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丞相李斯為何幫趙高謀害自己的女婿扶蘇?

weibov5976


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是有明確史書記載的:

《史記.秦始皇本紀》寫到:始皇有二十餘子,長子扶蘇以數直諫上,上使監兵上郡,蒙恬為將。少子胡亥愛,請從,上許之。餘子莫從。

題目中說道:扶蘇是李斯的女婿,歷史並沒有記載,甚至扶蘇的妻子是誰歷史也沒有記載。秦始皇家族的女人歷史記載甚少,秦始皇有沒有皇后、皇后是誰一直是歷史謎題,後來的胡亥有沒有立皇后、皇后是誰歷史也沒有記載,具體原因有待考證。

李斯兒女眾多,也確實與皇室聯姻,

《史記.李斯列傳》明確記載:斯長男由為三川守,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諸公子。

但李斯的女兒嫁給哪幾位公子《史記》並沒有詳細說明,所以無從推斷是否嫁給扶蘇。

李斯為什麼協助胡亥趙高篡位謀害扶蘇,這點《史記》說的很清楚,李斯擔心扶蘇即位以後自己失勢。

高曰:“君侯自料能孰與蒙恬?功高孰與蒙恬?謀遠不失孰與蒙恬?無怨於天下孰與蒙恬?長子舊而信之孰與蒙恬?”斯曰:“此五者皆不及蒙恬”

而蒙恬是扶蘇的鐵桿盟友,扶蘇即位,意味著蒙恬很有可能取代李斯的左丞相地位,這是奮鬥一生的李斯不願意看到的。

李斯本是河南上蔡的小吏,早年因為兩隻老鼠的刺激外出求學,學成後投奔秦國,得到幼年秦始皇的賞識,最終位極人臣,能力毋庸置疑。

但屌絲出身的李斯有一個致命的弱點:貪權。早年為了爭寵,連師兄韓非都不放過,對權力的執著可見一斑。

歷史雖然沒有明確記載他與扶蘇的關係如何,但“焚書坑儒”中兩者觀點完全對立,仁義的扶蘇對李斯的印象不會太好,加之李斯擔心蒙恬取代他,倒向胡亥也就不奇怪了。

趙高非常瞭解李斯,他抓住李斯的弱點拼命拉攏他,混了一輩子的李斯在巨大的誘惑面前最終選擇妥協,這也為後來的悲劇埋下伏筆。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論腰斬咸陽市。斯出獄,與其中子俱執,顧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日慕鄉關


在中國歷史上,李斯在秦始皇一統六國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那為何李斯要幫趙高謀害自己的女婿呢?這其中難道有什麼原因非要讓李斯除了扶蘇不可?


對於中國古代的封建統治者,他們都需要忠臣,同時也需要明主。如果沒有明主,只有忠誠,江山還是江山,只有明主而無忠臣,那麼這位民族也是寸步難行。

這或許是李斯這個人只忠於秦始皇,而非總於自己的女婿扶蘇吧!李斯他曾經建議秦始皇實行 實行郡縣制、統一文字度量衡等。其政治主張對中國和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是奠定了我國2000多年的政治基本格局。

那麼李斯為什麼會幫著趙高?去陷害扶蘇呢?這裡我們就不得不說到趙高這個人,這個人確實非常的厲害。他通過調查李斯的個人資料,最後找到了李斯的軟肋。於是就拿著要陷害李斯家族的問題去威脅李斯,這使得李斯不得不屈服。

趙高向李斯展開了心理上的進攻,分析了當時支持扶蘇的一些重要人物。扶蘇和蒙恬兄弟的關係不錯,但是李斯和蒙恬的弟弟有矛盾。如果公子扶蘇真的稱了帝。那你是您的丞相位置還能不能做?如果是公子胡亥當皇帝,他可以保證李斯能夠繼續做這個丞相。


就這樣李斯被趙高說服了。對於趙高陷害公子扶蘇的事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如果您還有其他的看法? 請積極發表您的觀點喲!


