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抓住機遇 推動信陽林業再上新臺階——市政協委員、市林業局局長肖國平訪談錄

信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盧小龍 特約記者 張禮軍 劉俊鋒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黨的十九大站在新的歷史方位,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今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恰逢改革開放40週年和信陽撤地設市20週年。在這歷史時刻,作為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體現,我市林業發展取得哪些成就?林業部門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在信陽“兩會”召開之際,記者有幸採訪了市政協委員、市林業局局長肖國平,暢談信陽林業發展和林業扶貧工作。

抓住机遇 推动信阳林业再上新台阶——市政协委员、市林业局局长肖国平访谈录

記者:肖局長,您好!眾所周知信陽是河南的生態高地,改革開放以來,我市的林業發展取得了哪些成就?

肖國平: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大規模造林和普遍護林,到21世紀的大力實施退耕還林、長江流域防護林、農業綜合開發等國家林業重點工程,再到實施《信陽市林業生態建設規劃》和《信陽林業生態市建設提升工程規劃》,40年來,我市強力推進林業生態建設,信陽林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目前,全市有林地面積866.34萬畝,活立木蓄積量3068.8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39.67%,森林資源快速增長,生態環境顯著改善。全市建立自然保護區8處、森林及溼地公園16處。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處、國家級森林公園5處、國家級溼地公園4處。

抓住机遇 推动信阳林业再上新台阶——市政协委员、市林业局局长肖国平访谈录

隨著信陽林業的迅猛發展,我市也湧現了一批林業先進集體和個人,並得到了國家和省級主管部門的肯定和褒獎。從20世紀90年代至今,我市先後有3個縣獲得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1個鄉獲得“百佳鄉”,14個村獲得“千佳村”,1個單位獲得全國部門造林綠化“400佳”單位的榮譽稱號。3人獲得全國優秀鄉村護林員的稱號。全市19人獲得了由全國綠化委員會頒發的“全國綠化獎章”,2人獲得了由全國綠化委員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和國家林業局頒發的“全國綠化勞動模範”,4人獲得了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林業局授予的“全國綠化先進工作者”。2015年,信陽市獲得由全國綠化委員會授予的“全國綠化模範城市”,2016年被國家林業局授予“全國生態建設突出貢獻先進集體”。光山縣、商城縣分別於2016年和2018年被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林業局授予“全國林業系統先進集體”,2017年,信陽市林業局和溮河區林業局被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林業局授予“全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先進集體”。2016年商城縣黃柏山林場被國家林業局授予“全國森林經營樣板地”。

為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著力開展森林城市建設的重要指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2017年年底,市委、市政府全面啟動了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信陽林業又迎來一個快速蓬勃發展的機遇。

抓住机遇 推动信阳林业再上新台阶——市政协委员、市林业局局长肖国平访谈录

記者:2018年是我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開局之年,去冬今春以來,我市採取了哪些具體的做法來推動創森工作開展?

肖國平:一是領導高度重視,精心組織部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委書記喬新江,市長尚朝陽,分管副市長鬍亞才多次批示安排併到國家林業局和省林業廳溝通匯報,請求指導支持。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了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動員大會、信陽市創森工作暨造林綠化現場推進會、全市造林綠化觀摩推進會等會議,強力推進創森工作;二是廣泛宣傳,營造濃厚氛圍。我市以創森為契機廣泛宣傳發動,制定了《信陽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宣傳方案》,將宣傳任務分解落實到各責任單位。製作了信陽市創森宣傳圖標、宣傳手冊、筆記本、紙杯等宣傳用品。信陽廣播電視臺分別在時政新聞《信陽新聞聯播》、民生新聞《民生信陽》、廣播新聞《信陽新聞》開設“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專欄,廣泛宣傳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重要意義、目標任務和主要內容,在火車站、汽車站廣場等顯著位置電子屏播放創森宣傳標語,利用出租車車載LED屏滾動播放創森宣傳標語,形成了濃厚的創森氛圍;三是合力推進,強化部門聯動。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是一項系統的社會工程,市委、市政府綜合組織協調各級政府和職能部門統一行動,合力推進創建工作,形成城鄉一體、共建共創、齊抓共管的創建格局。

抓住机遇 推动信阳林业再上新台阶——市政协委员、市林业局局长肖国平访谈录

記者:我市開展創森工作已經有半年了,這半年來我市創森工作進展如何?取得了哪些成績?

