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中國古代北方的遊牧民族,從匈奴到突厥到遼金蒙古再到滿清等,他們之間有傳承關係嗎?

黑烈


公元前三世紀左右北方草原匈奴開始強大起來,關於匈奴人的族源至今沒有明確的定論,幾乎同時代的西漢太史令在《史記.匈奴列傳中》說匈奴人是夏桀子純維逃到草原後生息繁衍的後代,作一家之言可作參考。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匈奴人不是單一血緣民族,而是,包括婁煩,白羊,丁令,鐵勤等諸多民族聯合體。比如北匈奴西遷以後,鮮卑人佔領北方草原,留下來的十餘萬戶匈奴人又自稱鮮卑人。突厥人因居住在突厥山而得名,原為柔然帝國的鍛奴,六世紀時開始強大起來,阿史納土門可汗統一內部打敗柔然帝國,建立起東起興安嶺西自裡海的強大帝國。突厥人的族屬至今也沒有明確的定論,一種說法是"匈奴別部",現代土耳其人就認為突厥即匈奴不久前還把冒頓單于統一草原的時間定為土耳其建軍時間有二千二百多年的歷史。遼國契丹人和蒙古人一般認為出自被冒頓單于打敗的東胡。東胡人和匈奴人一般認為是出自阿爾泰語糸,同為遊牧民族,在風俗和語言上有一定的相似性。東胡人人潰敗後,一部分逃到烏桓山,以地為名稱作烏桓人。三國時期被北征的曹操擊敗逐步退出歷史舞臺。另一部分逃到鮮卑山,經過幾百年的休養生息又形成鮮卑人。鮮卑人入主中原建立燕,代,南涼,北魏,東魏,西魏,北齊等政權以後鮮卑人逐漸融入漢人之中。鮮卑人留在草原上的人建立了強大的柔然帝國。六世紀被突厥人滅國以後,一部分逃到西拉木倫河,老哈河一帶發展成契丹人。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八部後建立起強大的契丹帝國。女真人滅遼以後,耶律大石西征建立西遼帝國,斯拉夫人至今還稱中國為契丹,可見當年契丹鐵蹄冠絕天下有深遠影響|。柔然人另一隻逃到興安嶺稱室韋,唐朝時室韋人的一隻蒙兀室韋又稱萌古子發展成蒙古族。一種說法是蒙古人和匈奴人有一定血緣關糸。這也不奇怪,生活在草原上的民族,大體上是一樣的,當初有一部分匈奴人衣附鮮卑以後就自稱鮮卑人啦。金國是女真首領完彥阿骨打在1115年建立的國家。女真人的祖先是肅慎人,各個歷史時期有不同的名稱,漢魏時期稱勿吉,南北朝時期稱挹婁,隋唐時期稱靺鞨。靺鞨又分化成黑水靺鞨和慄靺靺鞨。黑水靺鞨的一支在遼金時期稱作女真人並建立起強大的國家統治東起淮水西至大散關的北中國地區。公元1234年被宋蒙聯軍所滅。女真人以漁獵和農耕為業,以定居為主,語言為阿爾泰語糸。女真人被滅國以後,關外的女真人經四百年休養生息又重新崛起和東北地區其他民族融合形成一個新的民族。1616年女真手領建立金國,史稱後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改女真名字為滿洲,即今天的滿族人。1644年清軍入關定鼎中原。1912年2月12日大清隆裕太后和浦儀宣佈退位詔書,清朝正式走向歷史共享國276年。






關東俠客


題主羅列這些北方民族有的有傳承關係,有的沒有,或者只是有關聯。

遼,契丹人目前已經很清晰了,主體就是流落東北的楚人,基因O2a。也是契丹直系傳人達斡爾人裡高頻存在的O2a。與泰國和傣族的O2a以及湖南漢族裡存在的那部分O2a一致。達斡爾還保留有潑水文化。這個體系應該是周代之後漢代前後流落東北的楚人。他們跟其他的北方民族都沒有傳承關係,但他們與蒙古關係很密切,這說明其古代可能一度知道自己的源流與蒙古裡的匈奴北三苗源流很近。



匈奴其實是北三苗O3和極北基因N系以及白匈奴R1a,這個有文化破解證據,比如湖南的三一如六就是說這個集團的。熊圖騰,熊湘和西藏象雄。西方稱呼 渾和鴻尼 也是對應帝鴻氏和縉雲氏,也就是所謂的驚鴻一瞥、鴻鈞老祖的由來。其傳承中,蒙古中的O3系、N系和R1a系就是。文化看,蒙古一詞源自苗蠻的勾芒一詞。就是說蒙古算匈奴的傳承。但蒙古有存在海量通古斯跟隨民族C系,所以這個傳承又是不純正的。

