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荊州楷模“又有12人上榜,有你認識的嗎?

 2018年第二季度

荊州市“荊州楷模”上榜人員

荊州雷鋒榜

周家喜 監利縣何王廟長江江豚巡護隊隊員

胡善娥 松滋市斯家場鎮旗林村黨支部副書記

荊州英雄榜

馬 超 洪湖市螺山鎮雙龍村村民(退伍軍人)

陳依、程瑤 荊州職業技術學院護理學院學生

荊州孝星榜

李春豔 江陵縣熊河鎮彭市村村民

冉繼才 荊州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

荊州誠信榜

王夢婷 洪湖市小港管理區居民

荊州先鋒榜

陳大慶 沙市區岑河鎮張場村支部書記

楊守兵 江陵縣詩詞楹聯學會會長

劉學軍 湖北兵建工貿有限公司機修班長

荊州創業創新榜

李開寶 荊州區八嶺山鎮李開寶家庭農場黨支部書記

馬 偉 公安縣夾竹園鎮金貓口村村民


周家喜(監利縣何王廟長江江豚巡護隊隊員)

綠色擔當 老漁民“變身”江豚巡護員

”荊州楷模“又有12人上榜,有你認識的嗎?

今年6月,監利縣下車灣資歷最老的漁民之一、59歲的周家喜放下漁網,成為了監利縣何王廟江豚保護區的一名協助巡護員。

從12歲開始隨父輩捕魚,周家喜對魚群分佈走勢等湖面情況瞭如指掌,也對何王廟的漁民情況十分熟悉。每天清晨,他都會雷打不動地轉魚市,每個攤位走走看看,便知道有哪些魚販賣的是從長江裡打來的魚。

非法捕魚大多在夜間進行,周家喜和巡護員們平均每週至少開展3天夜間禁捕行動。有時夜間行動傍晚就開始,一直持續到午夜,有時則從凌晨兩點開始,一直到天色將明。進入冬季,夜間行船十分寒冷,周家喜卻始終如一地站在船艙外,掃視水域。問他在外面守著冷不冷,他回答說: “怎麼可能不冷?可只有站在這裡才能看清河面情況。”

每天站在船頭,一寸寸巡視這片供養他生長的水面。雖然身份換了,與水的聯繫依然緊密。 “如今,我這一身本領就用在守護漁業資源上了,盼望著故道的魚一天天多起來。”老周說。

胡善娥(松滋市斯家場鎮旗林村黨支部副書記)

愛心“築家”為留守群體撐起豔陽天

”荊州楷模“又有12人上榜,有你認識的嗎?

面對村裡逐漸增多的留守兒童、困難家庭、失能老人等這群關愛缺失、管護缺位的特殊群體,松滋市旗林村黨支部副書記胡善娥積極組建志願者隊伍,開展關愛活動,用真情演繹“愛心媽媽” “貼心姐妹” “孝心女兒”,為留守群體撐起一片豔陽天。

胡善娥依託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創辦留守兒童“愛心之家”。在這裡,留守兒童能通過視頻與父母通話,能接受義務教師輔導,能參加健身活動,還有集體生日、免費體檢。每一次活動照片、體檢結果,她還傳給每個家長,讓他們安心放心。

十幾年來,胡善娥經歷了公婆骨折、公公癌症亡故、丈夫患病住院等諸多家庭變故,但幫助困難家庭從未間斷。村民劉啟財獨子意外身亡後,胡善娥組織村民為他過生日、幫農忙,籌資3萬元,幫其實施危房改造,還助其辦起了理髮店。

對生活自理困難的老人、孤寡老人,胡善娥組建助老志願服務隊,幫助洗衣做飯、端茶送水、病床護理,提高老人們的生活質量,慰藉情感。

馬超(退伍軍人、洪湖市螺山鎮雙龍村村民)

見義勇為 寒冷河中救人不留姓名

”荊州楷模“又有12人上榜,有你認識的嗎?

