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 “寶島眼鏡(連鎖)”多為山寨店 品牌混亂“傍名牌“現象愈演愈烈

北青網記者 羅雪峰 實習記者 吳曌

同款名稱竟然不是同一家店?近日,家住北京豐臺區的劉女士購買眼鏡時發現,自家附近兩家 “寶島眼鏡” 同款眼鏡售價不一樣,其中一家店員告訴劉女士,另一家 “寶島眼鏡” 是 “假店” 。劉女士無奈向記者表示,自己選擇 “寶島眼鏡” 是因為看中了它的品牌口碑,沒想到光顧了多次的 “寶島眼鏡” 竟然是一家 “山寨店” 。

“寶島眼鏡(連鎖)”多為山寨店 品牌混亂“傍名牌“現象愈演愈烈

劉女士所述山寨店的全稱其實是“寶島眼鏡(連鎖)“

記者根據劉女士提供的地址來到位於北京豐臺區的 “寶島眼鏡”店,發現 “山寨店” 和 “正宗店” 門臉上確實都寫著寶島眼鏡,不過其中一家後綴 “(連鎖)” 二字,兩家店的店員服裝、工牌和櫃檯上也都赫然寫著 “寶島眼鏡” ,而且裝修風格、所售眼鏡品牌和品種也較為接近,不仔細琢磨容易忽略兩店的區別。記者現場隨機採訪了幾個消費者,他們也都認為 “山寨店” 就是經常出現在廣告中的知名眼鏡連鎖店。

“寶島眼鏡(連鎖)”多為山寨店 品牌混亂“傍名牌“現象愈演愈烈

“寶島眼鏡” 在北京地鐵上打廣告

“寶島眼鏡” 品牌形象混亂

根據百度百科收錄的 “寶島眼鏡” 詞條,寶島眼鏡1981年創辦於臺灣,創辦人是王景鍾、王國勝兄弟和陳國富夫婦,其LOGO設計以臺灣島的形狀作為標誌造型,寶島臺灣狹長的結構猶如人臉的造型,配上眼鏡就構成了寶島眼鏡的LOGO造型。 三十多年來,寶島眼鏡在華人界頗有名氣,在大陸也陸續開了1200多家門店,北京門店更是覆蓋了各大知名商圈。

“寶島眼鏡(連鎖)”多為山寨店 品牌混亂“傍名牌“現象愈演愈烈

寶島眼鏡官網顯示其使用的商標由國家商標總局核發

記者在北京用百度地圖搜索關鍵字 “寶島眼鏡” ,除了帶有上述LOGO的店鋪,還發現了多種其它 “寶島眼鏡” ,例如搜索結果中的 “寶島眼鏡(北太平莊街店)” ,雖然招牌與臺灣寶島一樣使用了黑底黃字,但是在右下角多了 “連鎖企業” 四個小字;搜索結果中的 “寶島眼鏡(王府街店)” 則是藍底黃字(臺灣寶島眼鏡也曾採用過這種配色),門店招牌是一個紅白色四方形組成的LOGO加上 “寶島眼鏡連鎖” 6個字。搜索 “寶島眼鏡連鎖” 還能檢索出更多 “品種” 的 “寶島眼鏡” ,例如位於青年路的 “寶島眼鏡(連鎖)” ,招牌由藍底黃字和紅底白色曲線的LOGO組成;搜索結果中位於豐臺區小屯路的 “寶島眼鏡(連鎖)” 招牌由藍底黃字和的紅色英文字母LOGO組成。

“寶島眼鏡(連鎖)”多為山寨店 品牌混亂“傍名牌“現象愈演愈烈

這些 “寶島眼鏡” 孰真孰假?資料顯示,在2000年,創辦於臺灣的 “寶島眼鏡” 申請註冊了 “寶島(簡體)” 商標,2011年5月27日,隨後也開展了幾十年的慢慢維權路,但是市面上各色 “寶島眼鏡” 並未消失。究其原因,業內人士分析,雖然寶島商標註冊在先,國內任何企業都不能再註冊寶島眼鏡的商標,但是在不同的地區註冊一家叫寶島名稱的公司卻不受限制,而這些公司因又通過加盟的方式進行連鎖擴張,造成了 “寶島眼鏡” 品牌形象混亂的局面。

各色 “寶島眼鏡” 遍地開花,不僅讓消費者 “傻傻分不清楚” ,也迷惑了一些投資眼鏡實體店的個體戶。寶島眼鏡官網首頁突出顯示了一則公告,公告稱近期有不法分子冒用 “寶島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及 “王景鍾” 先生的名義,發佈寶島眼鏡招商加盟廣告,並聲明 “寶島眼鏡” 從未發佈過任何與招商加盟有關的信息。不過截止發稿前,利用百度搜索 “寶島眼鏡連鎖” ,依然能獲取多條加盟 “寶島眼鏡” 的信息。

“寶島眼鏡(連鎖)”多為山寨店 品牌混亂“傍名牌“現象愈演愈烈

寶島眼鏡官網提示

“寶島眼鏡(連鎖)”多為山寨店 品牌混亂“傍名牌“現象愈演愈烈

“傍名牌” 難消經營壓力

名牌意味著高附加值。記者發現, “正版” 寶島眼鏡店通常開在繁華地段,規模比較大,品種齊全,進口的和高檔的產品居多,眼鏡售價基本都在千元以上,如果想配一幅輕薄、時尚的近視眼鏡,基本上花費在兩千元至五千元的之間。

相比之下,各類 “寶島眼鏡(連鎖)” 無論從裝修還是售賣品牌來看,通常都要 “低檔” 一些,即使是同品牌,也要比寶島眼鏡賣的便宜,甚至比同地段其他眼鏡店都要便宜。例如一款暴龍近視鏡框, “寶島眼鏡(連鎖)” 某店售價七百多元,打八折出售,而同地段的一家不知名眼鏡店同款售價也是七百多元,但不打折。不過即使如此,這家 “寶島眼鏡(連鎖)” 依然門可羅雀。與此同時,在百度地圖的點評頁面,某 “寶島眼鏡(連鎖)” 差評率接近50%。從用戶評價來看,該店所售眼鏡第二天就出現質量問題,與此同時服務水準還遭到吐槽。

“寶島眼鏡(連鎖)”多為山寨店 品牌混亂“傍名牌“現象愈演愈烈

不少消費者表示,相比去門店配眼鏡,在淘寶配眼鏡不僅便宜而且快捷。記者在淘寶搜索上述暴龍眼鏡,發現同款鏡架網上只賣兩百多元,加上一幅 “明月防藍光非球面” 鏡片總價也僅相當於門店單鏡架價格。一批消費者流向網店,進一步壓縮了普通眼鏡店的生存空間。一面是店鋪、人工成本的上升,一面是網店低價競爭的壓力。曾經公認的“暴利眼鏡行業”似乎風光難續。

據瞭解,中國不僅是世界潛力最大的眼鏡消費大國,而且已成為世界領先的眼鏡生產大國,然而目前國人自己的高端眼鏡零售連鎖品牌卻沒有幾個,隨著消費升級的步伐和互聯網的衝擊,遍佈全國大街小巷的眼鏡零售店日子越來越不好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