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雲浮 “風口”上養豬 農業“飛起來”

<table> 雲浮 “風口”上養豬 農業“飛起來”

在秦振德與溫氏股份合作的智能化養殖場,只需兩名員工便可養殖3600頭豬。資料圖片

/<table>

在雲浮養殖戶秦振德與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溫氏股份”)合作的養殖場裡,機械設備與互聯網取代了10名員工,正替他“照看”著3600頭豬。待豬出欄後,溫氏股份將按約定價格回購,並銷往市場。

記者在雲浮調研發現,物聯網、智能化設備等新技術與傳統農業結合成為趨勢,現代特色農業加速崛起。其中,以溫氏股份為代表的龍頭企業發揮引領作用。與此同時,雲浮也因地制宜,以南藥為抓手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南方“藥谷”雛形初現。

當前,廣東省委要求雲浮市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走在全省前列。雲浮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鬍海運表示,該市已研究制定了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意見等“1+7”系列文件,並取得初步成效。

“接下來,我們將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統籌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為加快全市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奠定堅實基礎。”胡海運說。

●南方日報記者 王芃琹 王雅鑠

智能養殖▶▶“給動物一個五星級的家”

6月7日上午11時,記者來到秦振德的養殖場辦公室,他正悠閒地與朋友喝茶聊天。一旁牆上懸掛的顯示器屏幕被分成25格畫面,上面播放著攝像頭從各個角度實時拍攝的豬舍情況。“現在,我可以在辦公室打打麻將、喝喝茶。只需時不時看看監控畫面,確保豬群沒打架就可以了。”他笑著說。

如今,“互聯網+”生態養殖成為風口。秦振德正是“踩”準了這一風口,與溫氏合作打造了一個智能化養殖場。場內共有三棟豬舍,飼養了3600頭豬。令人驚訝的是,整個養殖場僅有兩名員工。“這在以前根本不可能。”秦振德介紹稱,按照傳統養殖模式,每養300頭豬就需要一名員工,“鏟豬糞、洗豬舍、喂料等工作都需要人工完成。”

從秦振德養殖場出發,約10分鐘車程,便抵達廣東南牧機械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牧機械”)。只見公司外牆上貼著一句醒目的標語:“給動物一個五星級的家”。秦振德的養殖場裡裝了自動喂料系統、自動刮糞系統、水泥漏縫板、風機、水簾,一整套自動化養殖設備便是由南牧機械提供。

南牧機械是溫氏股份全資子公司,主要經營養雞及養豬設備、鋼結構畜禽養殖欄舍等,目前已成為細分領域行業領先的農機公司。簡單來說,該公司可為農場提供全套自動化養殖設備,讓動物能“拎包入住”。

30多年來,溫氏股份從中國農村實際出發,在行業中創造性地形成了緊密型“公司+農戶(或家庭農場)”的溫氏模式,由七戶八股8000元的小養雞場到如今年產值接近600億元,成為中國現代農牧業領軍企業。在溫氏股份的龍頭帶動下,去年雲浮有7328戶合作家庭農場獲得平均10.52萬元養殖費用。

當“公司+農戶”模式已不再新鮮的時候,“溫氏模式”的獨特性是什麼?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技術、模式、文化等要素驅動下,與農戶緊密型的合作關係正是溫氏模式的獨特之處,即將農民納入到公司產業鏈條、共建共享體系之中,跟農戶是委託養殖的關係,培育家庭農場這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在雲浮,龍頭企業推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帶動農民增收的成效明顯。目前,全市縣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10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以上32家。

今年第一季度,全市農業產業化經營帶動農戶27萬多戶,同比增加200戶,戶均參與產業化經營收入3954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5%。

南藥名城▶▶看準風口互聯網精英轉型“藥農”

推動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重要一環。如何使傳統農業實現“華麗轉身”,做到高效、高產、高附加值,是擺在許多城市面前的一大課題。

一方面,以溫氏股份為代表的龍頭企業正引領傳統農戶走上現代特色農業道路;另一方面,作為廣東重要的中藥材種植和加工傳統基地,雲浮以南藥的種植與深加工為抓手,建設廣東省現代特色南藥試驗區,打造“南藥名城”。