悅讀038


李斯的一生是一個屌絲逆襲的典型,原本在楚國默默無聞的他,帶著滿肚子的墨水來到秦國當了個“鹹漂”,希望能夠在蒸蒸日上的秦國幹出一番事業。一開始他投靠了當時的丞相呂不韋做了門客,有一段時間秦國下達了驅逐國外門客的“逐客令”,為此李斯寫了份《諫逐客書》給了秦始皇,秦始皇看了後非常欣賞他的文采,便開始任用起了李斯。

▲李斯實際上是歷代中做的最好的丞相

之後李斯憑著自己的才幹矜矜業業,幫助秦始皇統一了六國,自己也做到了帝國的丞相,所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位極人臣。

而李斯謀害扶蘇的事情,是來自於《史記》中記載的沙丘之變,之所有有人認為扶蘇是李斯的女婿是源自《史記●李斯列傳》中的一段描述:

斯長男由為三川守,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歸咸陽,李斯置酒於家,百官長皆前為壽,門庭車騎以千數。

意思就是說李斯的長子李由為三川郡守,他的兒子都娶了秦國的公主為妻,他的女兒都嫁給了秦國的公子為妻,也就是說他和秦國的皇室是絕對的姻親,但是這並不能說明扶蘇就是李斯的女婿,如果是李斯的女婿,李斯絕不會謀害扶蘇。為何這樣說呢?且聽我分析。

扶蘇是不是李斯的女婿?

如果扶蘇是李斯的女婿,那麼李斯輔佐扶蘇上位至少他的家族可以延續繁榮,他之所以扶助胡亥上位,也是為了他家族的繁榮,在同樣能夠延續繁榮的前提下,他沒必要去冒險。


▲從謀害扶蘇到謀害李斯,最後謀害胡亥,趙高掌握了秦朝大權,其實他是個名副其實的野心家

現在有觀點認為秦始皇其實是打算傳位給胡亥而不是扶蘇,在我看來《史記》記錄的事情已經非常久遠,很多事情也不可考,但是即便秦始皇不會傳位給扶蘇,但也絕對不會傳位給胡亥。因為秦始皇是位非常聰明明白的皇帝,不是個糊塗皇帝,當年看了李斯的文章就知道李斯有才能。在他一生的政治生涯中,對於重要大臣的任命他什麼時候出過錯?所以一個人有多少才幹有多少斤兩秦始皇是一清二楚的,更何況是帝國繼承人這樣最為重要的位置?胡亥有多少能力,他也清楚,只是因為喜歡這個小兒子所以才帶上他一起巡遊了,沒有別的原因。

▲秦始皇或許沒想到,秦朝會二世而亡吧

話說回來,當時趙高勸說李斯更改詔書,難道就沒有風險麼?他們首先要對付的就是蒙恬和蒙毅兄弟,尤其是蒙毅,深得秦始皇信任,是為秦始皇的心腹。他們篡改詔書,首先就要過蒙毅這關。其次,就算他們能夠成功扶助胡亥上位,蒙恬在外面還帶著30萬大軍,以及繼位呼聲最高的扶蘇,如果扶蘇不從和蒙恬一起謀反,那麼他們怎麼去對付這30萬大軍?當時秦國兩大主力,一支在長城邊的蒙恬手上,一支去了南方,真打起來南方的那支主力部隊一時還無法回來,他們拿什麼去抵擋這30萬大軍!可以說風險極大!

如果扶蘇是李斯的女婿,那麼李斯只要照著詔書去辦事就行了,沒有任何風險。扶蘇上位後,頂多只是他不當丞相了,退休回家,但是扶蘇的人品李斯還是清楚的,宅心仁厚,至少他的家族可以在扶蘇的朝中混的不錯,家族也可以繼續興旺。

李斯之所以願意冒很大的風險扶助胡亥,只能說明扶蘇不是他的女婿。

所以,扶蘇絕對不會是李斯的女婿。

李斯為什麼要篡改詔書

李斯要篡改詔書的原因就是為了自身的利益,別無其他。

李斯是個非常自私的人,當年他的師兄韓非子來到秦國,為秦始皇所看重,他生怕韓非子會搶了他的地位,設計害死了韓非子。多年在秦始皇身邊服侍秦始皇的趙高是個人精,那些大臣、近侍、王公貴族是什麼樣的人他心裡都很清楚,李斯的自私他也看到了,於是才會找李斯商量篡改詔書。如果李斯不是個自私的人,趙高也不會這樣做。

