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喝茶時你會覺得你越來越重口味了嗎?

茶之印



我們先看第一種情況,這主要是男性,尤其是長途司機、重體力勞動者、經常熬夜加班的等工作的中年男性,你可以看到他們時常手拿一個大茶杯,裡面的茶葉佔到杯子一半以上的體積,茶湯的顏色很深很濃,口味非常重,一般人都喝不了。


第二種情況是普通茶友喝茶一開始都是從喝龍井、毛峰、碧螺春這類比較清淡的茶,慢慢的當他們接觸到普洱茶以後,他們會被普洱所俘虜,這是因為普洱茶會在口腔中產生比較劇烈的變化,比如喝進去時比較的苦、比較澀,但過不多久就會變得很甜、滿口生津,這就是所謂“苦生甜、澀生津”,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普洱茶的香氣、韻味會產生不同的變化,這就是普洱茶的“越存越香”,普洱茶還有一個其它茶不具備的、非常吸引人的特點,那就是它的口感、韻味、香氣的種類非常豐富,可以說凡是各位經常接觸到的、自然的味,都可以在普洱茶中品嚐到,


它一山一味、百寨百味,甚至同一片土地生長的茶都會有不同的滋味,這太神奇了,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茶友不斷的尋找、嘗試各種無窮無盡的韻味,這些都是普洱茶越來越受到人們喜愛的原因,它具有的特點是無可替代的,因此才有了“喝茶、玩茶,到了普洱茶這裡就算是到頭了”的說法,普洱茶是大多數茶友喝茶、賞茶、玩茶、體驗中國茶文化的終極目標。

歡迎各位茶友在評論區留言

更多普洱茶乾貨關注老徐談茶


老徐談茶


感恩邀請,如果你一直喝高檔茶葉,你死不會口感越來越重的。


仁易說茶今年會對喝茶不會口感越來越重做深入分析,在這裡簡單說一下。口感越來越重,不是喝茶問題,而是多方面的問題,如果你是工薪階層,那麼主要原因是茶商與你出錢的價格問題。眾所周知,茶葉每年價格都在漲價,工資沒有漲價的情況下,你的茶葉品質要麼少買,要麼質量下降,比如普洱茶,2017價格與2016價格的同質量漲了40%,臺地,小樹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漲,在這樣的情況下茶商只有一件事,漲價,或者減少茶葉分量,或者減少質量。而茶農的變現是三種分化,名山賣的好的,有良心的漲一點點,喜歡錢的,那麼也就沒啥交情了,基本是高的。賣的不好的可能是茶本來就不好,或者賣不出去的,當然這樣的情況是你買到的茶肯定不是一份價格一分貨。

那麼在終端市場最終結果大部分一個,就是茶商會和消費者說,你喝的跟去年一樣,就是工藝有點出入類似的話。好了,不能再多說了,主要是被人引導的,想知道更多的,想明白普洱茶自己其他茶類水深問題的,請及時找仁易說茶,仁易說茶是來解決對普洱茶各種問題的,讓普洱茶不再水深的,而這水深是用茶說話的。理論上普洱茶,其他茶類正反都說的對,就像醫學前幾年否定的理論,有些現在都肯定了,但這些專家科學,不會對你負責。身體是自己的,自己對自己負責。
花錢買的不是開心,而是信任,只有信任了才會簡單,簡單了離開心幸福就不遠了。


仁易說茶—普洱茶專家


我沒有感覺自己口味越來越重了

我喝茶也有近十年的歷史了,在我們這個地方,農村喝的最多的是茉莉花茶,現在一些老年人還是喜歡那馨香淡雅的花茶。

我是從龍井開始的,一開始是大玻璃杯,也從沒有考究是新茶還是陳茶,講究喝茶只是近五年的事情,可是用小玻璃杯喝龍井,用紫砂壺喝大紅袍,用蓋碗喝鐵觀音。

一般不用紫砂壺喝白茶,老白茶蓋碗泡過還可以煮著再喝。

黑茶無論怎麼喝都不錯,老茶煮著喝最好。

我不太贊同喝濃茶,茶雖然是一種非常健康的飲品,但是不同的茶咖啡因含量不同,咖啡因對人有好處也有副作用,只有懂的茶性,才會讓身體有益處。

淡茶一杯,舒心養生。

理解茶,就不會被茶牽著走,不懂茶,才會考慮茶好不好喝。


煮茶聞書香


其實身邊還是有些老茶客喝茶口重,他們對於茶葉中的某幾味(苦、澀)已經不是很敏感了,而且喝的茶濃度比較高。長期重口喝茶的話,慢慢地口腔會變得麻木,有些人可能不會承認,但這是實際存在的情況。所以很多口感不好的茶葉,有人能喝出很美味的情況只有這個情況能解釋,不然就是撒謊。

其實味覺都有個閾值問題,老是濃茶就容易讓閾值上升,假設原來苦度為1就能感到苦了但是因為長期喝濃茶,味蕾細胞已經習慣了高於苦度為3的味道之後,這時候你拿苦度為2的茶試喝的時候會喝不出苦感來。這種情況被稱之味覺鈍化。

