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基层干部要填的“本本”竟多达11种?这种新形式主义必须刹住!

湖北省黄冈市纪委在调研中发现,基层干部各类考核记实簿、履职手册、日志等有11种之多。

痕迹化管理,本身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工作。然而,基层干部看似忙忙碌碌,实则大量时间花在转抄转摘上。

为了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切实为基层干部“减负”,黄冈市向形式主义开刀。

曾经,每次下乡,湖北黄冈市英山县石头咀镇党委书记张春梅的包里都要装五六个本子。“有时候忘了带,只能先在工作笔记本上记下来,回去再誊抄。”张春梅说,“现在好了,不管去哪儿,随身带两个本子就行。”

变轻的不仅是干部的背包。去年以来,黄冈的基层干部明显感觉到,考核评比少了,发文简报少了,下乡调研多了,工作更扎实了,干劲更足了。

昔:留痕管理专本专用,越到基层本子越多

今:11种笔记本减为2种,负担轻了

“这是按照法治黄冈建设领导小组要求,专门准备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笔记;这是按照市河湖库长制办公室要求,专门准备的《河湖库长巡查日志》……”黄冈市黄州区路口镇党委书记张劲松“变戏法似的”,从包里掏出一摞厚厚的笔记本。

实际上,一些笔记本并没有明确规定必须专本专用,但在基层执行过程中,又逐渐成了“惯例”。

记者翻阅《黄冈市河湖库长巡查制度》,其中第二条规定:“各级河湖库长应当及时、准确、详细记录《河湖库长巡查日志》,以纸质或电子记录等形式存档备查。”文件要求,各级河湖库长及联系部门做好记录,加强痕迹管理,以利各级验收备查。

基层干部要填的“本本”竟多达11种?这种新形式主义必须刹住!

不少地方、部门将“专本专用”作为留痕备查、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曾经,要是没有在专用笔记本上记录,就算工作没有做到位,甚至要追责。”张春梅说。

经过调研,黄冈市纪委发现,各类考核记实簿、履职手册、日志等有11种之多。从市委班子成员,到基层村党支部书记,干部的包里少则四五个,多则十来个笔记本。

为减轻基层干部负担,避免形式主义泛滥,黄冈市委办公室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记实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将各地各单位印发的11种笔记本整合为2种。通知还明确,改进党员干部记实工作,目的是优化和加强履职痕迹管理,整合绝不是降低工作标准和要求,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昔:22个部门分别考核,上报数据近百项

今:精简考核省下时间,调研多了

今年初,黄冈市黄州区委考核组一行9人,由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徐映红带队,对陈策楼镇党委班子进行年终考核。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将过去名目繁多的考核合并成一次综合考核。首先由镇党委书记张智富代表班子做年度述职述廉述法报告,接着由参会人员对镇党委班子2017年度工作情况进行民主测评,然后考核组组织镇领导班子成员和村党支部书记代表们进行个别座谈,最后考核组到重点项目现场和部分村湾进行实地考察走访。全流程下来,只花了半天时间。

“往年这个时候,区里20多个部门会分别派人下来考核,我们要反复准备、汇报。干部们不停地写总结、誊抄笔记,一个数据往往要重复多次使用。” 张智富说,“乡镇干部天天坐在办公室忙汇报,占用了很多下基层的时间!”

如今,考核精简了,下基层多了,为群众办实事更多了。每逢长假,张智富基本上每隔一天都要去下面看看,现场督办工作进展,全镇26个村都走了个遍。

基层干部要填的“本本”竟多达11种?这种新形式主义必须刹住!

昔:每周一半时间写信息,百份简报看不过来

今:压缩简报只发电子版,“干货”多了

“以前,哪有时间用心做宣传,编简报都忙不过来。”曾晓春说,之前每周至少有一半的工作时间耗费在编《扶贫简报》上。从A4纸扩张到A3纸,简报越办越厚,“干货”却越来越少。“想多下去走访、调研,也没有时间和精力。”

如今,曾晓春多数时间能准时下班,精神状态变好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写出的文章也更加充满“泥土气息”。

基层干部要填的“本本”竟多达11种?这种新形式主义必须刹住!

麻城强化简报专项治理,规定市直各部门一律不办工作简报,市委、市政府各保留一份简报。今年,市政府的简报也精简了,全市只保留市委办的《麻城信息与调研》,而且不再印发纸质版,只发电子版。“与过去包含各种领导调研、会议情况、上级文件转发等内容的数十个部门简报相比,而今数量少了,内容精了,信息更加务实。”秦艳介绍,“硕果仅存”的简报侧重实际调查研究与问题反映,成为市委市政府重要的决策参考。

解局:谁拿走了基层干部的时间和精力?

面对本就不轻松的工作任务,少数地方的少数基层干部,却还在地为“本本的烦恼”吐槽——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呢?

