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保護北海紅樹林!人人有責!

每年7到10月,紅樹品種之一的白骨壤就會長出果實——欖錢。

保护北海红树林!人人有责!

紅樹林周邊村落的村民熟練掌握著採摘欖錢的技巧,數十年來,他們相安無事地和這片紅樹林融洽相處,期待每一年紅樹的饋贈。

欖錢,不只是餐桌上的一道菜

在專家學者眼中,欖錢是白骨壤的種子,在北海群眾眼中,欖錢是一道北海特色菜,而在下村村民張麥英一家眼中,欖錢卻是一種“緣分”,串聯著家中祖孫幾代的生活印記。

早上6時許,天剛矇矇亮,50歲的張麥英便挎著一個小竹籃出門,沿著潮溝走進紅樹林裡,這時正處低潮期,他想趁著清晨海邊太陽還溫柔的時候,摘點欖錢回家做菜。

摘回來的欖錢是苦的,要燒一大鍋開水燙過剝殼,再放到井水裡泡上好多遍去除苦汁,最後拿籃子裝好放到門口魚塘裡泡著,吃的時候就提籃子撈一點。

對張麥英來說,欖錢除了能做菜,還能做藥。

9歲那年,張麥英因上火導致喉嚨疼痛難忍,連話都說不出來。在那個缺醫少藥的年代,並沒有醫療條件可以及時就醫。

張麥英家裡的大人都在生產隊幹活,大姐只好用老人教過的土辦法,拿曬乾的欖錢泡水給他喝。

一入口,喉嚨感覺不發熱了,涼涼的很舒服,中午吃過飯又喝了一杯,到晚上已經能出聲了。

張麥英從屋裡拿出一小袋曬乾欖錢說,這個事情讓他印象深刻,如今他每年都會摘一些欖錢回來曬乾收好,家裡孩子上火了就拿出來泡水喝。

保护北海红树林!人人有责!

△張麥英向記者展示曬乾的欖錢 北海晚報記者攝

在張麥英的影響下,兒子張清琪也對欖錢有著別樣的認知。

每年暑假剛好是白骨壤結果成熟的時候,我們一群小孩子就到紅樹林去摘欖錢、挖螺,拿回家自己做菜打打牙祭。真正讓對欖錢有了根本上的認識,還得從2016那年說起。

張清琪笑著說。2015年,在外打工的張清琪選擇回到北海創業,利用家門口這片灘塗做起了“歡樂趕海”項目。

2016年,廣西環保組織美境自然來到北海開展濱海溼地保護宣傳活動,在活動上,張清琪這才準確瞭解到欖錢從結果到成苗的過程,瞭解到紅樹生長的不易,也正是從這時候開始,欖錢對他來說不再是一道菜,而是海洋環保的象徵。

張清琪:

對於海邊人家來說,欖錢不僅是一種食物,它依附生長的紅樹林更是我們安定生存的天然屏障。雖然我們摘欖錢,但是我們不傷紅樹,希望外來的遊客不要貪圖新鮮就任意踐踏紅樹。

粗暴任性的採摘,環境遭破壞

從三四年前開始,馮家江吊橋周邊,有越來越多的外來遊客,加入到欖錢採摘的隊伍當中,和村民自然的勞作技藝不同,遊客的起步落腳,都能讓紅樹林“斷子絕孫”。

8月9日上午6時許,馮家江吊橋南側灘塗的紅樹林間已經有不少忙碌的身影,村民們熟練地將白骨壤上的欖錢摘下扔進隨身攜帶的塑料桶。

在這一帶勞作的基本是白虎頭村或僑港一帶的群眾,趁著當下欖錢開始上市的好時機,他們趁早上剛剛退潮,趕緊到紅樹林裡採摘。

有的人在採摘時基本不看腳下,看到哪裡的欖錢多、個頭大,就往哪裡鑽,在“嚓嚓”聲中,紅樹的氣根慘遭踩踏。

保护北海红树林!人人有责!