沿著國道324線進入雲浮市云城區腰古鎮芙蓉村委牛頭塱村,只見省道兩旁群山連綿,成片種植的牛大力長勢良好。

“這是pp聚丙烯材料,能抗紫外線,抗氧化,可用4年,不用除草劑就能加速種苗生長。”廣東小陽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程感桃看準“互聯網+”農業這一風口,選擇放棄原本從事的互聯網行業,轉型種植牛大力。

雖然從事行業變了,“互聯網”人的科學思維不變。程感桃與團隊從種苗選擇、土壤分析、種植技術、技術檢測、設備設施上,都採用精細化的種植方式和科學滴灌種植。

“與傳統種植不同,我們運用了大量現代科技,走的是高端市場路線。”他一邊說,一邊指著覆蓋在牛大力上的黑色薄膜介紹道,“如果用人工除草,需要支付每月6萬元;而採用有機種植可將費用縮減到3000元左右。此外,牛大力開花結果期間容易受到蚜蟲侵害的問題,我們也將通過生物除蟲的方式解決。”

牛大力是南藥的一種,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很高。“目前牛大力溼貨的市場收購價為25元—30元/斤。種植4年後的牛大力畝產可達800斤以上,每畝產值可達20萬元以上。”程感桃說。

放眼雲浮,南藥種植一直是當地優勢產業之一。如今雲浮在全市設有多個示範基地,牛大力種植總規模達1600畝,有利用價值的藥用植物有164科、670餘種,並吸引康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藥企紛紛落戶。

雲浮市農業局發展計劃科科長餘新盛介紹,目前全市在談在建南藥項目共88個,總投資190多億元。為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推進醫養結合,雲浮將用三到五年的時間,搶佔全國現代特色南藥發展制高點,把雲浮打造成為“中國南藥之都”。

富民興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8.5%

雲浮是廣東農業大市,同時也是廣東僅有的兩個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之一。近年來,通過構建富民興村農業產業,雲浮推動全市“三農”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餘新盛介紹稱,2017年雲浮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57.8億元,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64.3億元,增長3.1和3.5%。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24.4元,增長8.5%。

今年以來,雲浮將推進鄉村振興列作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並提出要堅持共謀共建共治共管共享理念,以精品村、精品線路打造為突破口,奮力推動雲浮市鄉村振興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胡海運表示,目前,雲浮已成立了由市委書記擔任組長的市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並研究制定了《中共雲浮市委、雲浮市人民政府關於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等“1+7”系列文件。

鄉村振興要實現富民興村。為推動產業振興,雲浮積極構建四個農業功能分區、兩條生態休閒農業產業帶的發展格局,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

目前全市農業產業化組織發展到2593個,其中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35個,培育廣東省名牌產品(農業類)33個,取得國家地理標誌稱號15個,全省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鎮7個、示範點11個,在談在建南藥項目共88個,總投資190多億元。

產業要發展,離不開人才隊伍的支撐。為保障產業研發創新過程中的人才供給,雲浮與廣東省中藥研究所等多家科研機構展開合作,進一步發揮產學研成果轉化功能。同時,還引入了廣東藥科大學雲浮校區,於今年9月正式開學,本科計劃招生1500人,研究生120人。

“如今,雲浮市溫氏集團躋身全球農牧企業前三名,養雞業規模在亞洲排名首位。經過建市20多年來特別是近年來的改革實踐,雲浮發展已經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迎來了利好疊加、大有作為的機遇窗口期,未來可持續發展潛力是非常大的。”胡海運說。

■關注

“牽手”佛山,雲浮邁向“氫未來”

引進全產業鏈項目共16個,率先構建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體系

在佛山,一種全新的公交車每天在佛山西站與三水萬達廣場之間往返。它外表與普通公交車無異,但行駛時發動機幾乎悄然無聲,也無尾氣噴出,只是不時滴下一絲水珠。這便是產自佛山(雲浮)產業轉移工業園(以下簡稱“佛雲園”)的氫燃料電池公交。