今年 2 月 17 日,洪湖市螺山鎮雙龍村,一村民駕車由新螺線行駛至內河橋時,不慎撞斷護欄掉入河中。家住附近的馬超聞聲迅速趕到現場,一邊大聲呼喊村民前來幫忙,一邊脫去鞋子衣物,跳入寒冷刺骨的河水中,實施救援。

車門由於撞擊變形難以拉開,馬超從水中摸起撞落的護欄鋼筋,在另外兩名村民的幫助下,用力撬開變形的車門,救出後排的婦女兒童。隨後,他又強忍著寒冷,用將近麻木的雙手拿著村民送來的刀用力劃斷前排安全帶,拼盡全力救出了前排乘客。當他將車內倖存者全部救出後,悄然離開。

在生死攸關的危急時刻,馬超行動迅速,挺身而出,展現出見義勇為、英勇無畏的崇高精神。

雖然已退伍,但他在危難之時盡顯軍人本色,在千鈞一刻展現軍人擔當。

 陳依、程瑤(荊州職業技術學院護理學院1608班學生)

救死扶傷 路遇老人發病忙施救

”荊州楷模“又有12人上榜,有你認識的嗎?

今年五一期間,陳依和程瑤到宜昌三峽人家景區遊玩,5月1日準備回荊。在售票廳外,一名剛剛隨團抵達景區的老年遊客,突然身體不適,嘔吐、臉色蒼白。

兩人立即上前,一摸老人胳膊,皮膚溼冷,又趕緊詢問老人的既往病史。經初步判斷,老人可能是心臟負荷過大導致發病。她們當即利用所學知識,幫老人按壓虎口穴減輕症狀,並阻止老人同伴準備餵食冰淇淋降溫等不當舉動。

老人愈發不適,甚至無法站立。得知最近的就醫地點需坐船過河,陳依、程瑤迅速聯繫景區工作人員,並一同用擔架將老人抬進售票廳。兩人用手機監測脈動心率,密切關注老人生命體徵。直到老人被送上120急救車,她們才默默離開。

陳依、程瑤的救人視頻被遊客發到了網上,引起網友廣泛讚譽並轉發。兩人助人為樂、救死扶傷的事蹟,被搜狐、新浪、網易、北青網和《楚天都市報》《荊州日報》等主流媒體聚焦報道,帶來了廣泛積極影響。

李春豔(江陵縣熊河鎮彭市村村民)

孝心相伴 23載把婆婆當親孃

”荊州楷模“又有12人上榜,有你認識的嗎?

1995 年,李春豔初嫁,和婆婆、老公的爺爺住在一起,而兩位老人一直不和,一度不願意在一張桌子上吃飯。為了照顧好兩位老人,調和矛盾,每餐飯時,她都會細緻地將飯菜分別端到老人手上,這一端就是13年。

2010年,78歲的婆婆意外摔倒受傷,臥床治病的數月,丈夫在外打工,女兒在武漢讀大學,李春豔獨自一人扛起了家庭重擔。老人摔倒後,輾轉於縣醫院、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身材矮小的她揹著老人跑上跑下做檢查。每天,她不僅要給婆婆做飯洗衣、擦拭按摩,還要給老人端屎端尿。因為胃淺,她每端一次就吐一次,但她毫無怨言,直到3個多月後老人康復。婆婆還患有肺氣腫、高血壓、關節炎等疾病,不能吃硬的、辣的食物,李春豔就變著花樣給老人做各種吃食,並找醫生諮詢一些食療偏方,緩解老人不適。

婆婆天生有語言缺陷,李春豔和老人的溝通卻很順暢,只要一個手勢、一個動作,她立刻就能看懂。

23年來,李春豔悉心照料著婆婆,用無微不至的關愛,溫暖了老人。

冉繼才(荊州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

躬行孝道 30載精心侍奉岳父母

”荊州楷模“又有12人上榜,有你認識的嗎?

