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走進100個基層院」江西修水:這幹勁與紅色基因一脈相承

「走進100個基層院」江西修水:這幹勁與紅色基因一脈相承

圖為1991年夏,江西省修水縣檢察院林業檢察室幹警去黃港鎮辦理涉林案件的路上。從前至後:周求深(原林業檢察室主任,現已退休)、嚴偉龍(原林業檢察室幹警,現為修水縣林業局幹部)、張澤偉(原林業檢察室幹警,現為修水縣林業局幹部)、餘建軍(原林業檢察室幹警,現為員額檢察官)。

院情小貼士

恢復重建時間:1979年6月

現任檢察長:馮祖興(第6任)

幹警人數:現有幹警50人,本科及以上學歷34人;40歲以下幹警15人

最高榮譽:被最高檢授予全國檢察機關人民滿意的檢察院

江西省修水縣檢察院檢察官盧訓才至今仍記得31年前的那個雪夜。那年他23歲,兩年前剛分配到修水縣檢察院經濟檢察科工作。

修水是林業大縣。80年代,修水林業資源管理比較混亂,盧訓才清楚記得,面對木材販子、林業管理人員與經濟聯社工作人員相互勾結的案情,是一種什麼樣的壓力;他也記得,為了找到關鍵證人證據,他和領導、同事經歷過怎樣的艱辛。

“那是一個大雪天,我們去修水縣重點林區——復原鄉取證。因復原鄉大雪封山,班車進不去,我和時任經濟檢察科副科長的樊友漢只能先坐班車到山口鎮。為了及時找到證人,我們只好徒步走小路,整整20公里山路,從上午走到當天晚上,才到達復原鄉政府所在地,大家渾身已被雪蓋滿了。”盧訓才告訴記者,但是到了復原鄉,他們得知證人去了銅鼓縣。為了防止證人串供,他們又連夜走了10多公里路,直到第二天夜裡才把證人帶回縣裡詢問,使案件取得關鍵性進展。

“我們當時就像游擊隊一樣,在山裡四處穿梭。”盧訓才回憶起30多年前的往事,“到了夏天,因為辦案常在山區走動,幾乎人人都被蚊蟲叮咬得渾身發麻發腫……”

“案子都是用腳一步步走出來的。”該院副檢察長匡英傑也深有同感。早年間,修水整個縣城只有1.6平方公里,而山區卻有4500平方公里,可想而知修水有多少座山。很多時候,人站在兩座山頭之間喊話可以聽見,但如果要見面,則要走很長時間的山路。對於幹警們來說,吃苦耐勞是必備品質。

在盧訓才和匡英傑眼裡,檢察干警這樣的一股幹勁、一種精神,與在修水流淌多年的紅色基因是一脈相承的。修水縣是秋收起義的重要策源地。1927年,工農革命軍第一面軍旗在這裡設計、製作並率先升起,毛澤東同志領導的秋收起義第一槍在這裡打響,10餘萬修水兒女為革命事業獻出了寶貴生命。“紅色領帶系在頸,只顧死來不顧生”,說的正是起義軍打響秋收起義第一槍的場景。

“秋收起義精神”一直深刻影響著修水檢察人。都說學習紅色精神,但究竟什麼是秋收起義精神?匡英傑也在一直思考。

“2017年是秋收起義90週年,我們找到了答案——百折不撓,勇往直前,同心協力,攻堅克難。”匡英傑說,與辦案相結合,就是大家一起腳踏實地、不畏艱難,多辦案、辦好案。

不過,現在物質條件好了,幹警們很少再遇到條件特別艱苦的辦案情況了,革命傳統該如何傳承下去?

1989年出生的楊文彩是院裡的年輕幹警。他覺得,革命傳統不僅要在思想上融合,更要在工作中體現,要繼承和發揚革命先烈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英雄豪情。“去年年底,我辦理了一起非法佔用農用地案。這塊農用地在修水縣海拔最高的地方,有1000多米。因為山路崎嶇,車子開不上去,我們只能爬了一個小時山路去取證。”楊文彩說,因為證據紮實,通過對佔用農用地的人進行釋法說理,讓對方返還土地,及時挽回了損失,最後作了不起訴處理,也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果。

修水縣檢察院檢察長馮祖興告訴記者,如今院裡正在充分利用革命傳統資源,打造檢察文化陣地,建設一流檢察隊伍。“根植於修水這片紅色熱土,我們要站在巨人的肩上,既要有仰望星空的詩意,又要有腳踏實地的堅定,更要有遊刃有餘的本領,努力建設一支有信仰、有情懷、有操守、有才華、有擔當的檢察隊伍,讓秋收起義精神代代相傳!”馮祖興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