工 1983年)

1983年,京杭運河溝通錢塘江工程恢復動工,建成後的“三堡船閘”將京杭運河與錢塘江的溝通起來,實現了“江河之吻”。

京杭運河錢塘江溝通工程是浙江省的一項重點建設工程。它把古老的京杭大運河和錢塘江兩個互不相通的水系溝通起來,可擴展直達水運里程400公里,使浙江省五個水系(大運河、錢塘江、曹娥江、幣江、曹溪)連成一個以杭州為中心的水運網。

工程於1988年12月30日竣工。該工程的建成,讓千年運河和滾滾錢塘江實現了溝通。香港大公報盛讚這項工程為“地球劃線工程”。

「杭州黨史上的今天」1979年9月5日,杭州市溝通運河和錢塘江工程指揮部成立

如今的三堡船閘

見證人:原浙江省交通廳副廳長黃廷蘭

一波三折的動工之路

改革開放後,隨著現代化進程的推進和現代化交通工具的崛起,京杭運河日趨荒廢、蕭條,昔日的輝煌漸趨黯淡,遠不能滿足時代發展需要,沿河原有因航運而興起的商業也日益蕭條。

“京杭運河溝通錢塘江工程,就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提出來的。”黃廷蘭回憶,“當時我們都有這樣一個願望,希望大運河能和錢塘江溝通起來,使古運河直接與長江、黃河、淮河、海河、錢塘江五大水系溝通,使京杭運河在杭州溝通錢塘江,擴展直達水運里程400餘公里的水運網。”

但京杭運河溝通錢塘江工程的動工,可謂一波三折。“早在1977年,京杭運河溝通錢塘江工程就由交通部列項,我省負責實施開工後,僅在錢塘江邊建成圍堤1200餘畝土地,工程就緩建了。”黃廷蘭說。1980年,她隨廳領導赴南京,參加交通部召開的京杭運河建設工作會議,會上浙江代表就迫切提出要續建京杭運河和錢塘江溝通工程的建議,但未被正式獲批。

值得慶幸的是,這項工程引起了省政府領導的重視。在省政府、省廳的邀請下,由國家計委、交通部組成特派小組到京杭運河杭州段進行現場調研和勘察。最終,國家以另案項目批准了京杭運河溝通錢塘江工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