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吃驚!老外最熟悉的中國酒不是茅臺,是青島啤酒!

近日,中國外文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在青島發佈的調研報告結果顯示,綜合最近三年的數據發現,青啤、聯想、華為、阿里巴巴、中國國航、中國銀行、海爾、海信、中心、小米等中國品牌,在海外均擁有較高知名度。

在調查的食品、飲料、酒水、餐飲類產品中,青島啤酒名列第一。

吃驚!老外最熟悉的中國酒不是茅臺,是青島啤酒!

這項名為中國品牌與中國國家形象的調研報告顯示,對於海外民眾而言,當地的傳統媒體、新媒體和使用中國產品是最主要的中國信息瞭解渠道,相比去年比重有所增加,今年分別達到62%,51%和35%。

吃驚!老外最熟悉的中國酒不是茅臺,是青島啤酒!

和中國企業的故事、文化和歷史相比,產品和服務是他們最感興趣的,佔比高達70%。在食品快消領域,青島啤酒之所以拔得頭籌,源於海外消費者對青島啤酒良好的消費體驗。

吃驚!老外最熟悉的中國酒不是茅臺,是青島啤酒!

該報告認為,青島啤酒產品銷售、品牌傳播、消費者體驗、粉絲互動“四位一體”結合的品牌推廣模式對消費者認知產生了重要的拉動作用。調研反饋顯示,消費者基本源於通過產品消費體驗強化了對品牌的認知。

有媒體稱在Twitter、Facebook等網絡社交平臺上看到,來自世界上百個國家的消費者在上面交流喝酒經驗,展示照片。通過社交軟件和全球消費者進行溝通、互動,青啤股份甚至把網絡海外促銷交由外國人來做。

2017年被調查的21個主要國家中,對青島啤酒熟悉程度最高為韓國,接受調查的人群中接觸或聽說過青島啤酒的佔比高達94%。對青島啤酒認知度較高的國家還包括印尼(89%))、印度(70%)和日本(65%)。中國外文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近三年的調查顯示,青島啤酒在發達國家的知名度高於發展中國家。尤其是2014年,青島啤酒是品牌調研樣本中,唯一在發達國家的熟悉程度高於發展中國家的品牌。在海外受訪中,熟悉青島啤酒的多為男性和年輕人群體。

吃驚!老外最熟悉的中國酒不是茅臺,是青島啤酒!

據悉,青島啤酒出口不僅僅是為了賣產品,而是以品牌帶動產品,讓民族品牌在全球紮根。青島啤酒在海外實施“三高”原則:高品質、高價格、高可見度,從來不打價格戰。在美國,青島啤酒的平均售價是當地啤酒均價的2倍。青島啤酒是德國本地啤酒均價的3倍,是哈薩克斯坦本地啤酒平均售價的4倍。

為啥青島啤酒在國外買這麼貴?

“差異化的口味和合理成本確保高質量,高質量來支持高價格。”青啤股份董事長孫明波道出青島啤酒在海外溢價緣由。

同樣是中國酒,以飛天茅臺為代表的白酒近年來也加大了開拓國際市場力度。成立於1993年的茅臺股份的子公司貴州茅臺酒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主要負責茅臺酒的出口業務,目前茅臺酒海外市場已經覆蓋了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南部非洲、國際及中國的重要免稅市場。通過發展國際經銷商,茅臺酒的國際市場營銷網絡正逐步形成。除茅臺股份和五糧液在白酒出口規模上較大外,洋河股份、水井坊、瀘州老窖等均以免稅渠道、參加國際酒展、舉辦官方酒會或雞尾酒進入酒吧等方式擴大白酒品牌的國際影響力。

但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代表,白酒的口感和度數一直是困擾該酒種走出國門的一道門檻。

去年,該中心在G20國家的調查結果還表明,中國的整體國際形象正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36%的被訪者認為,中國企業可以帶來新的資金技術,32%的被訪者認為可以增加就業機會,21%的被訪者認為可以增加政府稅收。2015年的國家形象調查顯示,“一帶一路”沿線12個主要國家認可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合規性、公共關係、透明度、本土化的比例分別為54.4%、55.9%、55.2%、50.9%、59.4%。

中國外文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對提升企業海外品牌提出建議,一是堅持內容為王,確保產品品質;二是提升服務水平,延長品牌鏈條;三是找到精準客戶,做到一國一策;四是增強社會責任,提升本地口碑。

中國外文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成立於2004年,是經中央批准的從事對外傳播和國際涉華輿論研究的專門機構,國家級專業智庫。下設傳播戰略研究室、綜合信息研究室、國際輿論研究室,以及國家形象傳播與效果評估研究中心、“中國威脅論”研究中心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