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事實證明,外國的種植模式並不適合中國

每個國家地實際情況都是不同的,中國農業問題,也不可能完全借鑑外國人的農業模式。首先,從資源上來說,我們國家人均耕地面積佔有量少,根本形不成規模優勢。而且我們國家的耕地多是山地丘陵,平整的耕地也是十分有限的。這就導致了農業全機械化在我國會遇到很大的障礙,而且由於地理原因我國的絕大部分土地都無法實現機械化。而如果有的地方因為無法使用機械,而造成成本上升,那麼他們的種植收益必然受到影響,他們要不就是改種不需要機械操作的農作物,要不就只有撂荒或者是種樹了,而這都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結果。因為這樣只會使我國的農業越發的依賴進口。

事實證明,外國的種植模式並不適合中國


我們自己要明白,我們種地是為了什麼?

我們中國農民種地,第一是為了農民自己可以通過勞動擁有美好幸福的生活,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為了保障我們國家的糧食安全。而我們看看現在的中國的農業,農民怨聲載道,歸根結底還是農民雖然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可是卻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回報。外國糧食的衝擊固然是一方面,但是我認為還是國人對糧食的認識不夠。糧食不是可以用金錢來衡量的東西,我們自己的糧食體系出現問題,也就是從進口糧食開始出現在國內市場開始的,國外的農業之所以發達,並不是因為他們多麼的先進,而是他們的農業體系比較完善,可以說是水潑不進,全球貿易的開放並不會對他們造成大的影響,因為他們就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只有他們“吃人”別人很難傷害他們。

事實證明,外國的種植模式並不適合中國


所以我認為“以卵擊石”並不可取,拿我們自己國家的飯碗冒風險也是不可取的,不要因為外國的糧食便宜就認為可以一直吃外國飯了,從而對我們國家的農民不聞不問,還說“改革是要有陣痛的”這是很不負責任的行為,如果我們一直懷著這樣的態度對待農業,必然會付出高昂的代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