突厥其實與回鶻與純正的鮮卑是一個體系,但鮮卑裡後來融進了大量匈奴,所以後來說的鮮卑其實絕大多數都不是,而是匈奴北三苗。所以突厥與匈奴的關係其實是匈奴融入鮮卑之後發生的關係,但今天看土耳其,很明顯,只有很少量的白匈奴R1a。土耳其其實是日耳曼人留守人員帶領下的跟隨民族集團。因為日耳曼才是白突厥,哈薩克和党項原本才是黃突厥。現在的哈薩克則父系基因已經被置換了。

滿清其實是帝堯時代北逃的大鯀族後裔,融合了蒙古人、朝鮮族、漢人、通古斯跟隨民族的群體,很雜。其核心是大鯀族O1。


國病


我認為,以上這些民族中最大傳承的就是:

那就是不停地侵犯中原。區別只是,有的成功了,有的沒有成功。

首先要明確一點,題目當中提到的金代、滿清都不是遊牧民族。匈奴、突厥、遼、蒙古,是遊牧民族。

比如創立金朝的女真人,就是以漁獵為主、農業為輔,後期加上畜牧業。對此,北宋人徐夢梓在《三朝北盟會編》中,就有記載,“土多林木,田宜麻彀,以耕鑿為業”。

至於建立滿清的女真部落,更是以農耕和漁獵為主的農耕民族,跟遊牧民族完全扯不上關係。

只有匈奴、突厥、遼、蒙古才是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

不過這些民族都是從北面進攻中原,而且往往以騎兵為主(比如滿清吹噓自己騎射得天下),因此給人一種錯覺,認為都是遊牧民族。

其次,匈奴到突厥,再到遼和蒙古,草原上的強權更替,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為中原的王朝更替。

在遼闊的北方,數千年來,一直都是遊牧民們的舞臺,他們在這裡繁衍、生長,每隔上百年,就會南下侵略中原。

從秦始皇時期開始,他們就以匈奴、鮮卑、突厥、契丹、蒙古這樣的名字斷斷續續出現在中原史書的記載裡。

然而,就和中原王朝歷代興衰更替一樣,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儘管名字各不相同,核心統治集團各不相同,但是作為主體的草原遊牧民們始終都在那裡。

比如,北匈奴遭到漢朝打擊,被迫西遷後,留下的十萬部落就加入了佔據匈奴故地的鮮卑。“鮮卑因此轉徙據其地。匈奴餘種留者尚有十餘萬落,皆自號鮮卑。”

鮮卑六大部落之一的宇文部,就被認為是匈奴和鮮卑雜交的後裔。

同樣,成吉思汗讓蒙古人的威名傳遍世界。但事實上,他是在統一了克烈部、乃蠻部、孛兒只斤部等所有草原部落之後,讓蒙古人成為了“居氈帳的牧民”們的集體代名詞。

再次,以上這些民族,在血統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這些民族早期都沒有文字,缺乏可信的歷史記載,草原又是一個沒有邊界,流動特別頻繁的地域,因此,往往很難弄清楚他們的種族來源。

比如鮮卑,是五胡亂華時期最著名的一個,極其深刻地影響了中國歷史進程。

但他的族群來源,始終有很多說法。

最近,通過檢測北魏皇族元威的遺骨,樣本檢測結果為C2b1a1b1—F1756。根據戰國時期東胡墓葬、唐代室韋墓葬的樣本檢測結果對比可以得知,以上三者的樣本都是一致的。

由此,通過分子人類學的研究結果,呼倫貝爾大興安嶺就是東胡-鮮卑-室韋-蒙古等民族的搖籃,也證明了大興安嶺就是《魏書》中記載的大鮮卑山,即鮮卑人最初生活和起源的地區。

此外,根據對蒙古國柔然貴族墓遺骨的檢測,發現同樣為C2b1a1b1-F1756。

因此,我國史書中記載的柔然為“東胡之苗裔”、和鮮卑是同根同祖的說法一點也不錯(

“先世源由,出於大魏”)