李斯也知道在秦始皇身邊做事有多累,他也知道服侍一個明君會有多操心,或許是他也想扶持一個不管事的君王,自己好隨心所欲地做自己的事情,也沒那麼累,沒那麼煩,可以保住自己丞相的地位,讓自己的家族更加地繁榮。總之就是出於私心了,他終於篡改了詔書,所謂的一步錯,則步步錯,惡之花必然結出惡之果。

▲胡亥最終也為趙高謀害

一錯再錯

幫助胡亥上位後,李斯就只能接著做錯事了,他和胡亥、趙高一起謀害了扶蘇。這個時候他不想這樣做也沒辦法了,畢竟篡改了詔書讓胡亥上了位,既然上了位就要坐穩這個皇位,對胡亥皇位威脅最大的是誰呢?就是扶蘇了,畢竟是繼位呼聲最高的,在民間聲望最高的公子,和蒙恬還掌控著30萬大軍。

所以李斯便偽造了秦始皇命令扶蘇和蒙恬自裁的詔書,謀害了扶蘇和蒙恬。

幫助胡亥坐穩了皇位之後呢?他以為萬事大吉了,從此他可以好好地當他的丞相,胡亥和趙高玩自己的,互不相干。但實際上呢?趙高權力慾極強,他通過控制胡亥來控制朝政,那麼趙高要控制朝政最大的敵人是誰呢?就是李斯了。

所以趙高經常在胡亥面前說李斯的壞話,李斯這個時候也是一根筋地不斷向胡亥上奏各種政務,尤其是在胡亥玩的高興的時候過來“掃興”,逐漸地胡亥就討厭李斯,由於趙高總是能對胡亥投其所好,趙高便成為了胡亥最信任的人。

最後,趙高謀害了李斯,把他關進了大牢,用酷刑逼著他承認自己謀反,李斯連著自己的全家三族全部被斬,只有大兒子李由因為領兵在外逃過了一劫。

▲李家只有李由活了下來,可惜後來他在戰爭中陣亡

李斯最後走到這一步,完全是因為第一步,也就是篡改詔書開始就走錯了。篡改了詔書就意味著要幫助胡亥坐穩皇位,要坐穩胡亥的皇位就要謀害扶蘇,謀害了扶蘇他就成了趙高最大的政敵,就會被趙高謀害,從篡改詔書開始到最後被殺,都是必然發生的事情,只有不篡改詔書他才能活下來。

▲臨終前的李斯,一定非常向往自由吧

李斯傻麼?其實他很聰明,為什麼會犯傻呢?利令智昏,為什麼利令智昏呢?因為太自私。所謂一念之差,萬劫不復,李斯就是這樣的典型,因為自己的過於自私,導致了最終的悲劇,導致他謀害了扶蘇,也最終謀害了自己。


老威觀史


古人說兒女情長則英雄氣短,這句話說政治也同樣適用。如果考慮太多親情則難成大事,所謂的政客,他們看中的是自己的權勢、利益以及未來的家族地位,為此,他們就連自身的婚姻都可以用來作為籌碼,更何況兒女的幸福。歷史上先聯姻又相互討伐的例子還少嗎?康熙的女兒嫁葛爾丹,轉頭來康熙還不是滅了準噶爾;史上最年輕的太皇太后上官小妹,其祖父與外祖父霍光一家不也政見不合,最終祖父一家被滅門。說白了,婚姻、感情在他們眼中不過都是可以利用的。

說回李斯,他從小吏做起,無任何背景,在摸爬滾打中起來的他深刻明白“人之賢明與不肖,如同鼠在倉中與廁中,取決於不同的地位而已。”為了出人頭地,他拜了荀子為師,學的是經世致用的帝王之術,他的目標很明確,封侯拜相,擺脫卑賤的地位、貧窮的境地。莊襄王三年,早已看出秦國有吞併天下之勢的李斯來到了呂不韋身邊參與《呂氏春秋》的編纂,後得呂不韋賞識推薦到秦王身邊,一步步成為左丞相。

