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5 315特別策劃——新能源汽車產業質量報告

進入3月份,廣大老百姓非常關心的“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到了。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近幾年來我國汽車保有量逐年遞增,然而有關汽車類的投訴也呈現出不斷攀升的態勢。

315特別策劃——新能源汽車產業質量報告

2017新能源車投訴案例增加 問題呈現多樣化

以往,在汽車類產品的投訴中,燃油車一直是業內業外所關注的重點。然而近幾年來,隨著新能源車井噴式的增長,也有越來越多的問題暴露出來。大浙汽車投訴類欄目【車主說】後臺案例顯示,2016年新能源車投訴案例77起,2017年系能源車投訴案例新增到126起。對於新能源車投訴的重點,除了價格、行駛里程等問題,產品質量以及售後服務也是消費者2017年聚焦的重點。

315特別策劃——新能源汽車產業質量報告

近期,大浙汽車也就新能源車汽車使用中的問題,對網友做了一個調查,下面是得到的數據。

315特別策劃——新能源汽車產業質量報告

部分行業“拔苗助長” 質量不達標

政策不健全 售後服務配套體系滯後

按照經濟學中的行業週期理論,行業的生命發展週期主要包括四個發展階段:幼稚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目前新能源汽車產業仍然處於一個成長期。而且長遠來看,將繼續保持較強的高增長走勢。但也不得不承認,在快速成長的同時也有部分問題暴露出來。

服務:後市場流通服務體系還有待健全

在售後服務方面,不同品牌新能源汽車的質保內容參差不齊,電池以舊換新的政策也不相同,售後服務配套體系滯後,對培育消費市場也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同時,新能源汽車二手車市場評估標準的缺失,流通體系的不健全,車輛保值率低,影響新車市場的長遠發展。

動力電池:仍是新能源汽車投訴“重災區”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大浙汽車投訴欄目【車主說】後臺數據顯示,2017年的126宗汽車投訴案件中,電機問題投訴30宗,佔比24%;動力電池問題投訴58宗,佔比達48%。可見,動力電池仍是新能源汽車投訴的“重災區”。總的來看,用戶反映的動力電池問題有電量虛標造成續駛里程不足、低溫無法快充等,都是一些給用戶使用新能源汽車帶來實際困擾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動力電池的容量影響著新能源汽車續駛里程的長短,續駛里程影響著新能源汽車的價格,這些因素左右著消費者的選購意願。而由於影響續駛里程的因素比較多,涉及電池容量、駕駛習慣、車重、溫度等,這便給企業虛標電量和續駛里程提供了空間,為了增加銷量,企業往往主觀故意誇大,而出現問題時消費者往往也是投訴無門。

315特別策劃——新能源汽車產業質量報告

加快產業創新 掌握核心技術

穩紮穩打 迅速佔領市場是王道

的確,新能源汽車產業在近幾年的發展中存在著一定的急功近利的企業,導致產品的質量和服務出現了一些問題。但既然中國能連續三年位居全球產銷第一大國,這其中必然有一些穩紮穩打、專注修煉內功的企業。

雖然,中國汽車資產存量與積澱目前不如歐美日本汽車產業發達的國家深厚,但新能源汽車產業想“抄近路”也並不是沒有可能,只要加快產業的創新,掌握住核心技術就能掌握下一輪汽車產業的主動權。

充電行業:低投訴率 尋求多樣化合作加快佈局

在2017年新能源汽車高產銷的背後,還有一項數據也在急速增加,那就是充電樁數量。據充電聯盟統計,截至2018年1月,聯盟內成員單位總計上報公共類充電樁225071個,聯盟內成員整車企業採樣車樁相隨信息數據355038條,共計充電樁58萬個。然而,根據【車主說】後臺數據顯示,關於充電樁投訴的案列僅有18宗,主要問題集中在充電慢、充電樁少,關於質量方面並未收到相關投訴。

315特別策劃——新能源汽車產業質量報告

315特別策劃——新能源汽車產業質量報告

同時,在面對現階段充電樁數量與新能源車數量配比不足的情況,各大充電樁企業也在積極尋找發展方向。以萬馬新能源為例,在研發生產、網絡運營、投資建站等多方面都穩紮穩打,多年的積澱和發展,已具備完善的運維保障和安全保障體系,多年以來做到了零事故率。萬馬佈局的城市快充網,網點規模正在不斷擴大,單個站點的規模也在優化提升。

總結: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質量問題不容忽視

從客觀層面來講,新能源汽車擁有未來市場,早已經是大家都知道的。在部分歐盟國家中,已有2040年、2030年甚至2025年全面禁售燃油車的計劃,中國市場逐步停止生產和銷售傳統燃油車也是必然之路。但在汽車市場變化的階段,如何看待自身與市場的關係,如何讓製造向消費需求看齊,這都是不能迴避的新問題。所以,在新能源汽車所暴露的問題越來越突出的情況下,如何將壞事變好事,已經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不然,國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不僅不能再彎道超越上有所突破,還容易扯汽車整體發展的後腿,這才是最不划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