肖國平:去冬今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國家林業局和省林業廳的大力指導下,我們嚴格按照《國家森林城市評價指標》5大項40項指標及《關於2018年信陽市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暨今冬明春造林綠化的實施意見》要求,全面實施《信陽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2018-2027)》。去冬以來,全市完成新造林34.67萬畝,佔國土面積的1.4%,全省排名第三,超額完成了創森年度新造林28.9萬畝的任務。全市參加義務植樹395.04萬人次,完成植樹1828.22萬株。實施了城區主要道路綠化升級改造、城區公園綠地建設工程,城區綠化覆蓋率提高到42.86%,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4.35平方米,城區綠地建設喬木的栽植面積佔到綠地面積的60%以上,城區街道樹冠覆蓋率達34.41%,南灣水庫、潑河水庫、鯰魚山水庫等重要水源地的森林覆蓋率提高到66.08%。重點突出高速公路、國道、省道、鐵路、高速連接線和景區道路等重點路段的綠化和提升,全市完成廊道綠化摺合面積4.63萬畝。對淮河、竹竿河等主要河流兩岸進行造林綠化和生態修復,新綠化長度271.1公里,綠化面積6955畝;提升綠化長度123.7公里,綠化面積3221畝,新建農田林網摺合面積1.63萬畝。大力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全市完成村鎮綠化1.14萬畝,集中居住型村莊平均林木綠化率達54.15%,分散居住型村莊平均林木綠化率達56.57%。

抓住机遇 推动信阳林业再上新台阶——市政协委员、市林业局局长肖国平访谈录

記者:全市在創森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大創森”的創建理念,您能否詳細介紹一下什麼是“大創森”理念?

肖國平:在國家森林城市建設實踐中,全市逐漸形成以創森工作引領鄉村振興、脫貧攻堅、農村環境綜合治理、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的“大創森”理念,確保各項工作齊發展、共促進。一是與創建工作相結合。在造林綠化中注重與創建衛生城市、創建文明城市等創建活動統籌結合,特別是背街小巷、城中村和城鄉結合部及郊區整治工作,通過見縫插綠、立體綠化、退菜還林等方式,對城市邊角地、棄置地、佔用綠地的菜園地和一時不能開工項目用地等進行綠化,變衛生死角為綠化亮點,不斷提升城市“顏值”。二是與脫貧攻堅相結合。認真貫徹中央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把林業產業發展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路徑,創新“增綠”變“增收”的有效機制,強化措施,大力推進。積極組建造林護林合作社,由大戶牽頭,貧困戶參與,突出實施生態廊道建設、山區及平原營造林、特色經濟林建設等工程,帶動貧困群眾直接獲得經濟收入。在安排下達造林綠化任務時,將林業重點工程項目向貧困村傾斜;在樹種選擇上重點突出茶葉、油茶、核桃、桃、梨、花椒等經濟林木,大力支持貧困地區發展林果經濟林、苗木花卉、林下經濟等產業,高標準打造一批茶葉、油茶、桃、梨、獼猴桃、核桃等經濟林示範基地。三是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把造林綠化作為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抓手,推動人居環境改善,助推美麗鄉村建設。加強村旁、路旁、水旁、宅旁綠化,對主要道路實施綠化提升,在集鎮、商戶門前修建花壇,同時進行環境整治,切實改善人居環境。四是與生態旅遊相結合。充分發揮我市生態優勢、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以雞公山風景區、南灣、黃柏山國家森林公園等知名景點為先導,開展景觀樹種造林,擴展森林康氧、森林步道等景區生態旅遊項目,全面實施出山店水庫周邊造林綠化,以點帶面,帶動我市城市生態旅遊發展。因地制宜開發建設一批集種植、養殖、地方美食、特色民宿、民俗娛樂於一體的休閒農業園區和休閒農莊,大力發展林果種植採摘,發展鄉村生態旅遊。

記者:林業建設又是生態建設的主陣地,在生態扶貧方面也有著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請您談談林業扶貧的意義和指導思想?

肖國平:林業生態扶貧是為了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落實中央、省委、市委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策部署,切實履行林業部門在脫貧攻堅中的重要職責,推動脫貧攻堅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工作落實。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緊緊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總目標,按照市委市政府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策部署要求,以貧困縣為重點,切實把工作重心向脫貧攻堅傾斜、項目資金向貧困縣傾斜,堅持扶貧開發與生態保護並重,堅持扶貧開發與林業生態建設和林業產業發展相互促進、融合,堅持精準幫扶與林業重點工程建設相結合,緊扣目標,因地制宜,精準發力,注重實效,完成脫貧攻堅戰中目標任務。

記者:我市今年將有6個縣區全面脫貧,可謂任務艱鉅。林業部門在扶貧工作方面有什麼計劃?