【1】吐槽

去年新州镇接受县以上有名目记载的各项工作检查就达111次,平均两三天就有一次,这种情况在其他乡镇也很普遍。频繁检查让基层干部有“三怕”:一是部门众多,重复检查;二是检查都要求基层领导陪同,并把领导参加陪同作为评比的标准;三是检查过多,导致各乡镇之间相互攀比,甚至是虚报浮夸,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堆材料、找典型上,没工夫多干群众满意的实事。

——这是2016年8月贵州省人大代表潘秀华等向省人大提交的一份题为“规范工作检查、减轻基层负担”的议案。

去年镇里的政法委副书记开了280多场会,平均一个工作日超过一个会。镇里到县城有两小时的车程,来回路上就得半天,再加上开会半天,一天开一个会,基本上就没时间干别的工作了。不少会议是重复开的,上面出台一个文件、部署一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开到县一级,接下来省、市、县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又分别召开贯彻落实的会议,有的基层干部同一主题的会要开4遍。不仅如此,很多会都 要求一把手去开。

——这是2017年6月26日《半月谈》刊载精准扶贫驻村干部所看到的现状。

【2】设问

每年招那么多公务员,基层为什么还缺人?有人举出了这样例子:比如,一个小镇需要办理社保的有1万人,登记信息、审核材料、整理材料、上报材料,错了再修改信息,算算工作量是多少?再比如,一个乡镇当中专职负责办理低保的民政办就几个人,面对一个2万人的镇,要一个个走访、一个个深入核实信息,工作量又是多少?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应付检查考评的时间多了,办事的时间自然就少了,他们岂能不明显感觉人员短缺?

检查很有必要,过多的检查有没有必要?检查督查是促进工作取得实效的一种手段。但有多少检查组能真正了解情况、有多少检查组能真正到现场看看、有多少检查组能在没有基层领导陪同下直接听取群众的意见?扶贫攻坚要检查、大气污染防治要检查、文明城市创建要检查、党风廉政建设要检查、基层党建工作要检查、维护社会信访稳定要检查、基层文化宣传要检查,经济指标和项目建设要检查、清洁卫生和各种教育培训也要检查。就拿党建工作来说吧,党费收缴要检查、活动阵地要检查、发展党员要检查、党会记录要检查、开展活动要检查、电教工作要检查……大检查中有小检查,小检查中有各部门和各科室的检查。尽管有时候上级下来只是调研或慰问,基层也必须要当作检查搞汇报搞陪同,他们岂能不身心疲惫、苦不堪言?

材料若成重头戏,怎能利于推动工作?材料是现在各项检查中最最重要的环节。因为“最最重要”,所以每次检查基层就要准备的材料很多很多的档案盒、很多很多的小册子,有汇报、文件、有记录、有照片,而且还要做到整洁精美,否则就是人浮于事、没有落实,就是应付塞责、态度不端正。

于是,每次检查来临之前,基层单位都要全力以赴准备各种资料、填写各种表格、做好各项统计,然后图片打印、封面设计、装钉成册……既然上级不相信基层、不愿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实实在在的东西,只需要用材料来作证一切,否则就问责查办,他们又岂能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民生、发展经济?

于是,在一些地方和一些部门,每一个政策出台、每一项工作安排、每一次活动开展,都是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开会,有动员会、有汇报会、有通报会、有推进会、还有总结会和反思整改会等。难怪少数基层干部常抱怨,一年到头忙却不知道忙了些什么。

基层干部要填的“本本”竟多达11种?这种新形式主义必须刹住!

【3】解局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宏伟蓝图描绘的再好,也需要基层去落实去推动。试想一下,设若凡事都是省里下给市里、市里下给县里,县里下给乡镇、乡镇下给村里,然后大家就都只是在开会议、发文件、做检查、搞督促,中央描绘的宏伟蓝图靠谁来实现?

所以,为基层“减负”是一个必须重视的宏大课题,必须首先从形式主义减起,让基层干部真正从各种不断变异的形式主义、从频繁的检查和考核中解脱出来,让基层干部真正腾出手脚、空出精力、专心工作,在新时代走好新的长征路。

其一,痕迹管理要“返朴归真”。要减少检查督查的次数、降低检查督查的频率,检查督查时要尊重实际、尊重科学,强调原始性、真实性、一致性、可考性。原则上,只需要重点检查基层干部记的工作记录本、学习笔记本即可。其它方面的检查督查,要注重向现场聚焦、注重向工作进度聚焦,无须不必要的汇报、无须不必要的陪同、无须不必要的文字图片类材料支撑。

其二,党委主体要下好“一盘棋”。要严格落实会议申报审批制度,对需要开展检查督查的工作进行汇总梳理,组建联合检查或督查组进行实施,以避免陷入“部门主义”和“本本主义”之中、避免部门工作各自为阵、肆意“扰民”,让基层干部疲于应对。

其三,考核项目要精简“瘦身”。相关部门在制定考核制度和考核目标时,要结合基层实际,着眼长远、有所侧重,确保既能做到节约时间精力,又能做到精准有效。必要时可以建立抽查机制,把抽查结果作为年终考核结果,经抽查的基层单位可以不再接受上级其它部门的检查。

其四,检查督查要严守“规矩”。要建立对检查督查人员的检查督查机制和工作保障机制,坚决杜绝检查督查人员住宾馆、让陪同,动不动就听汇报、查资料。要让他们树立检查督查乃为本职的观念,自觉主动地去发现问题、作出评估,而不是让基层自说自话、自我评价。真正把有效的时间和精力还给基层干部,让他们真正能够履行有效的职责与担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