但從布衣成長為帝國的權勢人物的李斯深刻明白物盛而極的道理,始皇帝駕崩時,他清楚知道自己的命運會隨著新君的地位而有重大變化。所以當趙高來勸說,他雖表面波瀾不興,但內心已動搖了。趙高並不是電視劇裡描述的那樣是一個宦官,事實上他頗有才華,還是胡亥的老師。趙高來勸說李斯時,早已審時度勢,將三人共局的得失算的滴水不漏,他以扶蘇和蒙恬以及李斯的親疏關係入手,逐步說服李斯,扶蘇當初被秦始皇派到蒙恬軍中歷練,二人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誼,蒙恬可謂是扶蘇的軍事指導老師。此時李斯很明白,若扶蘇繼位,則蒙恬必會超過自己,並且李斯與蒙恬在政治上也有對立,李斯反對進攻匈奴,認為耗費大而收穫小,而蒙恬作為大將,是進攻匈奴的主帥,北進政策的推進者,扶蘇上位,蒙恬成為第一心腹,則自己的處境堪憂。因此,趙高只要稍微撩撥一下,李斯便立刻下了決心,他太害怕失去權勢、地位了。

以權勢、富貴為首要追求的人,最在乎的是失去這些,李斯作為政客,最害怕的是他朝榮光不復,並且他後半生深刻明白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時刻膽戰心驚,此時有一個機會可以讓他位極人臣,他又如何能拒絕呢,至於子女婚姻又算得了什麼,歷朝歷代高門士族這些事情還少了嗎?


喵喵趣見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然偌大帝國卻不及二世。後世歸咎原因,毫無爭議地認為趙高、李斯二人篡改遺詔,逼死賢明扶蘇,改立無能胡亥。

但問題來了,李斯為什麼要與趙高合謀呢?

按理,李斯是秦朝丞相,權力僅次於皇帝,已是登峰造極再冒大險幫趙高又有什麼好處呢?

胡亥明顯與趙高交好,深知倉鼠廁鼠區別的李斯難道絲毫不在意趙高與胡亥的私交嗎?

李斯與扶蘇聯姻,他是扶蘇的岳父,他又為什麼背棄女婿背棄政治聯姻?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先一起回顧一下那一場改變歷史走向的"沙丘政變"。

關於"沙丘政變"這一歷史事件,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著詳細的記載。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始皇帝開始了自己的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東巡。這次出巡,他帶上了左丞相李斯,而留下右丞相馮去疾留守國都,處理繁雜的政務。臨行前,他最小的兒子胡亥也請求一同前往,始皇帝欣然同意。

浩浩蕩蕩的出巡隊伍先是來到水域遼闊的雲夢澤,一行人先是在這裡祭拜了舜帝,又前往浙江祭拜了治水的大禹。

隨後,始皇帝前往東海之濱的琅琊郡。相傳這裡是他多次派出方士,前往海外仙島求取長生不老藥的地方。來到位於今山東平原縣一帶的渡口平原津時,秦始皇突發疾病,且病得十分厲害。

也許是冥冥中,始皇帝預感到了自己的大限將至。他開始厭惡"死"這個字,於是大臣們都小心謹慎,不敢提到死。

不過,即使如此,這於秦始皇的病也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幫助。隨著病情的一天天惡化,這位千古一帝終於認了命,開始為他的身後事做準備。

此時,皇陵已經基本完工,皇陵旁的陪葬兵俑也已經排列整齊,剩下的問題就是接班人了。

在秦始皇的設想中,他是"始"皇帝,而他的繼承人則是二世、三世。他自己也曾解釋道:"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

於是,始皇帝便給自己心儀的繼承人扶蘇寫信囑託道:"以兵屬蒙恬,與喪會咸陽而葬",也就是說,讓他把兵權交給蒙恬,自己則回咸陽主持葬禮。

信寫好後,秦始皇將它交給了寵信的宦官趙高。畢竟自己萬一最後沒死,豈不是白叫扶蘇回來了。七月,秦始皇在沙丘病逝,此時,"丞相斯為上崩在外,恐諸公子及天下有變,乃秘之,不發喪。也就是說,始皇帝生前沒有定好真正的接班人,如果直接將書信給扶蘇,或許會引起皇子們對權力的鬥爭,導致混亂。

這一局面下,李斯、趙高等人將始皇帝的死訊隱藏不發,對外則營造一切如常的假象。

隨後,趙高暗中對胡亥說道:"上崩,無詔封王諸子而獨賜長子書。長子至,即立為皇帝,而子無尺寸之地,為之奈何",這席話刺激了雖然被哥哥扶蘇各方面壓制但還是想要登上帝位的胡亥,於是二人開始密謀篡改始皇遺詔。