肖國平:圍繞18.6萬貧困人口脫貧、6個貧困縣摘帽目標任務,立足我市林業資源豐富的優勢,充分發揮林業政策在扶貧攻堅工作中的獨特作用,堅持生態扶貧、綠色扶貧。我市召開全市林業生態扶貧工作會議,傳達學習全市第八次脫貧攻堅推進會精神,印製了《2018年信陽市林業扶貧攻堅實施方案》,下發了《信陽市林業局關於下達2018年林業扶貧計劃的通知》,對林業生態扶貧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2018年貧困縣生態建設任務49.9萬畝。其中,造林14萬畝(包括木本油料1萬畝、特色經濟林0.7萬畝)、撫育33.9萬畝、花卉苗木2萬畝。

記者:計劃已經明確,那麼我市的林業扶貧準備如何開展?

肖國平:我市林業扶貧主要是圍繞三個方面開展。一是做強林業產業,帶動群眾扶貧。近年來,我市堅持走綠色富民之路,注重依託豐富的林業資源,把林業產業發展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路徑,強化措施,大力推進。通過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興建林業產業基地,吸納貧困農民到基地打工,帶動貧困人口增收脫貧,在推動林業產業發展的同時促進了脫貧攻堅。

據統計,2017年,全市新發展油茶麵積6.52萬畝,新創57家省級林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共爭取到中央和省財政補助資金2.35億元。林下種植、養殖、森林休養等林下經濟已發展300.2萬畝,年產值58.9億元,農民林業合社已發展到653家,入社農戶5.1萬戶,聯結基地面積139.6萬畝。全市林業年產值實現181億元以上,帶動貧困戶的油茶企業和大戶有281個,面積達37.1萬畝,惠及貧困人口32813人,佔各縣區建檔立卡貧困戶總人數的13.3%。

其中,羅山縣沙澧特金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等27個專業合作社被命名為“河南省農民專業合作示範社”,溮河區兩潭茶葉專業合作社等4家專業合作社被命名為“國家農民合作社示範社”。溮河區、光山縣、商城縣被命名為河南省“林下經濟示範縣”。

二是選聘護林人員,助力生態扶貧。我市自2017年開展生態護林員工作以來,認真落實國家生態護林員政策。加強貧困地區公益林和溼地資源保護,提升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能力,逐步擴大對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生態補償,增加生態公益崗位,使貧困群眾通過參與生態保護實現就業脫貧。按照“公告、申報、審核、考察、評定、公示、聘用”原則,在光山縣、新縣、商城縣和淮濱縣4個縣開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選聘工作。全市共聘用1761名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員為林業生態護林員,管護資金1244萬元全部發放到戶。

三是定點幫扶,精準扶貧。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市林業局負責光山縣五座樓村扶貧工作。我局成立了定點幫扶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一名同志駐村,專職負責定點村的扶貧工作。局主要領導先後多次到村調查瞭解定點村情況,深入貧困戶瞭解所想所盼。在充分調查的基礎上,針對該村基礎設施條件差的實際,局黨組先後召開會議研究幫扶計劃、制定幫扶措施,確立了整村推進的工作思路。先後協調有關單位,積極爭取整村推進項目,在局黨組的大力支持下,繼前兩年協調爭取並實施了整村推進項目、到戶增收項目、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美麗鄉村、文化廣場、村組通、科技創新工程、馬尾松疫木清除、便民橋等9個項目後,2017年度又重點實施了多彩田園、以工代賑、光伏發電、坑塘改造、農村電網改造、安全飲水工程、廣播電視戶戶通以及村組通等便民項目8個,累計投入資金400餘萬元。2017年度實現建設維修村組公路5.5公里,橋樑2座,使12個村民組均通水泥路;多彩田園產業扶持貧困戶40戶,實現137人次脫貧;家家通上自來水和有線廣播電視網絡等,有效改善村居環境,實現全村集體經濟收入4萬元,帶貧20戶25人次,併為明年村集體經濟收入穩步增長奠定基礎,全年總計實現50戶209人脫貧。2018年發展產業稻蝦共養560畝、油茶300畝、獼猴桃40畝,共計投資16萬元。

記者:林業與環保密不可分,森林具有防風固沙、保持水土、淨化空氣的重要作用,為大氣汙染防治等工作提供了生態保障,對於更好地保護和培育森林資源,我市做了哪些工作?