△遭踩踏的紅樹氣根 北海晚報記者攝

由於馮家江吊橋南側的紅樹林緊挨著銀灘景區,許多遊客也跟著村民一同下海學著採摘欖錢,但與當地村民傳統勞作不同,遊客們的採摘方式近乎粗暴,甚至把整根紅樹枝椏折斷,拿到手裡慢慢摘光枝椏上的欖錢再扔掉。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一片區域的紅樹林遭到較嚴重破壞,部分紅樹因氣根被踩斷而枯死,不少紅樹上還纏著塑料袋、棉被、漁網、塑料瓶等垃圾。

紅樹的正常生長被嚴重影響,部分成人高的紅樹被漁網纏住,部分枝葉已經枯死發黑。

一名女遊客邊說邊摘:

我也不知道這些東西(欖錢)能幹嘛,我看別人摘,我就跟著摘。

當記者告訴她“這是受國家保護的紅樹,不能破壞”,女遊客一臉不屑。

甭講那些沒用的,出來旅遊就是玩,這不讓摘那不讓動,那有什麼意思!

保护北海红树林!人人有责!

△一名遊客在採摘欖錢 北海晚報記者攝

紅樹林遭破壞,廣西北海濱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處主任唐筱潔很痛心。

唐筱潔告訴記者:

以往採摘欖錢的只有大冠沙、中冠沙、小冠沙等區域的村民,他們世代勞作,懂得在採摘的同時給紅樹“留種”,而且附近村落採摘紅樹的村民不多,這種傳統人工採摘不會給紅樹的正常繁殖帶來太大影響。

然而,近三四年來,採摘欖錢的人越來越多,連福成、僑港等其他鄉鎮的村民也跑來這裡採摘,甚至在北海定居的外地人和外地遊客也來“湊熱鬧”。

幾輪“收割”下來,欖錢所剩無幾,不但欖錢無法在樹上正常成熟發芽,連掉落地裡紮根的幼苗也被採摘大軍踩死。這種情況下,紅樹林只能陷入“掙扎求生”的困境。“我們眼前這片紅樹林總有一天會遭遇滅頂之災”,唐筱潔憂心忡忡地說。

紅樹林會是下一個“北海沙蟲”嗎

用傳統的勞作方式向大自然討飯吃,這無可厚非!但肆意妄為去破壞大自然饋贈的“飯碗”,卻是非常不得當的行徑。

記者在進行這次採訪時,想起了幾年前興起的高壓水槍打沙蟲,幸好,在當地政府的高壓打擊下,這一種卑劣的破壞自然生態行為已經得到遏制。

如今,大量外來遊客貪圖新鮮,過度、粗暴採摘欖錢,如果不及時加以制止,恐怕紅樹林就沒有沙蟲那樣的好命了。

欖錢是紅樹白骨壤的果實,需要在樹上成熟發芽後,再落地紮根生長。

雖然摘欖錢是北海沿海村民幾百年沿襲下來的傳統勞作方式,但凡事講究一個度,適度採摘無礙,過度、粗暴、甚至收割式採摘,已經遠遠超過這個度,而近幾年的採摘期更是不斷前移,果實尚未成熟就被摘下,無異於給紅樹做了“結紮手術”,斷了紅樹的“子孫後代”。

螻蟻之力可以決堤,每一個採摘者都認為,自己不過摘了幾顆欖錢,但成百上千的人持續數月的採摘後果如何呢?

群眾需要改變傳統思維,不能再用過去的觀念來定義“靠海吃海”,如今應該科學利用這片灘塗,發展趕海、漁家樂等旅遊文化產業,用環保、可持續發展的方式,來利用好身邊的海洋,把“靠海吃海”變成“靠海用海、用海護海”!

政府部門也要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找到群眾生產生活和保護紅樹林之間的平衡點,如將紅樹林劃分區域,重點保護區禁止採摘,合理利用區實施“輪採製”,避免過度採摘!

以確保紅樹林的可持續繁育,同時利用創業、創新扶持等政策,鼓勵群眾轉變生產模式,利用紅樹林發展觀光旅遊、文化體驗等新型產業。

目前北海仍擁有一片完整的紅樹林,希望在政府和當地群眾的共同努力下,這片紅樹林能茁壯成長,成為北海的又一張“城市名片”。

▍圖文資料:北海晚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