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有些学习“很努力”的学生,为何考不取大学?

几位高中生家长在一起聊天。其中有位家长的孩子在一所高中复读,她说起自己的孩子,那是一个恨铁不成钢。小学和初中的时候,她孩子的成绩还马马虎虎,但进入高中之后,成绩始终不见起色。

一般人都会认为这肯定是学习不够努力,而她的孩子每天不仅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参加了好几门科的辅导班,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上,结果去年高考的成绩还是很难看,距本科线有几十分的差距。

有些学习“很努力”的学生,为何考不取大学?

再过几天就要高考了,这位家长来的孩子是第二次走进考场,按理说她应该对孩子更有信心,但她却丝毫提不起精神。她表示孩子复读的这一年里,成绩并没有什么进步。在努力学习这方面,孩子丝毫没有懈怠,经常会看书复习到深夜,就算这样,前段时间的模拟考试,孩子的成绩也很一般,估计这次高考成绩应该跟去年差不多。

我们身边确实存在一些学生与这位家长的孩子相似,“他们学习很努力,却还是考不取大学”。部分一线高中教师也有这种感觉:少数学习“很认真”的学生,成绩没有长进甚至还下滑了。

有些学习“很努力”的学生,为何考不取大学?

多年来,大学录取新生数量越来越多,录取率也在逐年上升。以中部省份安徽为例,超过八成的高中毕业生可以进入大学深造,其中有一半左右可以进入本科院校。2017年,安徽省高招本科录取率为43.2%,而东部一些发达省份,比例会更高。对于广大考生来说,考取大学不再是一件难事。甚至有人认为,高中生只要努力学习,基本可以保证上本科,而考不取本科的学生多数是对学习没有什么兴趣,没有花心思在学习上。而现实中,的确存在一些“很努力”的学生考不取本科,有的是参加了多次高考都没考上,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有些学习“很努力”的学生,为何考不取大学?

第一,他们付出的努力可能毫无效率

学习上的努力不仅要花足够的力气和汗水,还要有很好的学习方法,否则成绩很难进步。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些学生学数学,会把几乎所有的数学公式背下来,然而他们并没有完全搞懂这些公式的内涵,在使用时总会由于识记不准确,导致公式使用错误,进而失分。就算有少数“记性好”的学生能把所有数学公式完整的记下来,但在使用过程中因为无法灵活运用,不能使用正确的公式来解题,题目仍然是做不出来。所以说,不仅要把书本上的知识记在脑子里,还要理解其中的含义,并能熟练运用。

另外,重复机械式的劳作会降低学习效率,要学会对时间做合理安排,既不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无意义的事情,更要学会劳逸结合。

有些学习“很努力”的学生,为何考不取大学?

第二,他们看上去“很努力”,其实并不是

有些高中生,坐在课堂上或放学回家,都是一副很努力的样子。实际上,他们在课堂上并不专心,一上课思绪就飘散到很远的地方。有的学生整日沉浸在自己的“白日梦”中,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知识,他根本没有听进去,回去写作业更是云里雾里。为了让作业看上去完美,他们要么偷偷通过网络搜寻正确答案,要么提前购买相关习题册(有答案)。总之,他们在学习上花了很多时间,却没有用在正道上,浪费精力去做很多无用功,结果是一无所获。

想在学习上取得成功只是多花时间肯定不行,还要保持专注。一个不专注的人是无法在学业上取得成就的。

有些学习“很努力”的学生,为何考不取大学?

第三,天赋不可或缺

虽然很多人不愿意承认,但在学习上,天赋确实是不可缺少的“利器”。有些学生在学习上不需要投入太多,就能取得很好的成绩;有些学生勤奋刻苦,成绩却一般。这就是天赋的区别。不过,“上帝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会为你打开了一扇窗”,在学习上天赋不明显的同学在其他方面可能有过人的潜力。话说回来,若真的是学习特别努力,高考成绩还始终不理想,可以尝试走其他的道路。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选择而已。

其实大多数学生在学习天赋上并无区别,仅仅是悟性有所不同。有些同学理解力好,有些同学逻辑思维能力强,有些同学背书很厉害。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尝试着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当然,找到与自己很贴合的学习方法并不容易,需要花较长时间去琢磨、试验。但只要顺利摸索到那套方法,学习就会变得非常顺手。不说本科,就是重本也没什么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