趙高胡亥想要改旨意,李斯這一關是首先要過的。

首先李斯權力太大,他作為秦建立大一統後政治制度的策劃執行者,很"稱職"地將他擔任的丞相定位在僅次於秦始皇的地位,為人又有才能。他幫助秦始皇制定吞併六國的計劃,完成亂世到大一統的過度,是大秦功臣加權臣。這不是當時的趙高能比的,如果李斯不幫忙,趙高和胡亥成功概率很低。其次,秦始皇的真實旨意,趙高騙不了李斯。始皇帝的遺書雖然保存在趙高那裡,但其中的內容,丞相李斯是知道的。所以,策反李斯是趙高,胡亥當務之急。

李斯也是經歷大場面的人,他對秦始皇忠心不是可以輕易說動的。實際上,在得知趙高與胡亥之謀後,李斯大為驚詫,指責趙高如此為"亡國之言",並認為此"非人臣所當議"。但最後趙高還是勸服李斯參與政變。據《史記·李斯列傳》,其實這之間存在長時間的交鋒。

斯曰:“君其反位!斯奉主之詔,聽天之命,何慮之可定也?”

高曰:“安可危也,危可安也。安危不定,何以貴聖?”

面對李斯的斥責,趙高並不氣餒,他搬出了與公子扶蘇一同戍守邊疆的大將蒙恬,指出李斯各方面都比不上蒙恬。所以扶蘇繼位後必然會重用蒙恬,甚至以他為相,這樣一來,李斯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

此外,趙高還用自己掌管文書的經歷暗示李斯。歷朝歷代新皇帝登基後,原來的丞相往往沒有好下場。最為典型的例子便是秦孝公重用商鞅,他死後商鞅便被車裂、莊襄王重用呂不韋,嬴政繼位後便賜其自盡。

如今,李斯在始皇帝時受到重用,但到了新皇帝扶蘇的統治下,或許便不會再官運亨通。在趙高的一番鼓動下,李斯終於動搖,於是趙高志得意滿的向胡亥回稟道:"臣請奉太子之明命以報丞相,丞相斯敢不奉令。"隨後,趙高、李斯篡改詔書,賜蒙恬、扶蘇二人死,幫助胡亥當了皇帝。

整個過程,趙高步步緊逼,李斯節節敗退。李斯在政變的位置相對被動,他並不想,他是被趙高拉著。

趙高的理論很簡單,你不如蒙恬,且在高位者,被趕下權力制高點後絕無善終可能性。

李斯為人處世理論也簡單,在他知道廁鼠和倉鼠的區別他就會抓住任何一個機會。

最終,李斯妥協與趙高合作。他不僅是放不掉權力,更是在趙高的緊逼之下,最後軟弱怯懦了。

此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李斯低估了趙高。李斯是一個以一人扭轉全局的人,他絕對沒想到,胡亥登基後,他會敗在趙高的手裡。他是一個卓越的政治家,但政治家到底鬥不過陰謀家。


煮酒君


首先我認為李斯、趙高、胡亥很有可能並沒有篡改遺詔。



原因如下:

  • 《史記·李斯列傳》中記載:書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書及璽皆在趙高所,獨子胡亥、丞相李斯、趙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始皇崩,餘群臣皆莫知也。既然群臣都不知道這件事,那麼司馬遷是怎麼知道的呢?就算是有幾個小太監知道,可他們會說出去嗎?保不齊還回宮就被滅口。這很有可能就是六國舊貴族以及後來的統治者製造的謠言。
  • 我們都知道,秦始皇死的很匆忙,死在巡遊的路上。不排除在臨死之前,傳位給在自己身邊的公子胡亥。畢竟國不可一日無君,何況皇帝在路上突然死去。當時各地的六國勢力虎視眈眈,很容易爆發戰亂。
  • 扶蘇和秦始皇政見不合,這也是大家公認的事實,不然不會讓扶蘇到外地軍營。秦國尚來推崇法家思想,而扶蘇則傾向於儒家思想。在當時那種情況之下,很容易被一些居心叵測的人利用。
  • 沒有滿朝大臣的同意,胡亥是不會輕而易舉地登上皇位的。
  • 扶蘇如果當上皇帝,勢必將秦始皇的老班底更改,這就不只是李斯、趙高了,而是整個的大臣群體。



