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著力實施開放、融合、聚焦三大戰略

東營日報評論員

全市“解放思想大討論”務虛會,為我市提出了“打造山東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黃河入海文化旅遊目的地,建設富有活力的現代化溼地城市”的發展目標定位。要實現這一發展目標,就要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著力實施開放、融合、聚焦三大戰略,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實現“打造山東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黃河入海文化旅遊目的地,建設富有活力的現代化溼地城市”的發展目標,必須著力實施開放戰略改革發展不停步,開放不止步,這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邏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劉家義書記在全省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工作會議上指出,縱觀山東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進程,什麼時候改革開放走在前列,我們的發展就走在前列;什麼時候改革開放落後了,我們的發展就落伍了。東營也是這樣,從1999年推進大開放、大招商、大發展,黃河三角洲開發、區域經濟發展就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開放是我們的法寶,如何開放?只有一句話,就是開放、開放、再開放,能開放就都開放!首先,

思想必須開放。這是中央的要求,也是省委的要求。騰籠換鳥、鳳凰涅槃,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有開放的思路。思路決定出路,思路怎麼來的?古人講要登高望遠,思路要寬、視野要寬,這個思路視野就是高起點、高標準。蘇浙粵三省幹部的思想觀念走在前列,堅持先幹不爭論、實踐見效果,他們的規劃體現的是世界眼光,營商環境對標的是國際標準,經濟發展聚集的是全球資源。尋標對標是解放思想、提升標準、推動工作的好途徑。在省內,我們要對標學習青島,對標學習濟南高新區;在省外,我們要對標學習杭州,對標學習蘇州工業園。對標學習,主要是學他們的思路、理念、工作方法、敬業精神。要堅持整體對標與單位對標相結合,整體學習、系統學習、深入學習,根據我們的實際真正轉化成自己的東西。其次,市場必須開放。破除“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觀念,所有的市場包括建築市場、市政工程市場、房地產市場、民生政務採購服務市場,都應該開放。越開放才能越發展,越開放才能越優質,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要以開放為原則,以不開放為特例。

實現“打造山東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黃河入海文化旅遊目的地,建設富有活力的現代化溼地城市”的發展目標,必須

著力實施融合戰略第一,產業融合。首先是三次產業融合。現代產業經濟已不像原來的三產界限那麼明晰,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產接二連三就是農業新六產,可以實現產業鏈相加,價值鏈相乘。其次是產業化與信息化融合。通過到南方三省學習,看清了數字經濟和智慧應用的大勢,互聯網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我們要用“互聯網+”來考慮產業發展。“互聯網+N”,可以衍生出無數的產業、無數的產品、無數的業態。傳統產業升級到智能製造,就成為高新技術產業。第二,產城融合。城市一定要有產業來支撐。對老城來講,產城融合主要是城市更新,通過基礎設施的配套、環境的打造、城市功能的完善,通過產業的導入、合理的城市功能配置,使老城的城市商業功能、文化活力、城市活力、經濟活力再次迸發出來。對新城來講,產城融合是要通過緊湊式的發展,通過一些片區或地區中心的打造,把產業和居住融合起來,把工作場所、衣食住行、醫療教育、休閒體育等資源合理配置好,使之成為居住之城、生活之城、工作之城,使之成為創新、創業、創客、創投之城。第三,
油地校融合。東營因油而生、因油而興,油地校團結共建是東營發展的重要優勢,也是東營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勝利油田的開發建設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為推動石油化工產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勝利油田憑藉著區域資源優勢,陸續在東營興建了港口、機場、水庫、防潮堤等一批基礎設施,實施了城市建設、經濟融合、技術轉化等多領域的共建項目,有力帶動了黃河三角洲的開發建設。中國石油大學依託勝利油田的勘探開發和黃河三角洲的開發建設,形成了勘探、鑽井、採油、技術、煉製等一條龍的鮮明的辦學特色,為全國石油工業培養輸送了大批高層次人才,也為東營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現在,隨著形勢的發展變化,特別是國企改革、勝利油田的瘦身、石油大學遷出東營辦學,油地校融合發展遇到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不管出現什麼樣的情況和問題,勝利油田在東營,其對區域發展的帶動作用不可替代,仍然是東營發展最堅實、最有力的支撐;石油大學有東營校區,有雙方長期形成的合作關係和感情紐帶,加強與石油大學的合作依然是我們集聚智力資源、開展產學研結合最現實、最有效的途徑。推進油地校深度融合,事關區域發展大局,事關東營長遠利益,是實現我們目標任務的戰略舉措,必須深化合作共識,堅持融合發展理念,努力開闢全新的發展路徑。一是找準問題破解難題“融合”;二是推進制度創新“融合”;三是積極搭建平臺“融合”;四是
搶抓改革機遇“融合”;五是建立長效機制“融合”。要強化油地校“一盤棋、一家人、一條心”的理念,進一步完善共建機制,拓寬合作領域,紮實有效地推進資源整合、產業融合、工作結合,開創油地校深度融合發展的新局面。

