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浮:“紅色總動員”助農破解“農副產品”銷售困境

一個大棚4.5萬隻鵪鶉1天產蛋約4萬枚,7個大棚日產量就近10噸,受疫情影響,鵪鶉蛋滯銷,而每天飼料、水電、人工等費用支出不斷,如繼續這樣,很難支撐下去”,雲浮市鬱南縣寶珠鎮鵪鶉養殖場負責人林忠軍憂心忡忡,林忠軍面臨的問題也正是當前困擾種養殖戶的“絆腳石”。

受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雲浮市部分農副產品由“暢銷”變“滯銷”,豐收的喜悅變成積壓的負擔,為破解“農副產品”銷售困境,雲浮市市縣鎮村黨組織和涉農單位把助農解困作為重要大事,充分發揮組織優勢,動員黨員幹部,整合各類資源,以慢不得、等不起、歇不住的精神狀態帶著農民群眾與時間賽跑,搭平臺、保運力、送上門,以“紅色帶綠色”打好農副產品“突圍戰”。

雲浮:“紅色總動員”助農破解“農副產品”銷售困境

組織牽頭搭平臺

“紅色幫跑團”跑出“加速度”

雲浮市委組織部近日發出通知,要求各級黨組織、駐村工作組、第一書記要主動溝通農業農村(扶貧)、供銷社等部門,主動作為,想辦設法多渠道對接市場,幫助解決農產品產、供、銷問題,助農保收增收,並在第一書記群、脫貧攻堅工作群和新媒體等發出倡議進行深動員。鬱南縣寶珠鎮黨委瞭解到林忠軍的困境後,第一時間與縣供銷社、農產品銷售合作社,以及南方+線上助銷平臺和知名電商平臺聯繫,免費幫助養殖場進行網上銷售,同時,該鎮還成立了一支由40名黨員骨幹組成的“紅色幫跑團”,在養殖場附近設立採購發送點,通過“線上訂購+線下配送”的方式,主動對接超市、農貿市場、小區、單位飯堂等,義務跑起了銷售運輸,示範帶動各級第一書記、駐村幹部、公職人員以及本地鄉賢等共1000多人加入這場愛心幫扶活動中,目前,鵪鶉蛋的銷路逐漸順暢,各地訂單日益增加,銷售額不斷上升。


黨員帶動朋友圈

“熱心第一書記”當上“快遞員”

“以前靠趕圩賣點蔬菜、百香果補貼家用,現在趕圩暫停了,很難賣出去,都要壞到地裡了”,李阿婆向到“黨建網格"入戶開展防疫宣傳的駐雲安區都楊鎮榃容村第一書記鄒澤彬訴苦道。百香果是榃容村的扶貧產業,眼下果實正進入成熟期,但因疫情關係銷路難打開。農產品不等人,群眾心急、幹部焦急,鄒澤彬立即組織發動村幹部和身邊朋友發微信群、朋友圈做宣傳,並親自開車免費送貨上門,朋友們被他的熱心所感動,紛紛接力轉發,一個星期就幫著村裡賣出去2000多斤百香果,為貧困戶增收1.4萬元。


幫扶單位助力推

“優質黃金薯”賣出“愛心價”

云城區前鋒鎮前鋒村是省定貧困村,今年村裡14戶貧困戶種植23.7畝冬種優質馬鈴薯“黃金薯”喜獲豐收,畝產高達3000斤,眼下正進入採收季節,為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村黨總支部書記陳水石和扶貧駐村工作隊分頭行動,積極溝通聯繫雲浮、佛山南海兩地採購需求,在產區和銷區構建“點對點”的對接購銷渠道,幾天時間就收到幫扶單位及兩地一些單位的採購訂單,首批馬鈴薯以每1.5-1.65元價格售出,為貧困戶帶來近12萬元收入,讓村民豐產同時實現豐收。



雲浮融媒中心

值班主任:趙軍鰻

值班總編:盧利文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