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3 西秀區:就業扶貧“造血”促增收

2014年以來,累計幫扶就業23580人,截止去年底,西秀區貧困勞動力僅441人未就業。這是該區脫貧攻堅“造血式”扶貧創下的一項記錄。

就業是民生之本、安國之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增加就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脫貧方式,長期堅持還可以有效解決貧困代際傳遞問題。”

對於西秀區來說,就業收入是貧困戶收入的主要來源和主渠道,收入穩定增加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就有了希望。

西秀区:就业扶贫“造血”促增收

鄉鎮招聘會(楊武站)

為了抓住“就業脫貧”這個“牛鼻子”,暢通貧困群眾的就業增收之路,西秀創新實踐“就業崗位我給你、就業信息我送你、就業技能我教你”的“三個我和你”就業扶貧模式,為失業人員特別是貧困人員送崗位、送信息、送技能,進行“造血”式扶貧。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讓貧困群眾充分就業,通過就業激活內生動力,實現持續增收、穩定脫貧,達到“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目標。

如此,一次次就業失業登記耐心服務,一次次政策宣傳不遺餘力,一次次招聘活動精心安排,一次次用工信息精準發送,一次次就業培訓教授技能,讓貧困勞動力就業有了更多方向、選擇和技能,實現就業不再是一句空話。

西秀区:就业扶贫“造血”促增收

彩虹社區易地搬遷安置點家政服務技能培訓實操展示

西秀區大力扶持並引導一批工貿企業、微型企業和農業園區帶動就業7.6萬餘人,其中貧困人口4800餘人。其中,在西秀產業園區引進智能終端企業、科技創新企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落戶,拉動就業,目前,西秀智能終端產業園企業達33家,創造產值30億元,帶動2193人就業,206人為貧困勞動力。

2016年,西秀區大西橋村村民張豔一家因病致貧,2017年春節臨近,在一場招聘會上,張豔和弟弟張錢順利找到了工作。姐弟倆白天在西秀智能終端產業園一家手機生產公司上班,下班後回家照顧生病的父母。“我們每個月一共有六七千元收入,找到工作後,家裡就脫貧了。”張豔高興地說。

西秀区:就业扶贫“造血”促增收

車間進鄉鎮——福特電子廠(雞場鄉)

積極承接東部沿海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開展“車間進鄉鎮、脫貧有保證”行動,在產業園區、鄉鎮集鎮、中心村、易地扶貧搬遷點引進車間29個,創造就業崗位近萬個,解決2000多名貧困人員就業。

宏瑞傑皮革手套廠、成威科技電子廠、泰鴻玩具廠,是蔡官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春暉小區三個車間,幫助小區80餘名貧困勞動力實現了就近就業,這種“樓下上班,樓上安居”的模式,為他們舉家脫貧提供了不竭動力。

肖紅山老家在蔡官鎮浪竹村,愛人已去世,左臂曾骨折的他擔起撫養兩個在讀書孩子的重擔,好在去年4月份剛住進春暉小區新家,政府就聯繫安排他到宏瑞傑皮革手套廠上班。“都是些手上活,幹起來不累,一個月能領到1600元。加上都有低保、農合,娃娃們讀書也有補助,家裡寬裕多了。”說到這,肖紅山面帶笑容。

除了工廠、車間就業,西秀區還創造性地在農村開闢了新的公益性崗位就業點:“一村七崗”。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打通這一就業扶貧方式,讓1908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員走上村級環衛保潔、林業護林、水務河道保潔、交通道路護路等公益性崗位,每人每月勞務費800元。這不僅使農村貧困人員有了穩定收入,也推動了農村人居環境有效改善。

“我家媳婦幾年前生病走了,家裡也越來越困難。還好有政府、村支兩委拉我一把,安排我來負責村裡的環衛保潔,現在我有了固定收入,兩個娃娃經過動員也在外打工掙錢,生活慢慢的好過了。”寧谷鎮林哨村長衝組“一村七崗”人員郭興貴說。

除了幫助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西秀區還千方百計解決數千名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就業問題,不讓他們在同步小康路上“掉隊”。“百合花”行動就是該區助力殘疾人就業的一大創舉。

行動中,該區2015年建成全省第一家“殘疾人託養中心”,又整合鄉鎮敬老院等資源打造了“殘疾人託養中心聯合體”(簡稱“託聯體”),引進紡織廠、旅遊工藝品加工廠等多家企業進駐。如今,西秀區還在轎子山鎮規劃1397畝土地,建設以助殘扶貧為特色的“百合花小鎮”,構建“康復+託養+就業+教育+文體+培訓”殘疾人綜合服務平臺,推動殘疾人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西秀区:就业扶贫“造血”促增收

目前,該行動共帶動3836名殘疾人就業,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721人,實現了殘疾人“兜底保障”轉變為“就業脫貧”。

轎子山鎮貧困村民盧向陽今年48歲,年幼時因患小兒麻痺,下肢萎縮無法行走。他曾坐著輪椅四處求職,但都被拒之門外。2015年,區殘聯工作人員主動上門安排他到鎮殘疾人託養中心黔藝貝棉被生產公司上班。“我在託養中心吃住都不要錢,上班每月還有1600元工資,全家的低保也漲到了800元。廠長和殘聯工作人員對我和工友都很照顧,過年過節還給我們發禮品,我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他說。

在幫助貧困群眾就業的同時,西秀區全力提升他們的就業技能,集中人社、教育、農業、林業、婦聯等培訓資源為貧困勞動力提供“點單式”、“訂單式”培訓,構建就業扶貧“大培訓”格局,讓貧困人員掌握1至2門技能,滿足企業用工需求,加快貧困勞動力就業步伐。

大扶貧戰略離不開“大就業”幫扶。2017年初,西秀區有勞動能力未就業建檔立卡貧困戶還有5604戶9587人,通過多舉措激活他們的就業能力,全年共幫扶就業9146人,幫扶就業率達95.4%,就地就業率達到75%,讓貧困戶不出遠門就能實現增收,踏上脫貧“快車道”。

安順日報

記者:記者:吳學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