此外,如果從長相上來看的話,草原上最早的強權匈奴,和最後一個強權蒙古人,極其酷似。

無論是中原漢人,還是羅馬歷史學家,或者是來訪的耶穌會教士,他們筆下的匈奴人和蒙古人,都有一樣的相貌:闊臉、寬鼻、高顴骨、眯眼、厚嘴唇、稀疏的鬍鬚等等。

還有,根據分子人類學的檢測,匈奴核心單于家族的父系是R1a。

由此證明了匈奴突厥,鮮卑蒙古的核心部落來自於不同的父系人群。

最後,遊牧民族們所採用的戰鬥方式都是類似的。

在機槍大炮發明之前,草原民族對定居民族最大的優勢就是機動靈活。他能時不時地來騷擾你,你想去打他的時候,卻早已經跑的遠遠地。

比如《新唐書》裡面記載突厥就是,他們是馬背上的民族,居無定所,強大了來騷擾你,打不過就跑。所以唐朝軍隊雖然多,但有力使不上。

再比如蒙古人,同樣用的是草原戰術對付敵人,在和基輔羅斯公國軍隊打仗時,蒙古人故意跑了9天,直到羅斯人進入圈套才反擊。

不過相比之下,北宋時,女真號稱“滿萬不能敵”,到了滿清的時候,主要戰術就是豬突,所以,滿清雖然機緣巧合征服中國,但他自己的死傷也很嚴重。早在吳三桂叛亂之前,就主要依靠漢人軍隊。

結論:

要想幾百個字說清楚這些民族的傳承很難,不過大家只要記住一點即可。

那就是,在遼闊的歐亞草原上,我們所知道的強權,都是從一個個最小的氏族,逐漸衍變成部落。當他越來越強大以後,又會像滾雪球一樣不斷吸納周邊的其他部落。

最終,形成一個民族。

當他因為各種原因失敗後,就像雪球一樣,又會逐漸分崩離析,逐漸退回到最初的部落形態,直到另一個強大部落的崛起。

這就是草原民族的規律。


小奔說史


塞外民族在文明上沒有傳承;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追溯文明起源足有四五千年,綿綿延續傳承至今。

但是北方塞外文明是一個接著一個的出現,一個又接著一個的消失。

匈奴,鮮卑,突厥,女真,蒙古。。。。。至今所存寥寥無幾。(只有蒙古人依然屹立於磧北)

雖然在漢人眼裡,塞外民族都是胡人,都是蠻夷,但是他們其實還是有區別的,屬於不同文明的群體。



塞外民族在信仰上有傳承;

從秦漢時期的匈奴人開始,所有塞外民族都喜歡劫掠中華。

在他們眼裡中華文明富饒而昌盛,有著世界上最好的資源和物產。

在物資貧困尤其是天災的時候,都不約而同的劫掠中華,對中國的邊界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雖然中華文明打敗了一個又一個的胡人,但是大漠永遠不會出現真空狀態,總有其他胡人取而代之。

中華邊界也世世代代受其侵擾!


瀟湘夜雨l


就其侵略性、殘忍性、掠奪性、破壞性、民族惰性、貪得無厭性而言,他們幾乎是一脈相承的,到今天為止也沒見他們為人類做出點兒什麼貢獻,包括他們的近親南朝鮮人都一個德性。

這幫人其實都是從通古斯來的,按照先來後到的原則,一撥一撥兒的都給自己胡亂起了名字,咱們中國人也是因為各地方的口音相差太大,就給他們起了名,羌、羝、戎、胡、夷、鮮卑的亂叫一氣。後來的突厥跟他們不是一回事兒,他們是阿爾泰跟高加索人的混血,維吾爾人另算。


土牛大哥


有傳承關係。但不是你認為的那種。

那麼大的草原本身就有很多部落,一個部落崛起兼併其他部落,完成統一。他後來敗了,另一個部落崛起取代他。

就那麼簡單。一個村子那麼多戶人家,競選當村長罷了。

為了獲得正統性,剛剛站穩腳跟的遊牧部落或者泛遊牧部落都會貼金,比如西夏認夏朝為祖先,滿洲認金為祖先(據說)

這個亞洲中北部崛起最有名的部落是蒙古,所以那個地方現在叫蒙古高原而不是匈奴大草原


宰亢


我認為中國的漢族是黃種人的代表,漢族是黃種人的主體。中國的周邊這些長相同漢族相像的少數民族都是漢族的子孫,在文明和文化上都深受漢族的影響。只不過這些少數民族在血統和文化上也受到外族的影響,也同漢族有些相異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