其實不止喝茶,比如喜歡吃很鹹的飯菜的人相對對鹹比較不敏感,喜歡吃辣的人對於辣感不敏感都是一個道理,猶如那句“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可以說習慣了,也可以說鈍化了。

所以如果要品茶中三昧,還是少喝濃茶為妙,品不出苦對於茶的甘甜的感受無形中就弱化很多,少了很多樂趣。

綠茶類

如用浸泡法投茶量就要少,以整體口感清甜不苦澀為佳。通常1克綠茶,衝入開水50—60ml,一隻容水量在100—150ml的玻璃杯,投茶量2—3克,如用壺泡法,茶葉用量按壺大小而定,一般以每克衝50—60ml水的比例。

白茶類與黃茶類

投茶量與綠茶相仿,每克茶的開水用量50—60ml。


紅茶類

清飲泡法:每克茶用水量以50—60ml為宜,如選用紅碎茶則每克茶葉用水量70—80ml。

調飲泡法:在茶湯中加入調料,加入糖、牛奶、檸檬、咖啡、蜂蜜等,茶葉的投放量,則可隨品飲者的口味而定。

烏龍茶類

烏龍茶的沖泡,適宜選用江蘇宜興出產的紫砂壺,可根據品茶人數選用大小適宜的壺,投茶量視烏龍茶的品種和條形而定,條形緊結的半球形烏龍茶,用量以壺的二三成滿即可,鬆散的條索性烏龍茶,用量以容器的八成滿為宜。


黑茶類

蓋碗沖泡,投茶量為5—8克,如用小壺沖泡,茶葉投放三四成即可。

花茶類

花茶用蓋碗沖泡,視蓋碗大小,每碗置花茶2—3克。

如果用浸泡可以參照綠茶投放量


我心自在無礙


口味重越來越重,有幾點形成!

第一,剛開始喝茶的人,不管喝什麼茶都不會太重,比如普洱,部分綠茶,黑茶,大紅袍,巖茶等!口味重一些!

第二,喝茶很長時間了,一般喝茶兩到三年年以上,特別有經常品各種茶的人,要麼換一種茶,要麼最初喜歡喝的茶會自然的口味重起來,比如我喜歡喝紅茶,綠茶系列基本不喝,因為我腸胃不好,然後也喝大紅袍巖茶,巖茶和大紅袍口味比較重,你在喝紅茶就要喝濃一點的了!



第三,提些建議,剛開始喝茶的人。不管喝什麼茶建議不要喝太濃的茶,因為對胃不好,先喝淡一些的,慢慢自然會越喝越濃,這樣給腸胃慢慢調整的機會,對腸胃會更好!

簡單的回答,希望對您有幫助,謝謝!


大茶經


喝茶有這樣的說法,喝普洱的人不怎麼喝綠茶。我本人對茶葉也是挺喜歡的,沒事喜歡弄茶具泡茶喝。也認識不少做茶葉和愛茶的人,大部分都喜歡喝發酵類的茶,這類差醇香濃郁餘味悠長。

當然喝茶我覺得還是分季節喝感覺確實不一樣,現在這種春天你要綠茶能感受到春的氣息,能給你的口腔帶來鳥語花香。所以茶喝的是健康同時也是一種意境吧。而冬天則可以喝喝紅茶黑茶,那個時候你要喝綠茶確實感覺有一絲涼意。


葡萄酒文化推廣和傳播


只是一家之言。


別樣時空


喝茶,我個人沒有覺得口感越來越重。每種茶的投茶量不同,綠茶一般3到5克,普洱茶7到8克,黑茶8到10克。另外跟據喝茶的人來覺定投茶量。人多了適當加一點。比如普洱茶加到8~10克,黑茶10~15克。這些可根據人的口感來沖泡。綠茶一般喝新茶,越早採摘的口感越鮮爽,可能會感覺淡了。喝普洱茶,是喝它的層次變化,它每年的口感是不同的。新茶下來,有些茶區和山頭的茶有些苦和澀味,但是回甘很快。而且每個山頭和茶區都不一樣,喝茶也是一種歷練。口味重或者是淡,各人體感不同。所以會有差別,適口為珍吧!


潤澤軒文玩茶社


喝茶,口感不應該越來越重,而應該是越來越敏感!

顯然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口感,綠茶鮮爽,紅茶甘甜,白茶藥香,黑茶濃郁,每種茶有每種茶的滋味。要是越喝越重的口感,所有的茶最後都喝成一個味,肯定是不對的!這就如同中國各地的美食文化一樣,酸甜苦辣,濃妝淡妝總相宜!

喝好茶,喝對的茶,只會讓自己的口味越來越高!


西海茶事


沒錯,我總勸哥們少放點茶葉,口太重,我們一起喝了半個月,我也適應了,淡了感覺不好喝

只要你說的重口味不是放辣椒香菜到茶裡,基本上回答了你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