四年來,以對口幫扶為契機,佛山與雲浮這對“鄰居”攜手開啟氫能產業發展道路。目前,雲浮已引進全產業鏈上中下游項目共16個、計劃總投資53億元,在國內率先構築起較為完善的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體系。

隨著粵桂黔高鐵經濟帶建設提速,雲浮與佛山合作邁入新階段。去年,廣東發改委印發了《粵桂黔高鐵經濟帶合作試驗區廣東園雲浮分園發展總體規劃》。一年多來,雲浮分園基礎設施加快建設、配套服務不斷完善、高質量發展步伐加快。

雲浮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鬍海運表示,接下來將深入推進雲浮分園與廣東園在產業發展、新型城鎮化建設、政務營商環境、人才流動等各個領域的全面合作,推動佛山、雲浮一體化發展邁上新的臺階。

一個化學反應蘊藏的未來 28輛氫能公交已投放運營

當氫氣與氧氣“相遇”,通過一系列化學反應,產生水與電能。四年前,幾乎沒人能想到,這項技術將成為佛山、雲浮兩地產業升級的一大轉折點。

從佛山市區驅車駛入廣明高速,窗外的景色逐漸從城市變成了蒼翠的山林,不到2個小時,群山背後一排排標準化廠房出現在記者眼前,這是位於雲浮市思勞鎮的佛山(雲浮)產業轉移工業園。

在位於佛雲園的飛馳新能源汽車公司生產車間裡,一臺臺氫能源電池公交車正“走”下生產線。

“氫能公交車用燃料電池電堆代替了傳統汽車的發動機,儲氫罐代替了油箱和鋰電池板。你看公交車車頂高高隆起的部分,那就是儲氫罐。”飛馳公司技術工程師毛錦浩介紹稱,氫氣具有逃逸性強、揮發性等特徵,“一旦發生洩漏,氫氣能在短時間內揮發在空氣中,所以其安全性比燃氣更高。”

目前,飛馳客車已在雲浮建成年產5000輛氫能客車柔性化生產基地,成功研製6.9米、8.6米和11米三種規格的飛馳氫燃料電池客車,獲得新能源商用車整車生產資質。去年,由飛馳客車生產的首批28臺氫能公交車已在佛山、雲浮兩市投放,並實現上牌收費營運。

事實上,氫燃料電池客車僅是雲浮氫能產業鏈的一環。目前,雲浮在氫能產業鏈的上中下游引進集聚了近20家氫能核心企業,計劃投資總額53億元,涵蓋了制氫加氫、氫燃料電池及動力總成、氫能源車整車製造、氫能研究及產品檢測等產業鏈上中下游。

“佛山、雲浮產業共建園區從零起步培育發展氫能與燃料電池主導產業,在短時間內填補了國內相關領域產業與技術多項空白,並在國內外行業內擁有較大影響力和競爭優勢,正吸引越來越多國內外優質企業來此投資合作。”佛雲園相關負責人說。

超前佈局探索幫扶新路 “牽手”東風汽車打造華南基地

“對口幫扶既有短期做法,也有長期做法。所謂短期做法,就是將產業引過來,讓它落地並完成考核任務,但這不符合一個地方長遠的發展需求。”佛山市副市長,掛任雲浮市委常委、副市長,佛山對口幫扶雲浮指揮部總指揮許國說。

雲浮市生態環境優良,是西江水源的重要涵養地和珠三角的重要生態屏障。如何在不破壞當地生態的情況下,依據雲浮實際,探索一條對口幫扶的新路?很快,佛山將目光投向氫能產業。

一方面,氫能是公認的清潔能源,作為低碳和零碳能源脫穎而出。另一方面,氫能產業規模巨大,被喻為沒有“天花板”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更重要的是,目前,我國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發展處於全球同一起跑線,國際上還沒有形成對行業發展的壟斷,產業市場潛力巨大。

為了推動氫能產業發展,雲浮在提升產業承載能力的同時,積極尋找有氫能產業從業經驗和資源的合作者。廣東國鴻氫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國鴻氫能”)便是其中之一。