結婚30多年,冉繼才一直和岳父母生活在一起,妻子身體特別差,他不僅照顧妻子,對岳父岳母更是始終如親生父母般孝敬。

1995年開始,岳父因腿傷癱瘓在床,生活基本不能自理;2003年,岳母腎衰竭,需長期到醫院透析治療。20多年來,冉繼才不離不棄,給兩位老人餵飯、洗澡、端屎端尿,他做得細緻周到,無怨無悔。2013年7月,因工作需要出差,為了兼顧工作和照料老人,冉繼才專程從老家接來妹妹,幫忙照顧二老。

多年來,送岳母去醫院做透析,成了冉繼才放不下的責任。

2013年7月30日清晨,冉繼才將岳母送到醫院,又急忙趕回工作,忙完工作才發現已到下午,連飯也顧不上吃,又風塵僕僕地趕往醫院接岳母。同事勸他打個電話要親戚幫幫忙,他卻說: “我是辦理瀆職犯罪的檢察官,要是照顧不好岳母,也是一種‘瀆職’。”

30年來,冉繼才照料岳父岳母和妻子住院看病40餘次,接送岳母到醫院透析1300餘次。冉繼才用切身行動,詮釋了立身端正、躬行孝道的真正內涵。

王夢婷(洪湖市小港管理區居民)

拾金不昧 發朋友圈6小時尋到失主

”荊州楷模“又有12人上榜,有你認識的嗎?

今年正月初四,三峽大學外國語學院大四學生王夢婷陪母親到衛生院就醫,途中撿到一個錢包,錢包內有8000多元現金以及身份證、銀行卡等物品。一想到失主丟失錢包後的焦急,她當即開始找失主,並說: “媽,您先自己去醫院。

失主丟了錢包,肯定著急。“

為了能在第一時間聯繫上失主,王夢婷一面通過身份證信息趕緊找尋,一面通過微信朋友圈發佈消息,擴大搜索範圍。經過近6個小時努力找尋,終於在晚上6時30分找到了正心急如焚的失主羅思凱。王夢婷將財物一樣不少地交還給他,並婉拒了失主拿出的1000元酬謝金。她說: “這是我們青年人應該做的。”

王夢婷的拾金不昧,彰顯了新時代新青年高尚的道德品質,進一步弘揚和傳承了雷鋒精神,傳遞了社會正能量。

陳大慶(沙市區岑河鎮張場村支部書記)

默默耕耘 身患癌症堅守崗位不言累

”荊州楷模“又有12人上榜,有你認識的嗎?

陳大慶在村支書崗位上默默耕耘10年,守土盡責有信仰,精準施策有擔當,帶領群眾將張場村從窮村變成了富村。

2008年,在北京打工的陳大慶回到家鄉,接任了張場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當時,村集體負債60萬元。張楊村地多人少,如何儘快脫貧致富?經過多次考察,陳大慶和村兩委班子決定以土地流轉方式扶持發展規模化種養殖。2017 年,張場村流轉土地7000畝成立了蝦稻連作合作社,推廣黃桃種植260畝。

2016年初,53歲的陳大慶被查出直腸癌。7 月,荊州連降暴雨,張場村八號渠水位上漲,堤防出現險情,當即挖土築堤。挖土會損壞部分農田,有村民鬧了起來。

聽到消息,剛做完化療的陳大慶,立即趕到現場勸導村民、指揮築堤。傷口纏著紗布,雙腿泡在水裡,忍著疼痛,他堅持了5個多小時。堤築好了,警報解除。

患病兩年,陳大慶做了 3 次手術、6 次化療、25 次放療,他始終和過去一樣堅守在工作一線,始終保持著旺盛的鬥志和良好的狀態,展現了新時代基層幹部的精氣神。

楊守兵(江陵縣詩詞楹聯學會會長)

情繫國粹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荊州楷模“又有12人上榜,有你認識的嗎?

2016年,楊守兵當選為江陵縣詩詞楹聯學會會長,在他的努力下,學會會員由當初的30多名發展到現在的600多名。他主編的會刊《鶴鳴詩聯》叢書已發行 44期,全方位展示了江陵縣詩聯文化建設成果。

十多年來,楊守兵以縣詩詞楹聯學會和全縣中小學校為主陣地,堅持開展誦讀經典、詩聯普及、徵詩賽聯和送春聯下鄉活動,讓詩聯國粹之花在江陵大地上美麗綻放。

2017 年 7 月,江陵縣響應荊州市創建“文化三市”號召,吹響“文化三縣”創建集結號。楊守兵帶領詩聯學會一班人,踴躍開展詩詞楹聯進校園、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鄉村、進景區“六進”工作,舉辦詩聯知識講座32場,撰寫詩聯作品600餘件,編印宣傳資料2萬多份,併成功承辦江陵縣“仙鶴杯”全國詩詞楹聯大賽。2018年3月,江陵縣創建“中國楹聯文化縣”

“中華詩詞之鄉”順利通過省級和國家級評估驗收。

15年堅守,楊守兵情繫國粹,矢志不渝,成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當之無愧的排頭兵。

劉學軍(湖北兵建工貿有限公司機修班長)

愛崗敬業 詮釋新時代主人翁精神

”荊州楷模“又有12人上榜,有你認識的嗎?