肖國平:森林是我市重要的生態資源,植樹造林是保護生態環境、改善環境質量的有效手段,而國有林場是培育優質林木、保護優良森林生態系統的主體。我市有9個國有林場,經營總面積83.86萬畝,森林面積72.68萬畝,森林覆蓋率超過90%,森林蓄積量達440多萬立方米,是我市最優質、最精華的生態資源。2017年我市國有林場新造林面積1.60萬畝,完成中幼林撫育面積2.54萬畝,低效林改造8460畝。

但是,我市國有林場以前多為差供單位,林場環境艱苦、基礎設施較差,缺乏資金、設備和技術人員支持,建設發展較為艱難。為了更好保護和培育優質森林資源,使森林更好發揮其改善生態環境的作用,加強國有林場建設勢在必行。按照中共中央(中發[2015]6號)文件和省委、省政府(豫發[2016]15號)文件精神,我市於2016年10月成立了國有林場改革工作領導小組,2017年5月印發了《信陽市國有林場改革實施方案》,截至目前,國有林場改革主體任務基本完成。

改革後,我市9個國有林場均定性為公益一類全供事業單位,均獲得了市、縣編辦編制批覆;改革後國有林場機構設置、人員編制、經費資金等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和提升。2018年我市9個國有林場改革後的財政經費共計約8300萬元,相比改革前每年2800萬元,同比增加了約196%。

國有林場改革後,將按照“擴綠、提質、增效”的原則,更好承擔起培育和保護森林資源的責任,逐步增加森林面積、科學森林撫育、改善林分結構、提升森林質量、發揮生態效益。新定性的國有林場會繼續做好生態服務,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也為我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作出更大貢獻。

抓住机遇 推动信阳林业再上新台阶——市政协委员、市林业局局长肖国平访谈录

記者:建立自然保護區是為了保護重要的、瀕危的動植物和優良環境,也就是為了保護優良的生態系統。我市有哪些自然保護區,為了保障自然保護區的良好環境,我市做了哪些工作?

肖國平:目前,我市共有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7個(不含固始縣),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4個,分別是河南雞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河南連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河南大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河南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同時,我市建有省級以上森林公園10個,自然保護區和森林公園總面積達189.11萬畝,佔全市國土總面積的6.7%,初步形成了類型齊全、佈局合理、功能健全的生態保護區網絡。

為保障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防止人類活動對保護區內動物、植物、自然風景等造成破壞,2017年9月以來,我局按照省環保廳要求,配合相關局委開展了《信陽市“綠盾2017”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對我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國家反饋的開發建設問題,進行了逐一排查,建立管理臺賬,限期進行整改。

結合全市2017年大氣汙染防治攻堅背水一戰決勝60天會議精神,我市繼續推進“綠盾2017”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並延伸到省級自然保護區範圍,繼續開展環境整治督察,切實加強自然保護區人為活動影響監測和整改,規範自然保護區的監督管理。

目前,我市林業、環保等相關部門正在協作開展“綠盾2018”自然保護區專項整治大檢查行動,結合生態紅線劃定工作,嚴格規範保護區內各項開發建設活動,堅決杜絕邊治理、邊破壞情況發生,建立科學有效的管理機制,妥善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係,維護區域生態安全。加強自然保護區監督管理,是為了保障青山常在、綠水長清、自然美麗、生態和諧,以確保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

記者:溼地被譽為“地球之腎”,是蓄洪防旱、控制汙染、淨化水質的重要生態系統,我市溼地資源的保護情況如何?

肖國平:信陽市地處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區域,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溼地資源較為豐富。我市各類溼地總面積78123.22公頃,佔河南省溼地總面積的12.43%;其中河流溼地總面積為41064.99公頃,佔我市溼地總面積的52.56%,主要分佈在淮河兩岸及其一級支流。

溼地保護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溼地公園和溼地自然保護區,截至目前,我市建立溼地公園有7個(其中國家級溼地公園有4個:平橋兩河口、光山龍山湖、息縣淮河、新縣香山湖國家溼地公園;省級溼地公園有3個:新縣郭家河、新縣長洲河、商城鐵佛寺省級溼地公園),建有2個溼地自然保護區(淮濱淮南溼地省級自然保護區、固始淮河溼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現我市溼地公園和溼地保護區內保護溼地面積有11453.41公頃。

為了切實貫徹《溼地保護管理規定》(國家林業局令第48號)和《河南省溼地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我市結合河長制體系建設,制定了《淮河干支流生態廊道建設方案》和《淮河流域溼地保護修復方案》等溼地保護修復制度方案,認真落實各項溼地保護修復制度和保障措施。

近期,在我市淮河流域全面禁採河砂行動中,我市水利、林業、環保、國土資源等相關部門,相互配合,迅速行動,嚴格督查破壞溼地的現象,積極協調公安、紀檢等部門進行聯合監察執法,對違法違規採砂、建設等問題進行集中清理、整改和追責,切實維護了淮河流域溼地生態環境,取得了良好工作成效。