實現“打造山東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黃河入海文化旅遊目的地,建設富有活力的現代化溼地城市”的發展目標,必須著力實施聚焦戰略工業越發展,產業越集群;城市越發展,區域越聚焦。工業發展到工業化後期階段,肯定是集群發展;城市化到了後期階段,一定是集聚發展。要通過聚焦來促進集聚,以集聚來推動集群發展。第一,產業聚焦。就是按照以“四新”促“四化”和“傳統產業提質效、新興產業提規模、跨界融合提潛能、品牌高端提價值”的要求,集聚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培育未來產業,堅持“工業為主、企業為尊、集群發展”。東營人口少,傳統服務業發展空間有限,只有發展工業、發展港口,才能帶動金融、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才能夠擴大進出口;只有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才能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第二,

區域聚焦。產業佈局之後,接下來必然是空間佈局,因為新舊動能轉換必須與功能區統籌規劃。從我市制造業空間佈局來看,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是新舊動能轉換的主戰場、全市先進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先行區、“雙招雙引”的主陣地、產城融合的示範區。目前看,開發區的產業佈局、空間佈局、盈利方向都需要調整、完善和提升,體制機制更需要創新。東營港經濟開發區是新舊動能轉換的主戰場、魯北高端石化基地的核心區、“雙招雙引”的主陣地、新材料產業的拓展示範區,要堅持港區一體、融合發展。其他6個省級開發區是發展特色經濟、民營經濟和“雙招雙引”的重要戰場,關鍵要突出特色,明確主導產業,圍繞產業集群,突出縱向產業鏈延伸、橫向綜合配套來發展,這樣才能有目標、有方向,有吸引力、有競爭力。

從城市空間佈局看,城市要有邊界,城市周邊基本農田要劃定好,不能蔓延式地、攤大餅式地發展。城市邊界控制住了,再要發展拓展就要跳出邊界建設衛星城,這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城市組團發展和城市精明增長。因為中心城區的空間佈局要確定,結構和架構出來以後,就決定了水資源佈局、綜合交通佈局、商業佈局、公共服務設施佈局、溼地生態間隔和生態綠地的方向和底圖。我們一定要牢固樹立組團發展、生態間隔、產城融合、精明增長、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一定要突出城市特色,保持城市風貌的整體性、文脈的延續性。文化設施、公園都要親近市民、方便市民,要提倡建設小綠地、小公園、小廣場、小休閒地、小停車場,多建口袋公園,讓市民出門有健身的地方、休閒的地方、停車的地方。一定要處理好產業與城市的關係,缺乏產業支撐,城市建得再好,也只能淪為一座空城。要把產業規劃和城市規劃結合起來,既根據城市空間佈局來規劃產業,也根據產業發展定位來做好城市規劃,使產業項目能夠按照規劃條件精準落地,避免“規劃跟著項目走”的問題。第三,

政策聚焦。政策是發展的手段。政策主要分兩種,一種是產業政策,一種是區域政策。國家和省裡都出臺了很多政策,比如創新創業的政策,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兩化融合的政策,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政策,生態保護與修復的政策。最近,財政部和農業部又推出了農業領域PPP的政策、田園綜合體的政策。省裡還有新舊動能轉換的政策,產業基金的政策,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認真研究,及時掌握信息,提前做功課、做項目,爭取我們的項目進入上級盤子。在地方層面,我們要梳理、整合、強化支持產業集群發展的政策,支持產業集群龍頭企業發展、平臺建設、科技創新的政策,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的政策。要建立新舊動能轉換基金,設立引導基金、母基金、子基金,引進社會基金,委託專業機構來經營管理基金,通過基金來引進項目,通過基金來支持產業集群發展。第四,資源聚焦。土地資源方面,要向重點項目、先進製造業和先進服務業項目優先供地、保證供地。領導資源方面,要突出領導掛帥。對重點產業集群、重點企業、金融動能轉換、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監管等,領導要親自掛帥,協調推動、督促解決重大問題。社會資源方面,對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引進的企業、引進的人才,產業集群上的龍頭企業、“隱形冠軍”企業以及企業家,要重點扶持、重點支持,在政治上給地位、政策上給傾斜、宣傳報道上給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