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我玩遊戲我就有病了?

我玩遊戲我就有病了?

我玩遊戲我就有病了?

我玩遊戲我就有病了?

昨天,世界衛生組織在今年發佈的第11版《國際疾病分類》(ICD-11)將遊戲成癮列入精神疾病。

我玩遊戲我就有病了?

許多網友都炸了鍋,紛紛表示反對:“難道我打遊戲就成神經病了?”

我玩遊戲我就有病了?

雖然後來證實這次發佈的只是預先預覽版,就算生效也需先提交到2019年的世界衛生大會上,由會員國批准才能在2022年正式生效。但是ICD-11生效的可能性還是讓許多網友感到恐慌。

我玩遊戲我就有病了?

為什麼這麼多人反對

1.對沉溺遊戲的沒有一個明顯的界定。

對於電競選手來說,遊戲是他們的職業,他們以遊戲為生,一天到晚打遊戲是常有的事。按照ICD-11的標準——“越來越經常將電玩置於其他生活興趣之前,即使有負面後果也持續或增加打電玩的時間”,電競選手也將被列為遊戲成癮。但現在電競已成為一個正當的職業,國家體育總局已正式批准電子競技為我國正式開展的第99個體育項目,一些高校也開展了“電子競技”課程。正當的職業卻可能被列為精神病,真是荒謬。

我玩遊戲我就有病了?

除了電競選手以外的很多人都會玩遊戲,但哪些人是遊戲成癮呢?遊戲成癮的標準是什麼?有些人認為自己打遊戲只是娛樂消遣,但可能一些觀念保守的人認為你就是沉溺遊戲。比如上學時偷偷玩了一把遊戲放鬆一下,卻被父母認為是沉溺遊戲的表現。界定的模糊讓“遊戲成癮”難以判斷。

我玩遊戲我就有病了?

2.將沉溺遊戲列為精神疾病可能會導致矯枉過正

ICD-11的生效可能打壓遊戲行業。遊戲行業如今蓬勃發展,卻一直被汙名化,ICD-11的生效會助長這一勢頭的發展,將“遊戲誤事”當成法律信條來執行。而遊戲行業是新興的正當行業,許多遊戲開發人員、運營人員等遊戲行業人員將受到莫須有的打壓,不利於互聯網時代下經濟的發展。

我玩遊戲我就有病了?

“雷電法王”相信大家都記憶猶新,許多沒有什麼網癮的孩子在這裡承受非人的待遇,很多孩子是被父母硬生生標上“遊戲成癮”的標籤,而他們無法反抗他們監護人以及電擊,導致造成了許多悲劇。就算是真正有網癮的孩子也會被這樣的

戒網機構摧殘。所以,可以預見,如果沉溺遊戲被列為精神疾病,戒網機構又會春風吹又生,許多孩子又會慘遭毒手。

我玩遊戲我就有病了?

我玩遊戲我就有病了?

怎樣才算遊戲成癮?

這要從玩遊戲的兩個出發點說起,一個出發點是休閒娛樂,一個是以遊戲為職業。

遊戲本來就是讓人開心的,下了班,打把遊戲放鬆一下,就跟運動、看電影一樣都是正常的愛好活動。但是愛好終究是愛好,是生活中的調味劑,而不是主食。你把調味劑當主食了,影響你正常生活了,那就是遊戲成癮了。

我玩遊戲我就有病了?

而就以遊戲為職業來說,它是一個非常吃天分的行業,要想以遊戲為職業首先得正確認清自己是不是這塊料。就好比你打個LOL是個青銅王者,天天喊著要為國爭光,那這樣整天打遊戲是毫無意義的,你就是遊戲成癮。你如果技術超群,以電競冠軍為夢,那麼努力地打遊戲提升自己就是在追夢,而不是遊戲成癮。

我玩遊戲我就有病了?

總而言之,遊戲成癮就是你不是競技的料卻去以競技為目的一天到晚打遊戲,還有一種就是你以打遊戲為樂但因為打遊戲耽誤了正常的生活。其實說到底還是

自制力的問題,有自制力就不會有成癮狀況的發生。

我玩遊戲我就有病了?

我們該怎麼辦

1.制定遊戲上癮的標準

世界衛生組織應該制定更明確的遊戲成癮的標準,讓測量遊戲成癮有一個標準。就比如“沒有控制力”的標準到底是什麼?我明明有自控力別人是否會強制給我扣上“沒有控制力”的帽子?怎樣才算“整日沉溺遊戲”?我明明就一天才玩一個小時就被人認為“整日沉溺遊戲”?制定嚴格具體的標準,界定遊戲上癮,不讓規則被濫用,不讓壞人轉空子,不讓無辜的人受傷害。

2.對於玩遊戲不矯枉過正

大多數人玩遊戲都是消遣,只要不影響他人,不影響自己正常生活,我覺得都是沒有錯的。沒有必要帶著異樣眼光去看玩遊戲的人,因為和別人打球、唱歌一樣都是愛好。家長沒必要因為自己孩子碰了一下游戲就如臨大敵一般苛責孩子,把他們貼上“網癮”的標籤。

3.對遊戲成癮的人進行疏導

雖然說了這麼多沒有遊戲成癮的情況,但是遊戲成癮的人還是大有人在,遊戲成癮對人正常工作學習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所以應該及時疏導這類人。對於這類人應該不歧視他們,應去往正規機構,而不是一些傷害孩子的戒網機構,對他們進行激勵,幫助他們早點回歸正常生活。

我玩遊戲我就有病了?

文丨李喵娘 圖丨源自網絡

我玩遊戲我就有病了?

喵娘說

對於遊戲成癮,

堵不如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