記者:野生動物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良好生態環境的切實體現,林業部門在野生動物保護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肖國平:野生動物是我市重要的生態資源,我市始終十分重視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工作。歷年來,我市森林公安和野保科室等相關部門持續開展了打擊非法狩獵、運輸、買賣、食用野生動物的“利箭”、“清網”、“鐵拳”等專項行動,有效打擊了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2017年10月25日至12月31日,在全市集中開展打擊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鐵拳”專項行動中,全市林業部門共出動人員2135人次,出動車輛678臺次;破獲案件39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9名;清理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場所108處,清理野生動物加工經營場所95處;查獲並放生野生動物1.6萬餘頭(只)。

抓住机遇 推动信阳林业再上新台阶——市政协委员、市林业局局长肖国平访谈录

我市各縣區積極救護受傷的野生動物,2017年,我市溮河區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收容救護野生動物33批次,600餘隻(頭),其中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22只。按照省廳要求,我市按季度上報野生動物救護信息,在保護了野生動物的同時也對野生動物活動規律進行了瞭解統計。按照河南省林業廳(豫林護函[2018]2號)文件要求,我市積極配合、完成好我市區域內“全國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工作。

同時,我市一直十分重視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現有三個國家級的疫源疫病監測站(羅山董寨、商城鯰魚山、淮濱淮南溼地),均始終堅持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信息週報、日報等制度,定期巡查、監測野生動物動態,開展監測技術培訓,提高疫病疫情應急處置能力,確保公共衛生安全。

我市將根據2017新修訂的《野生動物保護法》、參照2017年12月15日起實施的《野生動物及其製品價值評估方法》(國家林業局第46號令)等法律法規,及時掌握轄區動態,注重候鳥遷徙等重點時期,繼續加大執法監查力度,認真依法行事、嚴格執法,做好各項安全防範工作,有效打擊非法狩獵、買賣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的行為,保護我市野生動物資源安全。

記者:環境保護需要公眾的瞭解和參與,對於環境保護宣傳,林業部門做了哪些工作?

肖國平:歷年來,我市林業部門結合“愛鳥周”“世界野生動植物日”“野生動植物保護宣傳月”“世界溼地日”“世界環境日”等活動,廣泛開展環境、溼地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等系列宣傳教育活動,策劃宣傳野保知識、宣傳保護的網絡平臺、新聞報道,塑造典型,提升形象,使生態保護成為輿論主流。

在宣傳期間,我們利用媒體宣傳國家環保生態和保護鳥類等野生動物的法律法規;特別在春秋季候鳥等野生動物遷徙繁殖季節,我們著力在生態敏感區域出動宣傳車進行宣傳,增強廣大人民群眾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避免破壞野生動物資源行為發生。我們在保護區、溼地公園、森林公園、集貿市場、郊區餐館、車站等地利用橫幅、宣傳標語進行保護溼地和鳥類等野生動物的宣傳,舉辦觀鳥比賽、科普展覽、演講比賽等活動調動廣大人民保護環境的積極性。同時,向社會公佈舉報電話,歡迎廣大群眾提供破壞林木、野生動植物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案件線索,促進廣大公眾積極參與生態資源的保護。

自黨的十九大召開以來,生態文明思想已經成為指導經濟、社會、生態建設有序協調發展的重要理念,我市通過長期以來多樣形式的持續廣泛宣傳,極大提高了廣大群眾對生態環境保護重要性的認識,我市林業部門也經常接到市民救助受傷野生動物的熱線電話,保護自然、關愛生態的社會環境已初步形成。我市林業部門也將結合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有利契機,加大生態宣傳力度,努力營造全社會共同保護生態環境的良好氛圍,共同建設環境優美、經濟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信陽。

抓住机遇 推动信阳林业再上新台阶——市政协委员、市林业局局长肖国平访谈录

“建設生態文明、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實施生態扶貧是林業部門肩上的三副重擔,也是林業部門職責所在,我們責無旁貸!”肖國平表示,市“兩會”結束後,全市林業系統將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總體發展戰略,學習發揚黃柏山林場精神,牢記使命,勇於擔當,採取有效措施,大力發展林業產業,全面推進創森進度,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生態宜居信陽作出更大貢獻。

抓住机遇 推动信阳林业再上新台阶——市政协委员、市林业局局长肖国平访谈录

把城市輕輕地放在山水之間。這是信陽的寫照,也是信陽的驕傲,更是信陽林業發展的真實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