2015年,國鴻氫能正式落戶雲浮。隨後,該公司引進投產了年產2萬套的加拿大巴拉德新一代FC-9SSL燃料電池生產線項目。截至今年5月,國鴻氫能已經生產燃料電池電堆3200臺,銷售2500臺,斬獲訂單4652臺,成為國內氫能市場異軍突起的一匹“黑馬”。

就在今年2月,雲浮市政府、佛山對口幫扶雲浮指揮部與東風汽車集團成功“牽手”,在雲浮註冊設立東風特商氫燃料電池商用車華南生產基地,建設以氫燃料電池汽車為主、年產能為5000輛的新能源商用車生產線。

“東風特商氫燃料電池商用車華南生產基地一期項目將重點推動氫燃料電池物流車等系列產品的開發和規模化生產,並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發揮區域優勢,共享市場資源,大力開發市場,率先在廣東省實現全面推廣普及應用。”項目有關負責人說。

深度參與粵桂黔合作 瞄準五大目標打造雲浮分園

如今,近30輛氫燃料電池廂式運輸車已投入運營,一條綠色、環保的配送鏈通向佛山、雲浮兩市千家萬戶。今年,佛山、雲浮兩地計劃通過新的商業模式,形成300臺氫能公交車、1000臺氫能物流車市場應用規模。

加氫站被視為氫能產業的“供血系統”。如無意外,全國首個加油加氫站將於雲浮新興縣投入運營。“接下來,我們將利用佛山一環快速化改造打造全國首條氫能高速。爭取在2020年前,佛山市、肇慶市、雲浮市建成至少20座加氫站。”佛雲園相關負責人說。

氫能產業發展僅是雲浮、佛山攜手合作的一環。貴廣、南廣高鐵開通,大大拉近了雲浮與佛山等高鐵沿線城市的心理距離,溝通合作更為緊密。

去年,廣東發改委印發了《粵桂黔高鐵經濟帶合作試驗區廣東園雲浮分園發展總體規劃》。一年多來,雲浮分園基礎設施與配套建設正穩步推進。據統計,2017年,西江新城高新技術產業區(含高鐵商務核心區)市政基礎設施項目新動工17個,續建11個,年度完成投資約7.21億元。

“我們將全力把粵桂黔高鐵經濟帶合作試驗區廣東園雲浮分園打造成高鐵經濟帶的成功樣本。”胡海運表示,雲浮分園建設將瞄準五大目標:粵桂黔高鐵經濟帶合作試驗區廣東園重要組成部分、珠三角和西南地區聯動發展戰略樞紐的重要節點,粵桂黔高鐵經濟帶綠色發展先行區、佛山雲浮一體化發展戰略平臺以及舉世聞名的禪宗文化旅遊目的地。

“接下來,我們將依託貴廣、南廣高鐵經濟帶建設發展,強化資源整合,融入對接廣東園建設,深度參與粵桂黔三省區合作,探索推進在資源、經貿、產業、文化等領域的全方位合作,打造粵桂黔高鐵經濟帶的開放合作戰略平臺。”胡海運如是說。

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24.4元

2017年雲浮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57.8億元,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64.3億元,增長3.1和3.5%。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24.4元,增長8.5%

全市農業產業化組織發展到2593個

目前全市農業產業化組織發展到2593個,其中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35個,培育廣東省名牌產品(農業類)33個,“三品”認證產品109個,取得國家地理標誌稱號15個,全省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鎮7個、示範點11個,在談在建南藥項目共88個,總投資190多億元

今年一季度戶均參與產業化經營收入3954元

目前,全市縣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10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以上32家。今年一季度,全市農業產業化經營帶動農戶27萬多戶,同比增加200戶,戶均參與產業化經營收入3954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5%

2017年溫氏股份向合作農戶共支付委託養殖費用79.39億元

2017年,溫氏股份向5.54萬合作農戶支付委託養殖費用79.39億元。其中,公司在雲浮全市共有7328戶合作養殖戶,支付委託養殖費用7.71億元,戶均10.52萬元。此外,從2008至2017年,溫氏股份累計已向雲浮合作養戶支付64.43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