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這首小詩,僅十六字,但卻名垂千古,很多人讀過後淚流滿面!

在詩詞發展的過程中,唐詩宋詞無疑是兩座難以逾越的高峰,帶給我們的不僅是美的享受,更多的是情感的觸動。講到詩歌的中的情感,個人始終認為唐代以前的詩歌所包含的情感更加質樸,更加親切,更接地氣。因為那個時候詩的形式尚未定型,情感的表達也更為直接,有很強烈的民間色彩,如《飲馬長城窟行》中寫道:“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這樣的詩句在唐詩宋詞中很難讀到。

這首小詩,僅十六字,但卻名垂千古,很多人讀過後淚流滿面!

在唐代以前的詩歌中,漢樂府詩很有特色,令人印象深刻。“樂府”是一個官署,它的職責是採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故它蒐集整理的詩歌,後世就叫“樂府詩”。漢樂府詩繼承了《詩經》中的許多優點,語言的樸素自然而帶感情,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今日與大家分享的這首詩 《公無渡河》是一首漢樂府詩,可能很多人不曾讀過,但當你讀過之後,定會有所震撼!

這首小詩,僅十六字,但卻名垂千古,很多人讀過後淚流滿面!

《公無渡河》

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其奈公何!

初讀這首詩,有點讀不懂,可是多讀幾遍之後,似乎摸到了一些門道。這首詩雖然只有十六個字,但是卻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完整的故事。一個人不顧別人的勸誡,執意渡河,結果淹死在河裡,令人嘆息不已!詩中的“公”顯然知道他可能會渡河而亡,但依舊渡河,這是明知不可而為之!這是一種信念,是一種氣節。

這首小詩,僅十六字,但卻名垂千古,很多人讀過後淚流滿面!

現在每一次讀這首詩,最先想到的是荊軻,想到“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場景。生而為人,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追求,有著自己的信念,有著屬於自己的夢想,儘管前路坎坷不平,甚至為此葬送生命,但依舊義無反顧的前進。不是所有的堅持都能得到完美的結果,但堅持本身何嘗不是意義非凡呢?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