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不一般,川南首座藝術景觀天橋在自貢開始吊裝了~

不一般,川南首座藝術景觀天橋在自貢開始吊裝了~

14日凌晨,施工方對仁和路立交橋人行天橋第二聯第一段進行了吊裝,接下來還將進行20次吊裝才能把整個天橋吊裝完畢,預計國慶前具備通行條件。據悉,該天橋的設計不僅融入了“龍、鹽、燈、山、水”五個要素,還將成為川南地區首座大型藝術景觀天橋。

不一般,川南首座藝術景觀天橋在自貢開始吊裝了~

不一般,川南首座藝術景觀天橋在自貢開始吊裝了~

1

工藝複雜 21次吊裝方能組合完畢

13日,大安區交警大隊發佈通告,於14日凌晨00:00-7:00對仁和立交橋各路口採用水擋進行封閉,以方便天橋的吊裝工作。凌晨,施工方將天橋組件運輸到位並將其順利吊裝平放。這是該人行天橋的第二聯第一段吊裝。14日上午,記者在現場看到,整個人行天橋的10餘根樁基已經建造完畢,在立交橋靠近周家衝一邊的花壇內有一段天橋已經安放完畢。

“等兩天我們還要進行第二次吊裝,總共要吊裝21次才能吊裝完畢。”大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之所以施工如此繁複,是因為這座天橋的設計極為獨特,“這座天橋是自貢首座藝術景觀天橋,在整個川南地區也算是獨一無二的,所以其工藝要求極高,天橋的生產和吊裝都只能一段一段的來進行,現場拼接焊接,這樣才能保證與最初設計相符,在保障通行的同時達到最好的景觀效果。”

不一般,川南首座藝術景觀天橋在自貢開始吊裝了~

據介紹,該橋橋樑全長311.5米、寬4米,緊挨著仁和路立交橋主橋而建,設計融入了自貢特有的“龍、鹽、燈、山、水”五個要素,以“龍文化”為主導元素進行展現。根據施工進度,預計今年國慶前全部吊裝完畢,具備通行條件。而後,施工方將對大橋進行部分裝飾作業,不影響市民通行。

不一般,川南首座藝術景觀天橋在自貢開始吊裝了~

2

人車分離 將成為自貢又一道風景

“天天都在盼鬥它通嘛。”家住周家衝的顏大爺告訴記者,他基本每天都要從立交橋過去買菜,但人車混行總讓他覺得很不安全,“車子來來往往的,大人還好,如果是小娃兒過橋就讓人很擔心。”顏大爺稱,希望天橋能早日通行,這樣人走人行天橋,車走車的天橋,各行其道,互不影響,既安全也方便。

不一般,川南首座藝術景觀天橋在自貢開始吊裝了~

記者在現場看到,仁和路立交橋地處仁和路與人民路、廣華路、周家衝路相交的十字路口,來往車流十分繁忙。然而,這座立交橋自修建以來便沒有單獨的人行通道,常年都是行人與車輛在橋上混行,存在極大安全隱患,也影響車輛的順暢安全通行。

“修建人行天橋的目的就在於提供安全、舒適、有趣的專用人行通道,讓人車分離,解決緩堵,並連接各區域的商業交流廊道。”大安區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人行天橋修建後還將成為提升城市景觀品質的新地標,“根據設計初衷,該橋橋身橫跨於東西向,曲線型的平面設計與現行交通流遙相呼應,並與周邊景觀相互融合、穿插,彷佛一條蜿蜒的臥龍在城市綠地中嬉戲遊玩。上部構架取用恐龍骨架元素構建城市景觀廊道,起伏飄動的立面猶如流動的音樂韻律,清新優雅,衍生出具有功能性的城市雕塑。”

不一般,川南首座藝術景觀天橋在自貢開始吊裝了~

設計效果圖

不一般,川南首座藝術景觀天橋在自貢開始吊裝了~

設計效果圖

記者注意到,根據設計方案,該人行天橋在橋面預留了供行人休憩的空間中,還有大小不同的孔眼被設計成名為“時光之眼”的趣味空間,讓市民在行走中與距今2.05至1.35億年前侏羅紀時期恐龍時代拉近距離,以藝術化的手段讓這些恐龍巧妙地穿越到現代都市之中,無疑將成為自貢又一道風景。

自貢晚報記者 蘭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