以上是我對篡改遺詔這件事的看法,然後我再來談談扶蘇之死。

扶蘇之死:

  • 秦始皇最終決定把皇位傳給胡亥,可擔心扶蘇、蒙恬擁兵自重,殺到咸陽,危及到秦朝的統治。發生戰亂。
  • 扶蘇公子推崇儒學,必然與李斯乃至於整個秦朝的法家思想發生衝突,為了法家思想不被動搖,就逼他自盡。
  • 扶蘇為了保衛秦朝統治,不希望蒙恬為了自己而謀反,因此以死來打消蒙恬的念頭。




林小野


關於這個問題,首先我想表達的是,對於扶蘇的妻子是誰歷史書中並沒有明確的記載。有兩種推測版本,1:一種說是王翦的後代,2:是李斯的女兒。

但問題既然這麼問了,我們就先設定扶蘇就是李斯的女婿。

李斯,是秦始皇時期的宰相,作為幫助秦始皇贏得大一統天下的人,李斯的一個很有能力的人。在秦始皇統一六國期間,李斯幫助秦始皇制定和實施了很多提升秦國國立的措施,如收繳秦國民間兵器,提出皇帝這一延用千年的稱號,制定秦律,為統一言論,焚書坑儒等。可以說,其未秦一統天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其能夠被秦始皇所重用,足以說明其能力。但在秦始皇駕崩之後,為什麼他不選擇扶蘇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李斯十分重視自己權勢,宰相這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對於他來說誘惑太大。如果扶蘇即為,以扶蘇和蒙家的關係,勢必會在宰相的人選上,做出調整。而趙高則對李斯做出了承諾。這對李斯來說,誘惑很大。

2、扶蘇當時遠在邊關, 而胡亥就在身邊。以當時交通不便來說,在皇帝駕崩時,在身邊的胡亥就已經贏得了優勢。而這份優勢,不是李斯能改變的。

3、趙高對李斯進行了威脅,威脅其整個家族的安全,這份風險是當時李斯不敢冒險的,支持遠在邊疆的扶蘇,會使得長安的李氏家族面臨很大的風險。

但事實卻狠狠的給了李斯一個耳光,其支持的胡亥和趙高,卻在幾年之後,腰斬了李斯,滅了其三族。歷史,有時候就是這麼的神奇。

不知道您的觀點是怎樣,歡迎留言討論。


叨叨遊戲體驗


李斯雖有才華,但是跟“極心無二慮,盡公不顧私”的商君相比,李斯少了忠心謀國的大節,與權力公用的公心。李斯所謀者,只是保住自己的權力地位,至於秦國將來,他所謀者少!

公子扶蘇的妻子是王翦的女兒王暇,並不是李斯的女兒,秦始皇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讓秦國的軍旅家族與未來的秦國儲君命運與共。李斯的兒子娶了秦始皇的女兒,李斯的女兒嫁了秦始皇的其他兒子,嬴政與李斯的君臣同盟是堅固的,是有兒女親家關係的!



李斯是法家學者,而扶蘇是儒家太子,儒法不同道。秦國可以用法家治國統一天下,但是秦朝不得不偏向儒家休養生息!政見的不同,是李斯不支持扶蘇的內因。嬴政北上九原傳位扶蘇,託國蒙恬,就是打算讓蒙恬輔助扶蘇修正秦法,穩定秦國的統治。李斯是堅定的法家人物,執政多年,要改弦更張就只有不用李斯。因此趙高能說服李斯修改嬴政遺志,扶立幼兒胡亥為二世皇帝!


大秦鐵鷹劍士


最短的答案;封建帝制時期,在自己利益面前,手足互相傷害比比皆是 何況女婿?


豫小沁


扶蘇是李斯的女婿,只是野史記載的,並沒有記入正史的!個人覺得要是扶蘇真是李斯女婿,他還會害死扶蘇?是完全不符合邏輯的!以李斯的才華,再加上國丈的身份,榮華富貴其實可以保證的,最關鍵是扶蘇是仁厚的一個人,個人覺得應該是扶蘇跟李斯的政治主張有差異甚至兩人不對付,才會導致李斯害死扶蘇的,怕扶蘇上臺直接剝奪他的權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