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招商基金:轉折關頭 正確應對 正視A股市場中長期投資價值

近期中美貿易摩擦加劇,信用風險時有爆發,導致投資者風險偏好急劇下降,A股市場大幅波動。但是,仔細來看,我們認為目前市場對內外部風險已經包含了過度悲觀的預期。中美貿易方面,距離關稅正式生效仍有半個月的時間,歷史上不乏最後一刻達成協議的案例。即使最終生效,據研究表明,對中國GDP的衝擊也僅在0.3%左右。內部來看,信用風險的爆發仍然是區域性、個體性的,債券市場整體平穩,年初至今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3.9%下行到了目前3.6%。

在投資者一片悲觀的時候,我們認為更應該回歸中國經濟的基本面。調結構非一日之功,下行壓力、轉型陣痛、風險挑戰在考驗我國經濟治理的定力,也在考驗投資者的定力。事實上應該看到,年初以來,中國經濟整體平穩運行,基本面韌性強,企業盈利有較強支撐。一季度名義GDP增長10.2%,1-4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5%,都處於近5年的高位區間。市場擔憂的下滑較為明顯的數據如房地產銷售、基建投資等,也都是政策主動調整、不再過度依賴舊動能的結果,對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是有利的。

更值得注意的是,一系列支持新經濟發展的政策頻出,新動能的培育正在進入快車道。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佈《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發改委與建行共同發起設立3000億元戰略產業基金,工信部發布《2018 年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擬支持項目名單》,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託憑證試點工作穩妥推進……反映到數據上,新產業的表現也是一枝獨秀。5月份,高技術產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2.3%和9.4%,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5.5和2.6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56.7%,集成電路增長17.2%,工業機器人增長35.1%。

在資本市場本身,我們認為不必過度解讀短期的波動,而是應當關注著眼於中長期的積極變化。今年以來,長期資金持續入市,一系列制度建設陸續到位。A股正式納入MSCI,並且權重有望逐步調高;滬港通、深港通持續淨流入,年初以來累計已超1500億;外管局取消QFII匯出限制,進一步消除外資的擔憂;基本養老委託投資進入正軌,養老金第三支柱也在加快建設。而長期資金的入場,除了基礎設施的完備之外,A股估值的吸引力也是重要原因。截至6月19日,上證50、滬深300、中證500的PB估值僅為1.21、1.46、1.97倍,均處在過去10年的相對低位,也低於世界其他主要市場的股指。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近期市場的大幅波動,主要是投資者對內外部短期風險的擔憂導致的情緒宣洩。但鑑於經濟基本面穩健、估值處於歷史低位,加之近期一系列推動新經濟發展和長期資金入市的政策出臺,我們認為A股市場正越來越體現出中長期的投資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