劉學軍說,作為設備維修工,職責就是不讓設備出現故障,發現故障必須在最短時間修好。

為了練就過硬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術,劉學軍經常查閱資料,學習專業知識自我“充電”,深入車間瞭解各種設備構造和操作原理,他熟練掌握了企業400餘臺套設備性能。在 V 法線技改中,他組織自制相關配套設施,為企業節約外購費用3萬餘元。

今年 7 月,企業清理車間拋丸機頻繁出現故障,由於設備配件無備用件,劉學軍瞭解情況後,和工友們團結協作,短時間內就製造出了合理牢固的配件,並冒著45℃高溫鑽進設備內更換,一干就是 1 個多小時,設備恢復正常,他卻全身溼透。事後,工友們感慨地說: “劉師傅技術到位,人肯吃苦,我們服!”

工作24年,劉學軍沒有豪言壯語,用謙虛踏實的態度、持之以恆的精神、堅守實幹的擔當、敬業愛崗的作風,詮釋了新時代主人翁精神。

李開寶(荊州區八嶺山鎮李開寶家庭農場黨支部書記)

黨旗飄揚 黨建引領致富路

”荊州楷模“又有12人上榜,有你認識的嗎?

2013 年 4 月,李開寶註冊登記成立了李開寶家庭農場,成為我市首家登記註冊的家庭農場。

2015 年 5 月,李開寶家庭農場黨支部成立,建立了黨員活動室、技能培訓室,並完善各項管理制度,並公示上牆。該家庭農場共有黨員 6 名,其中支部成員 3名,通過家庭農場規模化經營,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家庭農場中的巨大作用,把有文化、懂技術的農民培養成生產經營能手,把優秀的生產經營者培養成黨員,把生產經營能力強的黨員培養成支部班子成員,讓黨員成為帶頭增收致富、帶領群眾致富、帶頭產業發展的標兵,讓農場的新技術、新模式帶動全村。

多年發展,李開寶農場流轉本村及周邊部分農戶家庭承包土地共2785畝,從事雙低油菜及優質水稻的種植、銷售,擁有了機械設備89臺,烘乾設備6套,植保無人飛機 2 架,總資產達 600 餘萬元,成為湖北省二十強家庭農場之一。

”荊州楷模“又有12人上榜,有你認識的嗎?

馬偉(公安縣夾竹園鎮金貓口村四組村民)

生態種植 高材生住窩棚艱苦創業

2016年,農大高材生馬偉從上海辭職,帶著積攢的30多萬元,回到家鄉公安縣,在金貓口村流轉20多畝地,註冊“荊果谷”品牌,種植純生態草莓。他住在窩棚裡,積蓄耗盡還欠下10萬元債。

花 3 萬元從青海拉來 40 立方米羊糞。除了堅持使用有機肥,馬偉種草莓,還堅持不用除草劑、膨大劑、催熟劑,堅持不用農藥化肥。

按照最嚴標準種出來的純生態草莓,一開始並不好賣。去年豐收時節,採摘的市民不多,草莓眼看就要爛在地裡。村民們看不下去,勸他把草莓摘了到路邊擺攤,便宜點賣掉。馬偉謝絕了大家的好意, “好產品絕不賤賣!”他把剩下的幾千斤草莓摘了,含淚倒進了溝裡。

即使如此,他依然堅信,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優質優價會被更多人接受,人們對品質和健康的追求,將給農業農村帶來巨大改變。馬偉的判斷是對的。今年,草莓已經賣了5萬多元,刨除成本略有盈利。

馬偉,正是憑一己之力,在生態和安全兩個方面,改變著傳統。

即便傾盡所有,他也在所不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